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测量规范.docx

56页
  • 卖家[上传人]:职**
  • 文档编号:342865644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21.77K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测量规范2022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体要求 25 控制测量 36 规划设计阶段测量 107 施工阶段测量 238 安全监测 299 竣工验收测量 3110 变形监测 3511 成果编制及数据库建设 4212 第三方测量与第三方监测 4513 质量检查与验收 47附录 A(资料性)城市综合管廊项目用地竣工测量相关信息 49I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测量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阶段测量、施工阶段测量、安全监测、竣工验收 测量、成果编制及数据库建设、运营阶段测量、智慧管廊系统建设、第三方测量与监测、质 量检查与验收等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中不同阶段工程测量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930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T 7931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12897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5314 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20257.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 1 部分:1:500、1:1 000、1:2 000 地形图图式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 50026 工程测量标准GB/T 5030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838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911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监测技术规范CJJ/T 8 城市测量规范CJJ 61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T 73 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标准JTS 131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城市综合管廊 urban utility tunnel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来源:GB 50838-2015,2.1]3.2规划测量 planning survey根据规划审批要求,为验证建设工程平面位置、高程和建筑面积等而进行的测量工作3.349作3.43.53.63.73.83.93.103.11联系测量 connection survey将地面测量坐标和高程系统传递到地下,使地面、地下坐标和高程系统相一致的测量工[来源:GB/T 50308-2018,2.1]近井导线 adjacent traverse附合在卫星定位控制点或精密导线点上,为测设近井点而布设的导线[来源:GB/T 50308-2018,2.1]近井水准 adjacent leveling route附合在一、二等水准点上,为测设近井高程点布设的水准线路[来源:GB/T 50308-2018,2.1]质量元素 quality element说明质量的定量、定性组成部分即成果满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的基本特性质量子元素 quality sub element质量元素的组成部分,描述质量元素的一个特定方面。

      检查项 test entry质量子元素的检查内容说明质量的最小单位,质量检查和评定的最小实施对象错 漏 fault检查项的检查结果与要求存在的差异详 查 all entry inspection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全部检查项进行的检查概 查 some entry inspection对单位成果质量要求的部分检查项进行的检查4 总体要求4.1 测量类型综合管廊工程测量包括控制测量、舱室测量、舱室内管线测量、运营阶段测量、智慧管 廊系统建设等内容4.2 资料收集综合管廊工程测量应在收集、分析管廊设计资料、管廊竣工资料、已有控制点和地形图 资料的基础上进行4.3 测量单元综合管廊工程测量应以舱室为单元,对每个舱室、舱室内管线以及相关附属设施进行测量4.4 竣工测量内容在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完毕、管廊内管线铺设完成后,应及时开展综合管廊竣工测量,综 合管廊竣工测量的内容包括舱室竣工测量和舱室内管线竣工测量4.5 测量成果测量成果应包括综合管廊平面图、综合管廊成果表、综合管廊横断面图、舱室纵断面图、 舱室成果表及舱室内管线成果表、竣工测量说明等4.6 测量的基本任务测量的基本任务:查明综合管廊名称,各舱室的平面位置、走向、规格、权属单位、附 属设施信息,以及舱室内管线的类别、平面位置、走向、规格、材质、载体特征(压力、流向、电压)、权属单位、附属设施以及其它有关的属性信息,测量各舱室、舱室内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编绘综合管廊平面图、综合管廊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编制调 查成果表,并宜建立综合管廊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4.7 测量的基本程序测量的基本程序:接受任务、技术准备、舱室调查、舱室内管线调查、舱室测量、舱室 内管线测量、数据处理、建立综合管廊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编写技术总结报告和成果质量检 查验收4.8 坐标系统应采用与当地城市相一致的的平面坐标系和高程系统4.9 成图比例尺和分幅应与城市基本地形图比例尺和分幅一致4.10 测量仪器应满足性能稳定、状态良好等要求,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并按照 CJJ/T 8 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4.11 检查验收应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4.12 安全保证综合管廊工程测量应建立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a) 综合管廊调查应经综合管廊管理单位同意,并遵守相关安全规定;b) 打开管廊井盖时,井口应有专人看管,或用设有明显标志的安全围栏围起来;调查完毕应立即盖好井盖;c) 在市区或道路上作业,应穿安全标志服,遵守城市交通法规;d) 进入综合管廊作业,应确保管廊内通风及照明良好,戴安全帽5 控制测量5.1 一般规定5.1.1 控制测量是现状测绘、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变形监测等管廊工程测量工作的起算依 据和定位基准5.1.2 平面坐标系统应符合投影长度变形的要求。

      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应大于 25 mm/km;5.1.3 对已有成果的利用,应符合下列要求:a) 当已有城市基础控制测量成果资料能满足应用需要时,应利用其成果;b) 当利用已有控制点,或在其基础上加密扩展其他控制点时,应对已有控制点的平面坐标、高程进行检核测量5.1.4 控制网等级和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a) 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项目规模、精度要求合理确定,同一工程中不同阶段、不同部位可选用不同的精度等级,施工测量、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内符合精度应符合现场使用 需求;b) 控制网应具有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多余观测,并剔除粗差、削弱偶然误差、降低系统误差的影响;c) 地下控制测量宜采用与地面控制测量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若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或高程基准时,应进行联测并建立转换关系5.1.5 工程特殊部位的精密工程测量,应符合 GB/T 15314 的要求高精度的工程测量应选择最佳作业环境、可控条件下观测作业5.1.6 测量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检核,确认其正确可靠后方能使用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时, 控制测量成果应定期复测,复测应不低于原测精度,宜采用与原测相同的测量方法相邻两次的复测时间不宜大于 6 个月。

      5.1.7 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a) 技术设计;b) 控制网网图、控制点点之记及必要的控制点埋设资料;c) 测量仪器检验资料;d) 外业观测记录;e) 内业计算资料、数据处理过程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控制点成果表;f) 技术总结或技术报告;g) 质量检查验收报告等5.2 平面控制测量5.2.1 精度等级及要求平面控制测量精度等级的划分,依次为二、三、四等及一、二、三级不同等级平面控 制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表 1 的规定平面控制测量可根据测量等级和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卫星定位测量、边角网测量等方法实施表 1 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求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边长相对中误差平均边长km二等≤1.0≤30≤1/1200009三等≤1.8≤20≤1/700004.5四等≤2.5≤18≤1/400002一级≤5.0≤15≤1/200001二级≤8.0≤15≤1/100000.5三级≤12.0≤15≤1/70000.2注:1 控制点间的边长可根据实际工程需要进行调整,但观测量的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应符合本表规定;2 GNSS测量时,约束平差后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应符合本表中边长相对中误差的要求。

      5.2.2 平面控制点的选埋平面控制点的选埋符合以下规定:a) 应选在坚固稳定的地点,且应便于观测和保存;b) 控制点应设置明显的标志;c) 屋顶的固定仪器架应做好接地防雷措施5.2.3 卫星定位测量5.2.3.1 卫星定位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静态测量或动态测量方法施测动态测量可采用网络RTK 测量方式或单基站 RTK 测量方式,在已经建立 CORS 网的城市,宜采用网络 RTK 测量方式5.2.3.2 卫星定位测量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应按下式计算:2�2 + (𝑏)σ = (1)式中:σ——基线长度中误差,单位为毫米(mm);�——固定误差,单位为毫米(mm);b——比例误差系数,单位为每公里毫米(mm/km); d——相邻点间的距离,单位为公里(km)5.2.3.3 卫星定位静态平面控制测量可施测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平面控制网,各等级控 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及表 2 的规定表 2 卫星定位静态平面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固定误差mm比例误差系数mm/km二等≤5≤2三等≤5≤2四等≤10≤5一级≤10≤5二级≤10≤55.2.3.4 各等级卫星定位静态控制测量的布设、观测、数据处理和成果等其他相关技术要求, 应符合 CJJ/T 73 的规定。

      5.2.3.5 卫星定位动态平面控制测量可施测一级、二级、三级平面控制网,各等级控制测量 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及表 3 的规定表 3 卫星定位 RTK 平面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点位中误差mm测回数起算点等级流动站到单基站的距离km一级50≥4————二级50≥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