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实效.doc
4页参会论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实效阳新县大王镇中心学校 陈光林一、前言校园是知识的殿堂,智慧的摇篮,是学生学业渐长、品德渐成的重要场所,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校园文化,是对社会文化反复选择、提炼后加以吸收和统整,并融会了学校科学人文精神和个性特色的一种特殊文化结构,是学校教育内在本质的集中表现形式和生存方式,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通常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活动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精神文化是灵魂,活动文化是载体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促进、导向、约束、规范和教育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因此,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二、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接性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它既是学校物质文明的成果,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
校园物质文化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整洁优美的校容校貌,充满生机活力的花草树木,实用美观的物质设施,能使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暗示、感染,能给师生带来愉快,带来活力和希望,能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工作后的疲劳,有益于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优美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促使学生奋发进取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不仅可以给人以情感的陶冶,而且可以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因为在同一环境中生活的人,每个人所受到心理影响大致相同,这种群体中每个成员心理环境的一致性,往往以心理气氛的形式出现,要是这种心理气氛已成为影响整个群体生活、一种规范力量,那么,这种心理气氛就为生活在这一集体中的成员形成一种具有心理制约作用的行为风尚因此,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整洁、优美的学校,其师生的荣誉感就比较强,学校的内聚力就比较大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我校由一个土房狭小的寺庙学校巨变成现在宽敞明亮新楼的校园特别近几年来针对学校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有计划,有意识的加强环境建设,力求让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个建筑物都成为一首诗、一幅画,真正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效果。
在我校,教学楼、办公楼布局合理,楼层走廊分别开辟成“勤奋、自立、博学、进取”的校训和名言警句,教室里张贴着各班同学自己拟定的班训,办公楼上矗立着“好习惯从小养成哦!”的亲切话语,操场旁边的八面墙上悬挂着“琅环小学——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的相关内容激励着全校学子,展板中“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员”感人事迹催人奋进,而“学校是我家”的艺术墙、绿色的草坪、鲜艳的五星红旗,构成了布局科学、外观新颖、线条明快、色彩柔和、格调高雅,并融整体性、艺术性、教育性为一体,发挥着校园舒心、冶情、励志的教育作用三、校园制度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纽带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教学管理制度,校园管理制度以及奖励制度等校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合理的规章、严格的纪律、科学的管理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规范约束作用因此,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为学生在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它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群体利益,符合培养目标这不仅有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也有利于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园制度文化不仅对学生个性行为具有规范作用,而且对群体价值观发挥有效的强化作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什么样的制度强化什么样的价值观因此,和谐统一的、科学合理的校园制度文化,能使学校倡导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的因素,发挥其心理的强化作用近几年来,我校先后制定出台了《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做到有依可据,有章可循,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特别是出台的《琅环小学校园行为规范》、《文明学生评选方法》、《文明班队评选方法》、《爱心阳光少年评选方法》、《校园优秀广播员评选方法》,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拥护每学期都有很多学生和班级受到各类表彰,为学生提供了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表达自我的激励机制四、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升华江泽民同志指出“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除了利用环境制度、活动等有形载体外,还需要靠无形的校园精神来浸润、濡染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群众心理、人际关系,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创创新的教育力量,帮助广大师生树立以社会主义理想、道德为核心内容,以科学态度、开拓精神和高尚品德为目标的校园精神,形成团结和谐、民主、友好、合作的人际关系和客观、公正、抑恶扬善的集体舆论环境。
校风是校魂,是师生员工在共同目标和共同认识的基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所形成的符合时代精神文明要求的思想、行为校风是独特的“文化品质”,它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像一种无形的模具,引导着人才的塑造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在校风形成上,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最有影响的因素之一全体教职工以“爱学校、爱学习、爱学生”为座右铭,以高雅的言行举止,文明的道德风范,形成一股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操,构成了我校“勤学、守纪、文明、健美”的校风五、校园活动文化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是对中小学进行德育和其他教育的有效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教育自己、影响他人,陶冶情操,改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校园活动文化是指校园组织的各种宣传、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和思想特点,是倍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发现才能、发展个性的条件和机会,寓教育于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可以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吸引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各种能力,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形成健康、活泼、开朗、向上的精神风貌。
我们将校园活动分为四大块,一是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定期开展读书、读报、体育竞赛、六一文艺汇演、美术书法作品展等;二是因时因地开展的活动,如义务劳动、庆“三八”孝心献给我母亲;三是民族传统活动,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优秀传统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孝心亲情教育等;四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鼓号队,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丰富的精神生活使我们在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德育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