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教学设计.doc
77页《脚印》教学设计 《脚印》教学设计1 【课文简说】 在童话和寓言故事里,狐狸往往与“狡猾”一词紧密相连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它们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并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2.引导学生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那么,通过昨天对24课的预习,狐狸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说一说。
2.揭示课题:24__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声自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了解故事大意,并勾画出重要提示 2.汇报初读情况 (1) __主要讲了什么事? (2) “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尝试拟订自学提纲 预设提纲: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①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②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 说说你还有什么问题?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根据自学提纲独立思考,勾画圈点作批注;思考完毕可与小组同学交流 2.集体讨论交流: (1)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老狐狸深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营救小狐狸的过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通过交流,朗读,体会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爱的伟大)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课文的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探讨。
“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 3.教师小结: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当动物对人类流路感情时,一点也不亚于人类对人类流露的感情,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四、课外延伸,升华主题 1.你能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人与动物的故事? 2.课外练笔:(二选一)①你与小动物之间最能体现真情的一个片段;②课文情节生动,有不少的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练笔如:正太郎在去牧场的路上从悬崖上摔了下去,失去了知觉,他是怎样被救的呢?正太郎与小狐狸一家分别的情景一定十分感人,能把它写具体吗?《脚印》教学设计2 一、课前谈话: 1、同学们,因为大家刚在进行“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所以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童诗,咱们先睹为快! (出示《我喜欢你,狐狸》) 2、你喜欢狐狸吗?在你眼里,狐狸是怎么样的动物?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和狐狸有关,一篇由日本作家椋鸠十写的关于狐狸的传奇性故事——《金色的脚印》(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初读成果 (1)、交流词语 冷清清光秃秃湿漉漉 漫不经心眼睛蒙眬嗥叫 大摇大摆踱来踱去兴高采烈 交流点:正音(踱)、理解(蒙眬) (2)、读着这些词语,你想到了哪些故事情节? 学生交流,随机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再读课文,讨论付出 1、导入:尽管过程是曲折艰辛的,但结局是美满的,狐狸一家终于又幸福地团圆了在整个救助小狐狸的过程中,你觉得谁的作用大,是正太郎?还是狐狸父母?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他们为小狐狸所做的事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 3、交流重点句子: a、正太郎: (1)、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多可怜呀! (2)、不如给小狐狸解开铁链子…… (点拨:正太郎是个善良的孩子,你觉得小狐狸可怜吗?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b、老狐狸 (1)、只见一只老狐狸冲着秋田狗……一只哆哆嗦嗦的鸡 (这不是自投罗网吗?理解“哆哆嗦嗦”,感受老狐狸为救孩子的大无畏的精神) (2)、他费力地睁开眼睛,蒙眬中看见一只大狐狸……温暖着他的身体 (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真情!) 4、小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体会得很好其实,不管老狐狸还是正太郎,都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互相作用,彼此信任,一个是亲情的化身,一个是友情的象征亲情友情,人世间最美的风景正因为有了亲情和友情,才有了故事美好的结局 出示句子: 迎着耀眼的朝阳,狐狸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处 (理解:阳光下的金色脚印,多美的意境啊!同学们,这金色的光芒仅仅只是脚印的光芒吗?结合学生交流,板书 四、拓展延伸 1、引导,故事讲完了,我也忍不住想用诗来表达我对狐狸的赞美,看看老师写得诗! 出示:《我赞美你,狐狸》也许我改讨厌你,/因为你总和狡猾在一起/但今天我要赞美里,/因为你美丽善良又勇敢/为了救出小狐狸,/你敢于面对秋田狗/为了,/你/ 赞美你,狐狸,我还要告诉所有人 2、学生补诗,教师巡视(音乐) 3、交流诗歌 4、课堂总结:亲情、友情,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因此而更加美好!《脚印》教学设计3 【导学目标】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__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__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情景导入 时间会留下脚印吗?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替,河水流逝,大自然的变化,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这篇课文就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阅读时,要注意__的说明层次,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的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 2.词语解释 浑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缝隙 海枯石烂:海水枯干,石头粉碎现多用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但__是原意 刨刮:刮平 3.走近作者 陶世龙,地矿系统作家,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听录音范读课文,把全文分为三部分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又分为两层第三部分(30~31段),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课文的第一部分告诉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 【交流点拨】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2.岩石记录时间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大家分组讨论并阅读22到29段,然后回答问题: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的痕迹? 【交流点拨】①岩石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岩石记录了气候的变化(插入说明方法:举例子);③岩石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岩石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岩石记录了自然界转瞬即逝的活动 步骤四 理解语言 探究写法 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交流点拨】如“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列数字)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2.拓展延伸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块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记下时间的痕迹,保存历史的记录。
可以说,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还可以比作什么?请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写一个句子 【板书设计】 时间的脚印引出话题(1~4):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岩头怎样记录时间(5~29)(5~21)岩石的厚度和顺序(22~29)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读懂岩石记录意义(30~31)《脚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领悟乌塔只身环游欧洲的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解题 1 激趣导入:…… 2 解题存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3 导读预习要求 【教后记】课题是__的眼睛!兴趣是行动最好的指标学生对课题的质疑能力强! 二 自读课文 1 过渡,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学生自读 汇报交流 a) 交流初读印象,理清故事经过,汇报自己知道了什么? b)梳理结构:课文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讲什么?(有没有那句话可以概括这些部分的意思?)——学会用中心句概括段意 c)质疑问难:教师引导板书重难点问题 d)将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教后记】真有爱心!我为这些家伙而骄傲! 三 探究交流(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
1 刚才大家已经就这篇课文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深读体会 2 自读课文(圈画批注),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提倡和别人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针对黑板上的重难点问题,现在你已解决了什么?又有什么新的体会?或者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理解重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语言文字、进行思维训练找——体会——读,不求面面俱到) 【教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