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工学本专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人才市场的视角.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09653218
  • 上传时间:2021-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67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扩招以来普通高校工学本专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基于人才市场的视角   摘要:普通高校扩招以来,我国工学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本专科招生总量所占比重增幅较慢,本科层次招生量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计算机类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过大,而面向艰苦行业的学科专业招生规模过小、增幅较慢普通高等工学教育的发展现实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出现的较为尖锐的矛盾,亟需通过教育部门与高校的适当调控、合理规划及相关政策等引导普通高等工学学科专业发展走向有序与科学  关键词:普通高校,高等工学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市场  高等工学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工程师的摇篮,也承载着培养其他高级人才的任务中国具有庞大的工科学生数量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教育,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但是规模大并不意味着质量高[1]其中,就我国高等工学教育的质量而言,可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进行探讨宏观层面主要是指高等工学教育各科类人才的总量、结构与我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微观层面主要是指高等工学教育的课程模式、教学质量等本文主要通过人才市场中各行业、各职业岗位人力资源现状与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自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工学教育的主体——普通高等工学教育的宏观层面质量问题,主要是学科发展状况是否符合人才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一、普通高校工学教育发展状况  自扩招以来,设置工学大类本专科专业的院校数量由1998年的1182所[2]增长到2010年的2864所,增幅为2.4倍;设置工学中类专业的院校数量增幅最大的前五个依次是:安全科学与工程类(10.8倍)、自动化类(9.2倍)、海洋工程类(6.2倍)、测绘类(5.5倍)、轻工类(5.4倍),其中生物工程类由1998年的0个增长到2010年的288个;以2010年为例,设置工学中类专业的院校数量的前五位依次是:计算机类(2523所)、电子信息类(1815所)、机械类(1742所)、土木类(1161所)、电气类(1116所)此外,工学大类本科专业设置院校数由1998年的403所增长为2010年的986所,占当年本科院校数的比例由65.6%上升为88.5%工学大类本专科招生总数由1998年的39.3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50.6万人,增幅为6.4倍;增幅最大的前五个工学中类专业依次是:安全科学与工程类(35.7倍)、自动化类(19.3倍)、海洋工程类(14.1倍)、核工程类(12.8倍)、测绘类(11.6倍);以2010年为例,工学中类专业本专科招生总数的前五位依次是:机械类(57.6万人)、计算机类(43.2万人)、电子信息类(25.7万人)、土木类(23.3万人)、电气类(17.2万人)。

      具体情况见表1     可以说,不管是从专业的设置院校数还是招生数来看,自扩招以来,工学及其各中类专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较好地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工科人才的需求由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自扩招以来,存在着“早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后期受宏观调控不力,各地、各校自行其是”[3],特别是“学科专业自主发展与主动调整的机制、体制尚未建立;学科专业内部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4]等原因,造成学科专业的发展混乱,脱离人才市场需求,人才供求的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现象严重而这些,在普通高等教育工学专业的发展中也表现得很明显   二、从人才市场的角度看我国普通高等工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从人才市场的角度看,我国普通高等工学教育存在下列问题:   第一,自扩招以来,工学专业本专科招生数占本专科总招生数的比重增幅过小,其中工学本科招生数占本科总招生数的比重减小、工学专科招生数占专科总招生数的比重增大,这些现象,难以适应我国相关行业或岗位对工学人才特别是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工学人才的需求   工学毕业生主要进入第二产业在过去十年间,我国第二产业取得了快速增长,2010年的产值是2000年的11.5倍,高于第一产业(4.2倍)与第三产业(11.2倍)的增速,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5.9%上升到2010年的46.9%。

      [5]同期,我国工学本专科的招生数占本专科总招生数的比重上升的幅度却很小,仅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工学本科招生数的增速(4.4倍)低于全国本科总招生数的增速(5.4倍),工学专科招生数的增速(10.6倍)远高于全国专科总招生数的增速(7.7倍)(见表2)这一形势,使得工学本科招生数占本科总招生数的比重由1998年的40.9%下降到33.4%;工学专科招生数占专科总招生数的比重却由1998年的29.3%上升到2010年的40.4%(见表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开办的高校层面来看,工学优势明显的高校,自1998年扩招以来,工学专业招生数占该校总招生数的比重,普遍呈现下降趋势(见表4)这些状况,是造成我国近十年间(2000~2010年)与工学专业对口高的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重提升幅度远远小于金融、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6](见表5)              以工学中的部分中类专业的发展为例:2010年,建筑类中的建筑学专业本专科共计招生6万人左右,其中专科占比高达60%,有357个专科点开设;机械类本专科总招生达57.6万人,其中专科招生为39.1万人,占比高达68%(见表8)。

      这些形势,使得与这些专业对口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总数增幅很小,其占比甚至还略有下降,严重不适应相关行业技术升级等需求           第二,带工具性质的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规模过大,开设院校过多,导致毕业生供给与人才市场之间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各高校都将计算机类课程纳入本校的公共课之中,使得很多高校竞相顺理成章地在本校开设相关专业点与此同时,该专业的配套设置成本较低、配置容易、毕业生的对口岗位更多地是面向白领层次以及我国专科专业设置权的下放等因素,导致自扩招以来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呈“失控”状态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招生数由1998年的4.4万人上升为2010年的10.5万人,设置学校数由315所上升为890所,其在设置学校比例由51.3%上升为79.9%;相应地,专科招生数由1998年的3.1万人上升为2010年的21.0万人,设置学校数由567所上升为1595所,其设置学校比例由51.1%上升为76.6%然而,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相关行业人才的渐趋饱和,该类专业毕业生已呈严重“供过于求”态势在麦可思数据公司针对2012届毕业生的调查研究中,就将本科里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列入八大黄牌专业之内;将大专里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列入九大红牌专业之内,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列入五大黄牌专业之内。

      [7]   第三,部分工学专业本专科总招生规模过小,难以适应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以轻纺食品类专业为例,1998年合计招生数为2.1万人,2010年合计招生数为11.8万人,增幅为5.7倍,其中2010年的招生数占该年普通高等教育总招生数的比例为1.7%尽管该类专业在过去十多年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总体规模较小,依旧难以满足相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2000年轻纺食品业从业人员为3860万人;2010年升至5437万人,占当年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为7.2%可见,轻纺食品类专业的招生规模占总招生规模的比例与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占全国总从业人员的比例明显不相适应这一形势,导致轻纺食品业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所占比例仅由2000年的2.9%上升至2010年的5.0%(上升了2.1个百分点),低于整个第二产业及制造业该比例的提升幅度(均上升了4个百分点左右)同时,以2010年为例,轻纺食品业的该比例与整个第二产业及制造业相比,差距较大,仅为后两者的一半         此外,工学大类里其它中类专业如机械类、能源动力类、材料类、水利类、测绘类、地质类、矿业类、海洋工程类等培养的人才,是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所急需的人才,但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过小或增长速度过慢。

        三、对未来我国普通高校工学教育发展的思考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对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进行调控,将部分已严重“供过于求”的学科大类专业招生规模适度压缩,多余的招生名额转向工学大类专业,以适应相关行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1998~2010年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管理学科本专科招生数增长了近11倍,艺术学科本专科招生数增长了近10倍,远远高于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总招生数的增幅(增长了近5倍),两大类学科本专科合计招生数占本专科总招生数的比例由1998年的18.9%上升到2010年的32.8%,在2010年总招生规模高达108万然而,仅从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看,该两大类学科专业毕业生“供过于求”的现象已很严重在麦可思数据公司针对2012届全国毕业生的调查中:本科管理学科里面的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被纳入八大黄牌专业,专科里面的工商管理、电子商务被纳入九大红牌专业,专科里面的物流管理、会计电算化纳入五大黄牌专业;本科艺术学科里面的动画被纳入九大红牌专业,本科里面的艺术设计、美术学被纳入八大黄牌专业;其中2010届本科艺术门类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8%,比全国本科(91%)低3个百分点,半年后离职率(32%)比全国本科(24%)高8个百分点;从另外一方面来看,本科就业率前50位专业里面,有26个工学类专业;专科就业率前50位专业里面,有23个工学类专业。

      [8]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介入到这些专业的调控中来,如应逐渐压缩这些发展速度过快、规模过大且毕业生已出现严重“供过于求”专业的招生规模,将留出的部分招生名额逐渐转向人才市场需求旺盛且发展速度较慢的工科专业   第二,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普通高等工学教育发展现状、本地区人力资源现状及工学人才流入与流出现状、本地区未来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并合理规划本地区普通高等工学本、专科教育的发展规模及学科专业结构   第三,开办工学教育历史悠久、办学优势明显的高校,应减少非传统与优势学科的招生比重,适当加大工学学科的招生力度,从而为我国培养一定比重的高端工学人才   第四,对开办计算机专业优势不明显且毕业生的就业率及专业与岗位对口率较低的院校,应逐渐减少计算机类专业的招生,部分学校甚至要停止招生对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高校,建议其采取措施鼓励在读的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转专业”和选修“第二学位”等①   第五,政府与高校应逐步加大面向岗位艰苦且薪酬等待遇水平不高的工科专业支持力度麦可思数据公司将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小、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定位为需求增长型专业,也即所谓的绿牌专业其中本科工学里面的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九专业就被纳入十大绿牌专业之内;高职里面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等六专业全被纳入六大绿牌专业。

      [9]可见,工科大类的多数专业是人才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然而,由于这些专业的开设较之其它专业在软硬件等配套资源上要求比较高、需要更多的实习基地、毕业生多数面向较艰苦的岗位且薪酬等待遇水平在各行各业中并不高等原因,造成一方面高校在开设这些专业上“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选择这些专业时更“慎重”为此,政府可以为开设这些专业的高校,在资源、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力度;高校可以通过采取校企合作降低办学成本、加大对学生的奖助力度、优化教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