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ppt

21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84419167
  • 上传时间:2024-08-3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36M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一、梁启超二、王国维三、陈寅恪四、赵元任 一、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人,人称梁新会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青年时期曾与老师康有为合作进行戊戌变法,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 一、梁启超•“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一、梁启超著作•《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饮冰室合集》•《梁启超选集》•《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 《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变法通议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续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论学会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 •《说动 论湖南应办之事 》 •《呵旁观者文 中国积弱溯源论(节录) 》 •《立宪法议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 对梁启超的评价•郭湛波在《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里设立专章分析梁启超的思想,认为其新民说的主旨是要建设新道德—公德,“公德之标准,在利群,要有国家思想、权利思想;人民要自由、自治;要有进取冒险的精神,中国数千年不进步之原因,在一切障碍未铲除,所以要破坏并且人民要有自尊心、合群的思想及毅力他并指出,梁启超的这种思想,“实代表西洋资本社会的思想,与数千年宗法封建思想一大的洗刷《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北平大北书局1935年版,第50页) 在对梁启超的总体评价上,作者认为:“梁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贡献,不如在学术史贡献之大,在思想史上的贡献,创设不如康有为,破坏不如谭嗣同,而其思想多来自康、谭二氏,故其思想不深刻,不一贯,随时转移,前后矛盾,然其影响甚大,则因其文笔生动,宣传力大。

      [6] ——郭湛波•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6]——毛泽东•平心而论,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他是生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戴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6]——郭沫若•“综其一生,悉于国耻世变中度过,蒿目忧心,不能自已故自少壮以迄于病死,始终以救国新民之责自任享年虽仅五十有七,而其生活则云变波折,与清末民初之时局相响应梁启超以“善变”闻名于世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

      他继承了晚清思想中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转变成新的人格和社会理想,在不断的“变”里,其宗旨和目的始终不变,“其方法虽变,然其所以爱国者未尝变也”——萧公权[6] 二、王国维•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中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成就•王国维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上最著名的是其《人间词》与《人间词话》,这两者又构成相互印证的关系•提出“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结合的著名“二重证据法”•王国维认为,中国哲学侧重于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而缺乏纯粹的形上学的兴趣和成果王国维为20世纪中国思想界整理古代的哲学传统创立了一种范式,这种新范式有一些基本性的特征就是以西方的哲学问题作为出发点,对于材料的整理以西方哲学的模式为依托 《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主要著作•《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 评价•梁启超:“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郭沫若:“留给我们的是他知识的产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楼阁,在几千年的旧学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伯希和:“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惟王国维及陈(陈垣)先生两人•胡适:“南方史学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学能疑古而学问太简陋......能够融南北之长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国维与陈垣•鲁迅:“中国有一部《流沙坠简》,印了将有十年了要谈国学,那才可以算一种研究国学的书开首有一篇长序,是王国维先生做的,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不懂的音译》)•陈寅恪:“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清华大学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铭》)•王攸欣:“王国维寥寥几万字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百万字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 三、陈寅恪陈寅恪(读音:"chén yín què"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客家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诗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曾任湖南巡抚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革”爆发,早就双目失明、一条腿伤残,行走不便的陈寅恪从肉体到心灵,饱受摧残;尽管他多次写书面检查交待声明“我生平没有办过不利于人民的事情我教书四十年,只是专心教书和著作,从未实际办过事”,但无济于事,一浪高过一浪“触及灵魂”的“斗争”大潮,一次次地侵凌其身心伴随“文革”的愈演愈烈,陈寅恪由原来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也水涨船高地被扣上“牛鬼蛇神”、“封建余孽”、“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之类的高帽子,同时被指斥为大肆挥霍国家财产,享受高级护理待遇,有意污辱为其理疗的年轻女护士等的“罪魁祸首”当原中南第一书记、后调往中央的陶铸被打倒以后,一度颇受陶铸关怀的陈寅恪,自然受到株连,遭受更残酷的批判当接连得知当年劝自己北上却吃了闭门羹的弟子、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汪篯自杀,许多好友、同仁惨遭不幸的消息后,陈寅恪痛心疾首,心力交瘁;助手黄萱被赶走,护士被撤离,工资停发,存款冻结后,其处境更趋凄惨;由于连其住宅之门脸、衣柜、床头,甚至衣服上都贴满了大字报,使其夫妇终日惶惶不安;而造反派们却以此为乐,继而对其抄家,查封书籍,劫掠手稿和几经劫难得以保存的极少珍藏。

      一有风吹草动,夫人唐筼总是挺身而出保护他,以至屡屡被殴打1967年夏天,唐筼被折磨得心脏病发作,生命垂危,陈寅恪担心妻子先他而去,预先写下一副挽联:•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废残难豹隐,九泉稍待眼枯人卞僧慧,卞学洛:《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华书局2010年版)•这就是现在社会上盛传的所谓《挽晓莹》唐筼又名“晓莹”•造反派见陈寅恪被整得惊魂丧魄,又故意把几只大型的高音喇叭吊至他的屋后,以至使患严重失眠症与心脏病的他,一听见喇叭声就吓得尿裤子,造反派却还不甘心,进而将高音喇叭干脆绑到其床头……•1969年春节后,生命垂危的陈寅恪一家被勒令迁至四面透风的平房居住他病体衰弱得只能每天进一点儿“流食”,偶有亲友偷来看望,唯见其眼角滴泪而不能语;5月5日下午,病势沉重的陈寅恪再次被迫作口头交代,“我现在譬如在死囚牢中……”呻吟哀鸣,以至泣血而不能言,延至10月7日晨5时多,终衔冤负屈而去 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主要作品•《柳如是别传》(全三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寒柳堂集》•《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的书法和手稿(5张)•《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读书札记一集》•《读书札记二集》•《读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书信集》•《诗集》•《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后贵州人民出版社于2008年重新出版)。

      •《唐代政治史略稿》(手写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2009年重新影印) 评价•陈寅恪在讲授历史研究的心得时,常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史籍或其他资料以证明史实,认识史实,对该史实有新的理解,或新的看法,这就是史学与史识的表现他的学生曾经回忆道:“陈师在讲历史研究时,常说:凡前人对历史发展所留传下来的记载或追述,我们如果要证明它为‘有’,则比较容易,因为只要能够发现一二种别的记录,以作旁证,就可以证明它为‘有’了;如果要证明它为‘无’,则委实不易,千万要小心从事因为如你只查了一二种有关的文籍而不见其‘有’,那是还不能说定了,因为资料是很难齐全的,现有的文籍虽全查过了,安知尚有地下未发现或将发现的资料仍可证明其非‘无’呢?”陈寅恪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由此可见一斑难怪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四、赵元任赵元任(1892—1982 2.25)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江苏武进(今常州)人,生于天津1910年为游美学务处第2批留学生,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1914年获理学士学位191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19年任康奈尔大学物理讲师。

      1920年回国任清华学校心理学及物理教授1921年再入哈佛大学研习语音学,继而任哈佛大学哲学系讲师、中文系教授1925年6月应聘到清华国学院任导师,指导范围为“现代方言学”、“中国音韵学”、“普通语言学”等1929年6月底国学研究院结束后,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教1892年11月3日生于天津父亲衡年中过举人,善吹笛母亲冯莱荪善诗词及昆曲1900年赵元任回到老家常州青果巷,在家塾二中读书早年所受民族文化熏陶,对他一生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赵元任从小就显露出语言天才,各种方言一学就会十四岁进常州溪山小学19O7年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成绩优异,英语、德语都学得很好,深得美籍英语教师嘉化(DJ.Carve)的喜爱嘉化常邀赵元任去他家中作客嘉化夫人善于弹钢琴和唱歌,赵元任跟嘉化夫人学唱过《可爱的家庭》(Home, Sweet Home)和《离别歌》(AuldLang Syne,亦译《天长地久》)等歌曲,是为他接受西方音乐之始 赵元任:语言天才•九十二字短文:•《施氏食狮史》•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 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主要著作•语言:•《国语新诗韵》•《现代吴语的研究》•《广西瑶歌记音》•《粤语入门》(英文版)•《中国社会与语言各方面》(英文版)•《中国话的文法》•《中国话的读物》•《语言问题》•《通字方案》•《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中国方言中爆发音的种类》(1935)•《钟祥方言记》(1939)•《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中山方言》(1948)•音乐:•《新诗歌集》(1928)•《儿童节歌曲集》 (1934)•《晓庄歌曲》(1936)•《民众教育歌曲集》(1939)•《行知歌曲集》•《赵元任歌曲集》(1981)•《音位标音法的多能性》 谢谢观赏WPS OfficeMake￿Presentation￿much￿more￿fun@WPS官方微博@kingsoftwps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