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考面试热点-水安全问题——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doc
3页水污染问题——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热点概述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国控重点湖泊水质四成污染;31 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 17个污染;9 个重要海湾中,辽东湾、渤海湾和胶州湾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据了解,伴随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污染情况触目惊心,水安全正在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京津冀人均水资源仅 286 立方米人均水资源仅 286 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 500 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表水劣 V 类 (丧失使用功能的水)断面比例达 30%以上,受污染的地下水占 1/3;平原区河流普遍断流,湿地萎缩,功能衰退海河,流经京畿,滋养一方但 2013 年调查,其主要支流皆重度污染,Ⅲ类以上污染水超过 60%全国六成地下水水质较差极差《2013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污染,全国 4778 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再看湖泊同一份公报显示,国控重点湖泊中,水污染级的占 39.3%。
31 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 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而且,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积缩减,“第一大淡水湖” 鄱阳湖和“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湖面大幅缩小,“水情即省情” 的湖北湖泊面积锐减、湿地萎缩全国 657 个城市中,有 300 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 “严重缺水” 和 “缺水”城市 相关评论网易新闻:只顾眼前利益、注重一己之私—“扭曲的义利观” 是造成耗水过度、水污染的重要社会心理动因盲目拉高速度、片面追求 GDP—“被污染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是危害水安全的重要现实“推手”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王金南说:“在水环境形势极其严峻的海河流域,各地都在发展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造纸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只顾发展,不管环境水污染加剧多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正是由于人们向大自然无度索取,使得本已稀缺和变脏的水,变得更稀缺、更脏北京日报:在不少地区水情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如海河流域,不仅曾经通航的大运河已经基本无水,其余多条天然河流也长期断流,导致以往多条为消除水患而修建的工程设施使用率不高;在京津冀地区,人均水资源仅 286 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 500 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在洞庭湖区,一些市县“水窝子里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已持续很久。
可以说,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已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甚至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环境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将共建以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为重点的流域环境保护协调机制相关人士透露,具体而言,将建立健全跨行政区的应急联动机制和环境纠纷调处、仲裁和法律诉讼机制,共同应对区域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要建立环境和航运信息通报机制,共享环境监测的信息 模拟题水安全问题正在逐渐成为我国的“心腹之患”,国家相关部门一直都在致力于解决水污染问题,然而水污染依旧严重,水资源短缺告急,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参考解析古人云,善治国者,必重水利水利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发展的基本保障,是涉及民生的头等大事水污染问题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引起了诸多的关注,国家以及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治理该问题然而经过数年的补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依旧严重,已严重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甚至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细究背后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和政府已认识到水污染将引起的严重后果,但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在探索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基本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经济发展是我国的第一要义,因此,为保经济的持续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处理方式应运而生。
第二、有些政府部门官员“被污染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助长了水污染的加重为求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片面追求 GDP,不少官员以牺牲环境尤其是水资源以达目的,为的仅是个人的利益第三、企业只注重自身的发展,一味追求利润,没有积极相应国家倡导的提高节能减排设施等口号,同时为了节约成本,增大利润,毫无例会污染水资源后可能会引起的严重影响第四、社会上充满着扭曲的义利观,公民也不充分认识节约用水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只顾眼前利益、注重一己之私,毫无节制的向河流排放生活污水,依旧使用对水源会造成不小影响的化肥、农药等物质为更好的治理水资源以及保护水污染,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善:第 1、国家应该改变治理方式,将战略部署从“先污染后治理”转向“既要治劣、更要保优”目前国家出台了规划保护 365 个水质较好湖泊,便是对之前治理水污染的总结和反思,一改以往污染越重越能得到重视、越能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逆政策效应”第二、相关部门应时刻紧绷保障水安全这根弦,彻底摸清我国河、湖、地下水等水资源新情况新变化,从长远着眼,在科学调研、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及时启动相关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官员也应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追求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及时做好保护水源和发展经济同步。
第三、决策者需要依据最新水情,结合区域内城市发展、人口分布等生产生活需求,及时规划、调整水利工程设施,推动区域内水资源分布空间均衡,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融入科学治水思维,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第四、企业应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模式,提高科技水平,改善设备科技能力,改变以牺牲环境以求发展的观念,少谋利益多求环保同时还可加大监督力度以及惩罚力度,如有企业依旧我行我素污染环境,政府部门也应严惩不怠第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以及环境认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一个公民应该自觉从自身做起水是生命之本,面对水资源的缺乏以及污染,各方都应群策群力积极参与治理与保护的行列之中,唯有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才有碧海蓝天等待着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