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doc
3页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周刚 指导:王子谟湖北中医学院98级硏究生(430061)关键词: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中医临床,向以辨证论治为法,法随证立,方随证变笔者在临床学习中认识到, 许多经典古方,药虽数味,而各蕴深意同一首方剂,可用于不同的病证,兹以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例,试述一二柴胡桂枝干姜汤方(简称柴胡桂姜汤)出于仲景《伤寒论》•由柴胡、桂枝、干姜、 枯楼根(瓜萎根)、黄苓、牡蛎、廿草七味药组成为治疗“伤寒五六日,反发汗 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 而设该方证属少阳病未解,又兼水饮微结,因此方中以柴胡、黄苓合用,和解少阳邪 势;桂枝、干姜温化水饮;瓜萎根、牡蛎行水散结这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本方 证临床中,除用于本方证外,常可将其方引伸应用,举例讨论如下1太阳少阳并病兼夹湿(或夹饮)证例1 :王某,雨夜坠入洞穴,历久方获救症见:四肢烦痛,胸胁郁闷,自感有 气在周身窜痛,夜寐多梦,舌淡苔白,脉弦细予柴胡桂姜汤方加安神之品药 用7剂,病愈八九例2 :张某,男,患颈椎病年余,屡服活血化瘀祛风之剂,效不验,苦恼不已 症见:颈项僵直,胸胁苦满,五心烦热,腰背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病 变正处太阳少阳两经所过之处,投以柴胡桂姜汤方加葛根、鸡血藤14剂酸痛若 失后以养血健脾收功按:例1四肢烦痛为表证未除湿邪尙困,气窜作痛为郁气与饮互结内动;例2为 太阳少阳并病柴胡桂姜汤中,柴胡、黄苓解少阳邪热,桂枝、廿草解太阳表证 或引入太阳经,桂枝、干姜、牡蛎、瓜萎化水消饮•主治太阳少阳并病兼夹湿(或 夹饮)之证上两例中用桂枝寓意不同,仲景善以桂枝治奔豚气逆之证,故例1 用桂枝解表降逆;例2用桂枝引经、调营卫、活血由此可见,同一味药所用功 能不同则所治之证相异笔者常用该方治疗太阳少阳并病兼夹(或夹饮)之头痛, 颈项痛及带下诸症,效果良好古方隐幽变化若此,不可不察2少阳兼太阴脾寒证例3 :陈某,患慢性肝炎数年,屡服清热解毒化湿之剂不效近感乏力,心胸烦 热,口千,腹胀,便清,腰背酸痛,舌红,苔薄自微腻,脉沉弦其中尤以腹胀 最为难忍,然查无腹水予柴胡桂姜汤方加茯苓、乌药剂后腹胀、便澹基本消 失继服半月后以利湿健脾之药调理,肝功能渐趋正常按:刘渡舟教授曾论:“此方与大柴胡汤遥相呼应,彼治少阳兼阳明里实,此治 少阳兼太阴脾寒,亦体现了少阳为病影响脾胃,而有寒热虚实不同余在临床用 此方治疗慢性肝炎腹胀泄泻带有太阴病阴寒机转・投之往往有效气《伤寒挈 要》)。
此论十分精辟,细细观之,柴胡、黄苓主少阳,桂枝、干姜、廿草温太 阴•瓜篓,牡蛎散结,正可治少阳兼太阴脾寒之证笔者效刘师之法,用于治疗 消化系统病属于此证者,效皆中夬捷显著3肝郁肺寒证例4 :陈某,近年患咳嗽之症,每秋乃发,受寒加重,伴胃胶不适,有吋周身内 气窜不适,用手刮压气窜处,则呃逆连连,舌淡苔白腻,脉弦细以柴胡桂姜汤 原方加细辛,倍干姜7剂后告病愈按: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黄苓解肝郁;廿草、干姜为仲景之廿草干姜汤, 温肺散寒;桂枝、牡蛎•瓜篓通阳化痰,可治肝郁肺寒之证此例患者症状与例 1患者的症状有相似之处,皆有气窜不适之症中医认为,气窜不适者多属肝郁 气逆,柴胡桂姜汤正可疏肝解郁以此作为辨证要点,笔者屡用此方治疗肝郁兼 有肺系疾病者,均有佳效4肝郁痰结证例5 :王某,女,左乳有一肿块如枣大,触之质硬,月经来潮吋即感胀痛伴心 烦意乱,手心常热,舌淡略胖,苔滑腻,脉弦滑西医诊为乳腺增生以柴胡桂 姜汤加白芥子治之,14剂症状消失,继服14剂肿块消失按:妇女乳腺增生者,中医称为乳癖,多由肝郁气滞、痰湿瘀结而成用柴胡桂枝 干姜汤者•以柴胡、黄苓疏肝解郁;桂枝、干姜、廿草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牡 蛎、瓜萎化痰散结,可治肝郁痰结之证。
笔者屡用此方治疗乳癖、颈淋巴结核、 阴茎睾丸病变属肝经气郁痰结者,效皆快验5寒热错杂(肝热脾寒或胆热脾寒)证例6 :陈某,患慢性胆囊炎,渴而多饮,心下痞满,不欲食,暧气,呃逆,吋感 心烦,胁腹部不适,腹胀,便澹,下肢畏冷怕寒,舌淡苔薄腻,脉弦缓胃镜示: 胃溃疡予柴胡桂姜汤7荆,诸症好转按:该患者用柴胡桂姜汤者,以柴胡、黄苓苦寒清肝胆热;桂枝、干姜辛温温脾 寒;廿草、瓜萎根养中益胃;牡蛎、瓜萎化痰,主治寒热错杂之肝热脾寒(或胆 热脾寒)之证其方辛开苦降,与黄连汤有呼应之处柴胡桂姜汤方主肝胆热而 脾寒,黄连汤方主胃热脾寒,所病部位不同,症状也有不同,临床当细心区分 上述诸例为常见证型,虽不是疑难重证,但能体现柴胡桂枝千姜汤方在不同证型 中治疗的效验该方组成巧妙,颇具匠心,如能灵活运用,可获奇效中医的经典方剂多有奥妙,常用一方治疗多种病证,皆有效验后学者宜细心揣 摩,可通过拆方测证(将方荆用不同的方法拆开,分析可以治疗的病证)的方法分 析其功能主治,临床才能'方‘尽其用正所谓运筹在前活用在后,温故而知新,举一而至,三继往开来,剖陈出新,中 医的继承才能有新的活力与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