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9973029
  • 上传时间:2018-05-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01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三地理组 主备:高景涛1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考纲要求:考纲要求: 1. 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特点及转化过程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 一、内力作用一、内力作用 1.地表形态的变化: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 2.地表形态的变化的原因: 3.影响地表形态的力: 分 类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 作用来自地球本身, 主要是放射性 元素衰变产生 的热量、 、 等形成 ,使地表变得 外力 作用来自地球外部, 主要是太阳辐 射能和重力能、 、 、 、等作用把高山 、把 盆地 ,使地表 趋于 二者同时存在,同时对 地表形态变化起作用 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 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作用对地壳的 发展起主导作用4.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运动按性质、方向分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方向岩层沿 方向运动岩层沿 方向运动对地表的影响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 巨大的 山系和 。

      例: 大西洋的形成和扩大使岩层发生隆起和凹陷引起 两者关系相伴发生,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主要以 运动为主, 运动为辅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 ⑴表现: 、 、 、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的成因分类: 岩、 岩、 岩 ⑴岩浆岩 在压力作用下 喷出地表 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 岩 岩浆 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型岩浆岩 如: 岩 ⑵沉积岩 ①形成过程: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⑶变质岩 例如:石灰岩 岩 ;页岩 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⑴地壳物质循环——自然界四大循环之一(其余为 、 、 ) 过程:岩浆——岩石——新岩浆——新岩石,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受挤压变质受热变质压紧固结作用搬运、沉积风化、侵蚀高三地理组 主备:高景涛2⑵其组成和过程图示:如图⑶作用及意义 ①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②在这一过程中,地壳物质与地球内部和外部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 ③地表物质循环深刻地影响着地表的自然地理环境。

      [ [重点探究重点探究] ] 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变形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 表面的方向运动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岩层隆起和拗陷地 壳 运 动垂直运动 (升降运 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 表面的方向运动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 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表 现 形 式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 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迅速剧烈火山喷发、地震瞬间改变地表形态作 用 速 度缓慢微弱其他形式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 显著变化分 类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 发和侵入活动)、变质作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 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 表变得高低不平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二、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 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 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 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 地貌)侵蚀 作 用流 水 侵 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V 形谷,使 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 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 壑、瀑布)岩浆岩岩浆变质岩沉积岩高温熔化变质作用上升冷却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物质循环简略图示高三地理组 主备:高景涛3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 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瑶琳仙境)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冰蚀平原、冰蚀 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 平原)冰川沉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 区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 三角洲(河口)、冲积平 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 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沉 积 作 用风力沉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 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 土堆积颗粒大比重大的 先沉积,颗粒小 比重小的后沉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 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 土)三、褶皱(背斜、向斜)与断层的对比三、褶皱(背斜、向斜)与断层的对比褶皱地质构造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弯曲 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 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受力破裂并沿 断裂面有明显的相 对位移判断 方 法图示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 破碎,常被侵蚀成谷 地向斜底部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常形 成山岭构 造 地 貌图示大断层,常形成裂 谷获陡崖,如东非 大裂谷。

      断层一侧 上升的岩块,常成 为块状山或高地, 如华山、庐山、泰 山;另一侧相对下 降的岩块,常形成 谷地或低地,如渭 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生成 沟谷,有时有泉、 湖泊实 践 应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煤、铁泉水出露、河谷发 育高三地理组 主备:高景涛4原因岩层封闭、为“储油 构造”底部低凹,易存水, 背斜处煤、铁往往 已被侵蚀掉岩层断裂、地下水 出露、岩石破碎, 易被侵蚀发育为河 谷工程建设挖隧道建大坝不能建大坝、铁路 等用原因稳定,无地下水,相 对好挖地下岩层坚硬稳定大坝易坏,水库水 易渗漏,铁路早破 坏四、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四、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洪积—冲 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 慢,泥沙沉积,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 各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成洪积—冲积 平原以谷口为顶 点呈扇形, 冲积扇顶端 到边缘地势 逐渐降低, 堆积物颗粒 由粗变细土壤深厚 肥沃,既 不旱也不 涝,是高 产田所在 地河漫滩平 原河流 中下 游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 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 积体在枯水季节出露水面,形成河漫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 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 宽广土壤肥沃, 易旱易涝、 粮食产量 不稳定三角洲平 原河流 入海 口的 外海 滨地 区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 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再河口前方,加 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多呈三角形, 地势平坦, 河网稠密, 河道由分叉 顶点向海洋 呈放射状土壤肥沃, 易发生盐 碱化,影 响农业生 产☆☆随堂练习随堂练习 典例典例1 1、、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 A 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型中的 岩,B 处为 岩 (2)如果用 C、D 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镇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 成有何不同? (3)岩石 A、B 接触地带可能形成 岩 (4)A、B、C、D 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理由是 高三地理组 主备:高景涛5(5)地层 A、B 的形成顺序是 典例典例 2 2、、读图,判断回答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① ,② ,③ , ④ ,⑤ 。

      A ,B , C ,D ,E (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 ,其能量来源是 内力作用对地壳 的发展变化起 作用 典例典例 3 3、、(09 年江苏地理第 5,6 题)图 3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 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 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 过程同属 A.② B.③ C.④ D.⑤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I——① B.Ⅱ——③ C.Ⅲ——⑤ D.⑥——I [ [课后检测课后检测] ] 一、单项选择题 (2007 年高考上海卷,1—3)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回答 4~6 题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阅读材料,完成 7~8 题。

      明故宫的午门里有一块“血迹石” 青灰色的石面上,夹杂的绛褐色斑纹,像高三地理组 主备:高景涛6是渗透到石头中的鲜血有人说血迹石是明代方孝孺血溅宫门留下的苏州虎丘有一块渗血“千人石” 传说是吴王阖闾在这块石头上砍死了所有修建坟墓的工匠,千人石每到大雨之后,都从岩石中渗出“血 水” 其实“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 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相作用,便出现了绛褐色的团块和条纹,经过成岩作用,形成了血迹石 以后随着地壳运动而抬升,被工匠从山上采到苏州的“千人石”实际上是一种紫红色流纹质熔结凝灰 岩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经千百年的日晒风吹雨打,流纹岩 里的氧化铁游离出来,每当遭受狂风暴雨的侵袭后,氧化铁就被雨水冲刷带了出来,故雨水呈现出淡淡 的红色 4.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花岗石和石灰岩 B.大理岩和砂岩C.石灰岩和玄武岩 D.砂岩和片麻岩 5.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了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血迹石的出现经历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过程B.血迹石的形成是岩浆上升冷却凝结而形成的C. “千人石’ ’中一定会有化石 D. “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6、(09 年天津文综第 4 题)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 方是 A. a B. b C. c D.d (09 年上海地理第三题)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