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外科护理业务查房.ppt
28页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护理病人的护理 普外科普外科疾病介绍疾病介绍ØØ胆石病:指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ØØ胆囊炎:指发生在胆囊的细菌性和(或)化学性炎症胆道的解剖胆道的解剖肝内胆管肝内胆管肝外胆道肝外胆道左、右肝左、右肝管管肝总管肝总管 胆总管胆总管胆囊胆囊胆囊三角胆囊三角胆囊及胆管的功能胆囊及胆管的功能ØØ胆管的功能胆管的功能输送胆汁至胆囊和十二指肠输送胆汁至胆囊和十二指肠胆管梗阻使胆道内压超过胆管梗阻使胆道内压超过30cmH30cmH2 2O O时,肝将停止时,肝将停止分泌胆汁,胆汁可反流入血,发生梗阻性黄疸分泌胆汁,胆汁可反流入血,发生梗阻性黄疸ØØ胆囊的功能胆囊的功能浓缩和储存胆汁浓缩和储存胆汁排出胆汁排出胆汁分泌功能分泌功能胆石的分类üü按结石化学成分分类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混合型结石üü按结石所在部位分类胆囊结石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石的成因胆石的成因ØØ胆囊感染ØØ胆管异物ØØ胆道梗阻ØØ代谢因素ØØ胆囊功能异常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ØØ病因及病理生理病因及病理生理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ØØ主要病因为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主要病因为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 ØØ病理过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病理过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急性化脓性胆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囊炎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或)并发胆囊穿孔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和(或)并发胆囊穿孔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ØØ胆囊内胆汁瘀滞和缺血可能是发病原因胆囊内胆汁瘀滞和缺血可能是发病原因ØØ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临床表现临床表现ØØ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症状腹痛 右上腹阵发性绞痛或胀痛消化道症状 恶心、呕吐等 发热 出现高热时警惕胆囊化脓、坏疽、穿孔或合并急性胆管炎。
体征右上腹压痛或叩痛Murphy征阳性 典型体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ØØ胆管结石胆管结石Ø肝外胆管结石Ø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Ø当结石阻塞胆道并继发感染时,可表现为典型的Charcot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ØØ肝内胆管结石:ØØ可多年无症状或仅有上腹部和胸背部胀痛不适ØØ伴发胆管炎时表现为寒战高热和腹痛,可出现黄疸ØØ可有肝大、肝区压痛和叩击痛等体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ØØ手术治疗ØØ非手术治疗治疗措施治疗措施一般资料 刘国娥 女 49岁 2013-9-5-14:50入院病人资料病人资料病情介绍病情介绍主诉:右上腹疼痛2天 神志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 查℃ P64次/分 R20次/分 BP170/80mmHgh 既往有高血压病吏6年,体征: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部平坦,右上腹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氏征阳性 B B超:超:胆总管上段结石并胆总管扩张,胆囊壁毛糙胆总管上段结石并胆总管扩张,胆囊壁毛糙 双肾小结石双肾小结石 胆总管内径,上段见强回声光团胆总管内径,上段见强回声光团 肝内胆管末见肝内胆管末见明显扩张明显扩张 双肾内见双肾内见≤4mm≤4mm强光団强光団肝功能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丙转氨酶:75U/L↑ :75U/L↑ 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82U/L ↑:82U/L ↑谷氨酰谷氨酰转肽酶转肽酶:99U/L ↑:99U/L ↑葡萄糖血红蛋白葡萄糖血红蛋白:86g/l ↓ :86g/l ↓ 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百分数:75.8%↑:75.8%↑复查:复查: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90g/l :90g/l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66.1% :66.1% 谷谷丙转氨酶丙转氨酶:201U/L :201U/L 谷草转氨酶谷草转氨酶:54U/L :54U/L 谷氨酰转肽酶谷氨酰转肽酶:301U/L :301U/L 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总蛋白碱性磷酸酶:165U/L:165U/L。
葡萄糖葡萄糖 辅助检查ØØ诊断: 胆总管结石 急性胆囊炎 双肾小结石 高血压ØØ治疗:补液,抗炎,解痉、护肝及完善 相关检查等对症治疗,择期手术诊断和治疗 患者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肝下引流术术后予抗炎、止血、护肝、补液治疗,9.18.8:00拔除胃管、尿管给予普食9.19.8:00 拔除腹腔引流管已排气、排便,T管引流每天量约550—750ml现腹部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渗液,愈合可,患者一般情况可,未诉特殊不适,生命体征平稳 ØØ疼痛疼痛: :与结石嵌顿致胆道梗阻、感染及与结石嵌顿致胆道梗阻、感染及OddiOddi括括约肌痉挛有关约肌痉挛有关ØØ营养失调: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有关与摄入不足有关ØØ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胆管梗阻、胆盐与胆管梗阻、胆盐沉积致皮肤黄疸、瘙痒及术后胆汁渗漏有关沉积致皮肤黄疸、瘙痒及术后胆汁渗漏有关ØØ潜在的并发症:潜在的并发症:出血、胆瘘及感染出血、胆瘘及感染ØØ知识缺乏:知识缺乏:缺乏胆道结石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疗缺乏胆道结石的相关知识及手术疗效。
效护理问题ØØ术前评估:üü健康史及相关因素:一般情况、腹痛的病因和诱因、腹痛的性质、既往史üü身体状况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护理评估ØØ术后评估 :üü手术中情况üü术后病情护理措施护理措施ØØ非手术治疗护理:ØØ心理护理 卧床休息 ØØ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ØØ解痉止痛 遵医嘱予阿托品,东莨菪碱等ØØ饮食与输液 指导病员进食低盐、低脂,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不能进食,给予静脉营养ØØ抗感染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甲硝唑等手术前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措施Ø饮食饮食Ø疼痛的护理疼痛的护理Ø病情的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神病情的观察: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志及腹部体征的变化Ø用药护理用药护理 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手术前护理:ØØ皮肤护理ØØ心理护理 ØØ术前准备护理措施护理措施ØØ术后护理:术后护理:ØØ观察生命体征,行多功能心电监测至平稳观察生命体征,行多功能心电监测至平稳ØØ体位:全麻术后清醒后或血压平稳改半卧位体位:全麻术后清醒后或血压平稳改半卧位ØØ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
ØØ饮食:术后饮食:术后24-4824-48小时,肠道功能恢复可拔除胃管进低小时,肠道功能恢复可拔除胃管进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及刺激性食物ØØ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发热、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发热、腹痛、腹胀等腹膜炎的表现,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腹痛、腹胀等腹膜炎的表现,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能,应及时报告医生ØØ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做好基础护理,如口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防止肠粘连,做好基础护理,如口腔护理,尿道口擦洗等腔护理,尿道口擦洗等护理措施护理措施ØØT形管的护理:üü保持保持T T型管引流通畅,用别针固定,防止牵拉脱出引型管引流通畅,用别针固定,防止牵拉脱出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30cm30cm以上,下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腹部手术切口水平以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腹部手术切口水平以下üü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胆汁颜色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澄明液体,呈深黄色澄明液体,2424小时引流液小时引流液500500~~1000ml,1000ml,如有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üü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üü注意观察及保护引流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注意观察及保护引流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膏保护氧化锌膏保护üü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腹痛、黄疸、食欲情况及大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发热、腹痛、黄疸、食欲情况及大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ØØ胆瘘ØØ出血ØØ感染ØØ饮食指导:低脂、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指导:低脂、高糖、高维生素易消化的 饮食,忌油腻食物,避免饱餐饮食,忌油腻食物,避免饱餐ØØ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和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和饮食规律ØØ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肥胖者应适当减肥避免劳累和精神紧张;肥胖者应适当减肥ØØ指导病人了解有关胆道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了解有关胆道疾病的知识ØØ胆管结石复发率高,如出现腹痛、高热、黄胆管结石复发率高,如出现腹痛、高热、黄疽,应及早来院诊治疽,应及早来院诊治 出院指导出院指导T T管留置者的家庭护理管留置者的家庭护理ØØ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向病人和家属解释向病人和家属解释T T管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
管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管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管留置的意义和重要性ØØ病人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盆浴,淋浴病人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盆浴,淋浴病人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盆浴,淋浴病人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盆浴,淋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保护引流管时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保护引流管时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保护引流管时用塑料薄膜覆盖置管处,保护引流管ØØ病人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病人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病人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病人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 T管脱出拉管脱出拉管脱出拉管脱出拉扯伤口ØØ指导病人及家属每天同一时间倾倒引流液;指导病人及家属每天同一时间倾倒引流液;指导病人及家属每天同一时间倾倒引流液;指导病人及家属每天同一时间倾倒引流液;ØØ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谢谢大家!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