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永嘉四灵的风格特征.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08783530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1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永嘉四灵的风格特征 论文导读:南宋中期永嘉四灵倡导晚唐体诗,以清淡工巧来反对江西末流的粗疏艰涩,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四灵诗在整个晚唐体诗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在于“敛情约性,因狭出奇” “敛情约性”指诗歌的内容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及小巧情趣,“因狭出奇”即诗歌的艺术技巧方面,以精炼之语、灵巧之思摹写日常生活的清闲意趣,呈现出平和灵秀的风格关键词:永嘉四灵,敛情约性,因狭出奇南宋晚唐体诗风的复兴四灵有首倡之功,四灵之后晚唐体产生了广泛流行的趋势,刘克庄《题蔡炷主簿诗卷》描绘当时盛况说 “旧止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四灵”指南宋中期永嘉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倡导晚唐体诗,以清淡工巧来反对江西末流的粗疏艰涩,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赵汝回《瓜庐诗序》说:“永嘉徐照、翁卷、徐玑、赵师秀,乃以开元、元和作者自命,治择平炼,字字玉响,杂之姚贾中,人不能辨也水心先生既啧啧叹赏之,于是四灵之名,天下莫不闻一、四灵的创作情况徐照,号灵晖布衣终身,一生贫苦,诗的内容以山水景物,朋友酬答和生活感受居多叶适《徐道晖墓志铭》说他:“斫思尤奇,…然无异语,皆人所知,人不能道尔除五律外,他的乐府诗言理言情,自然隽永,可以看出南朝民歌及张王乐府的影响。

      徐玑,号灵渊做过几任小官诗中多言宦途羁旅之苦,较其他三人诗意更为疏薄,方回认为他的诗在四灵中当居丁位他的七绝如《新凉》等小巧而新奇,富有画意翁卷,字灵舒终身布衣,漂泊江湖他的诗多写酬赠送别及身边琐事,在五律景联对句的锤炼方面较突出,七绝亦较佳刘克庄《赠翁卷》一诗称:“非止擅唐风,尤于《选》体工”,从其诗集来看,他的五七言古体诗并不多,实际水平是当不起刘克庄的评价的值得肯定的是涉及个人日常生活的作品,如《山中采药》等在内容上较徐照更为丰富;另外他的五律亦有受古体乐府影响的痕迹,多问答句式赵师秀,字灵秀绍熙元年(1190)进士,一生浮沉州县,未曾显达他的诗歌成就在四灵中最高,尤其长于白描摹写葛天民《简赵紫芝》推许他“紫芝虽漫仕,五字已专城清坐有仙骨,苦吟无宦情”除五律外,他的七绝、七律亦多佳作二、四灵的风格特征四灵诗在整个晚唐体诗风发展过程中的独特性在于“敛情约性,因狭出奇”此八字评语出自叶适《水心文集》卷二十九的《题刘潜夫诗稿》:“往岁徐道晖诸人摆落近世诗律,敛情约性,因狭出奇,合于唐人,夸所未有,皆自号“四灵”云敛情约性”是就诗歌的思想内容而言,他们在诗歌中抒发的感情是经过节制约束的清淡平和,与此对应,诗歌的内容也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及小巧情趣。

      这应该与理学思想的影响及他们自身生活状况有关首先,他们强调诗歌体格的平和,尽量规避激烈的怨伤感情如翁卷《送蒋瞻节推》:“《楚辞》休要学,易得怨伤和赵师秀《送徐玑赴永州掾》:“莫因饶楚思,词体失和平仕途的坎坷、生活的艰辛没有使他们“不平则鸣”,反而一再地强调诗歌感情的和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体现了道德性理对情感的节制均衡的要求四灵与叶适有师生之谊,尤其二徐与叶适交往密切赵师秀还曾在上元主簿任上为程颐立祠,提倡理学吟咏性情之正,以理节情一类理学对文学创作的规范和要求落实到诗歌创作中便是平和的审美情趣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中载:“杜小山尝问句法于赵紫芝,答之云:‘但能饱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即以隐逸人格的修养为作诗的前提和根本这不仅是对宋初晚唐体野逸风格的继承,更是对道德为本体的理学思想的断章取义其次,情感的收敛加之气度、才识、眼界的局限则必然导致诗歌题材的偏狭四灵穷处山林或漂泊江湖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感受闻见只能局限于山水林泉、羁旅宦途四灵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抒写承自杨万里,但如当代学者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所说,他们那种由镌小景主清切的“苦吟”所形成的工巧清淡,与杨万里创作中所追求的充满机趣的妙悟相比,相差甚远。

      方回曾批评四灵诗“所用料,不过花、竹、鹤、僧、琴、药、茶、酒,于此几物,一步不可离,气象小矣方回《瀛奎律髓》)“因狭出奇”是就诗歌的艺术技巧而言,冥思苦吟,小中见巧,以精炼之语、灵巧之思摹写日常生活的清闲意趣,呈现出平和灵秀的风格,便是四灵诗的特征正由于情感题材的收敛局限才使得四灵能够专注一隅,以有限的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立足于诗坛之上首先,四灵诗构思新奇小巧这在七绝体中表现尤为突出如翁卷《野望》:“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山底见青山此诗之妙,全在水底见山的立意,而第三句的铺垫使全诗有一波三折之致,尤见工巧再如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通过室外的雨声、蛙声,与室内闲敲棋子的声音与声音之外的寂寞无聊形成有趣的对照,将生活中有约不来这一极为日常的场景描写得深入细致,饶有兴味其次,四灵诗注重炼字炼句,即徐照《酬徐玑》所言之“诗成唐体要人磨”四灵是以姚贾传统的苦吟技法,以单字只句计巧拙,来反对江西派的汗漫无尽的如徐照《送翁诚之》:“笛冷君山月,帆轻夏浦晴”,徐玑《时鱼》:“月斜寒影动,水碧静传香”,翁卷《梦回》:“宿雨消花气,惊雷长荻芽”,赵师秀《薛氏瓜庐》:“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或靠句眼的锤炼,或利用词语意向的映衬关系,从而在人所习见的景物、生活中体会出精巧灵秀的诗意。

      虽有时不免失之尖新纤弱,却也因此以工巧清淡在诗坛上独树一帜,与江西派相区别参考文献[1]陈增杰.永嘉四灵诗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2]方回.瀛奎律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刘克庄.后村诗话. 北京:中华书局,1983[4]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5]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4[6]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2004[7]葛兆光.从四灵诗说到南宋晚唐诗风.文学遗产,1984.4[8]马兴荣.四灵诗述评.文学遗产,1987.2[9]曹治邦.“永嘉四灵”山水田园诗艺术风格论.青海社会科学,1991.4[10]张君瑞.四灵诗歌艺术检讨.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1991.4[11]夏汉宁.永嘉四灵及其创作心态.江西社会科学,1994.1[12]朱则杰.严羽与永嘉四灵.浙江学刊,1994.2[13]赵敏、崔霞.四灵诗派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14]赵敏、崔霞.叶适与永嘉四灵之关系论.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1[15]吴红意.论永嘉四灵的诗歌创作.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