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河口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7页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河口中学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度,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里保存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下降 B.装置乙中的铁钉腐蚀最快C.装置丙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D.装置甲中的铁丝和装置乙中的铜丝都会被腐蚀参考答案:D略2.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 > b参考答案:AC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 1mol·L ̄1 的硫酸铝溶液中含有的Al3+为2NAB.1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为0.2NAC.标准状况下,22.4L 乙烷中含极性共价键的数目为7NAD.常温下,23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A个氧原子参考答案:略略4. 戊二醛(OHCCH2CH2CH2CHO)在pH为7.5~8.5时,杀菌消毒的作用最强,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和芽孢、真菌、病毒,其作用较甲醛强2~10倍。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戊二醛的消毒原理与漂白粉、臭氧等消毒剂相同B.1 mol 戊二醛分子可被1 mol Cu(OH)2完全氧化C.CH3CH===CHCH2COOH与戊二醛互为同分异构体D.10 g戊二醛完全燃烧需消耗6 mol O2参考答案:CD略5. 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参考答案:B6. NM-3是种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小分子抗癌药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下列关于NM-3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反应 B.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能与FeC1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1mo1该物质最多可与2mo1NaOH反应参考答案:BC略7. 在稀H2SO4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乙醚后液体分层,再加入少量的K2Cr2O7溶液并振荡,在乙醚层中出现蓝色,这是因为反应生成的CrO5溶于乙醚所致,CrO5的结构如下图:上述反应为Cr2O72-+4H2O2+2H+=2CrO5+5H2O,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r2O72-被氧化成CrO5B.H2O2被氧化成H2OC.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此反应可用于检验Cr2O72-离子参考答案:CD8.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w ww.k s5u. co mA.滴有酚酞的碳酸氢钠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了碳酸钠B.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反应是放热反应D.向溴水中滴入裂化汽油,振荡后,油层显无色,说明溴不溶于裂化汽油参考答案:C略9. 根据相关化学原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A2+2D— = 2A—+D2 则氧化性:D2 >A2 B.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MC.若某非金属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则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若弱酸HA的酸性强于弱酸 HB,则相同条件下,相同浓度钠盐溶液的碱性:NaA <NaB参考答案:答案:D10. 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简称GFP)方面做出的贡献”。
GFP需要在氧化状态下产生荧光,强化还原剂能使GFP转变为非荧光形式,但一旦重新暴露在空气或氧气中,GFP荧光便立即得到恢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GFP是有氨基酸构成的能发出荧光的一类特殊蛋白质B.可用GFP标记需要研究的蛋白质,研究特定的反应C.GFP的发光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D.GFP产生荧光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参考答案:D 11. 国际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最近作出决定:把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取消,由左到右改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Ⅰ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此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第9列中没有非金属元素B、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C、第18列元素的单质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熔、沸点升高D、在18列元素中,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参考答案:B12. 下列化学表达方式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37ClB.Cl﹣的结构示意图 C.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D.HClO的结构式 H﹣Cl﹣O参考答案:DA.氯元素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为37,该原子可以表示为:37Cl,故A正确;B.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总数为18,Cl﹣的结构示意图为:,故B正确;C.氢氧根离子为阴离子,氧原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为:,故C正确;D.次氯酸的电子式为:,将所有共用电子对换成短线即为结构式,次氯酸正确的结构式为:H﹣O﹣Cl,故D错误;故选D.13.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6g金属钠与足量O2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中阴、阳离子的总数为0.3NAB.1L 0.5 mol/L的FeCl3溶液充分水解后,所得Fe(OH)3胶粒的数目为0.5NAC.2.0g 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D.1L含NA个Al3+的Al(NO3)3液中,NO3﹣物质的量浓度大于3 mol/L参考答案:B【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求出钠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钠与氧气的产物无论是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中,均有2mol钠离子~1mol阴离子来分析;B、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C、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D、Al3+是弱碱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解答】解:A、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钠与氧气的产物无论是氧化钠还是过氧化钠中,均有2mol钠离子~1mol阴离子,故0.2mol钠离子~0.1mol阴离子,即含有的阴阳离子的总数为0.3NA个,故A正确;B、一个氢氧化铁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0.5mol氯化铁形成的胶粒的个数小于0.5NA个,故B错误;C、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故2.0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1molH218O与D2O均含10个中子,故0.1mol混合物中含1mol中子即NA个,故C正确;D、Al3+是弱碱阳离子,在溶液中会水解,故当含NA个Al3+时,溶液NO3﹣物质的量大于3 mol,浓度大于3mol/L,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和物质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4. 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与Mg、Al比较,镁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均较大,常用作航天器的材料 B.Cl2、SO2、NaClO均可用于漂白某些物质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HCl、H2S、O2 D.碳酸钠可用于制皂和制玻璃参考答案:C15. 下列解释实验现象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2Na+O2===Na2O2B.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2AgCl+S2-===Ag2S↓+2Cl-C.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2Na2O2+2CO2===2Na2CO3+O2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2HCO+Ca2++2OH-===CaCO3↓+CO+2H2O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6分)右图是目前流行广、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幅Mg2+、Al3+、与OH-反应生成沉淀的关系图,横坐标为碱溶液的体积,纵标为沉淀的物质的量。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图提出了质疑,并分成两个阶段进行深入的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一阶段] [提出假设]假设一:Mg2+和Al3+同时开始沉淀假设二:Al3+完全沉淀后Mg2+才沉淀假设三:Mg2+完全沉淀后Al3+才沉淀假设四: 假设五:(略)[理论探究]查阅资料: 理论计算:设混合溶液中Mg2+和Al3+浓度均为0/01mol/L,计算结果见下表: 开始沉淀所需c(OH-)完全沉淀所需c(OH-)Mg2+Al3+计算结果表明假设 是正确的[实验探究]理论计算的结论只有通过实验验证才是可靠的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1)实验步骤:取MgCl2、AlCl3浓度均为0/01mol/L的混合溶液20ml,向其中逐滴滴入0.02mol/lNaOH溶液30ml,边加边振荡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离子反应方程式: (2)实验步骤: (3)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沉淀完全溶解结论:计算结果与实验事实相符 [第二阶段] (1)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第一阶段取得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探究需要他们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2)探究过程如下: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MgCl2、AlCl3浓度均为0.01mol/L的混合溶液10ml,向其中逐滴加入0.02mol/NaOH溶液至过量,边滴加边振荡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入,溶液中白色沉淀先逐渐增多,然后逐渐减少,直至溶液接近澄清(没有澄清),再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陆续滴入,沉淀又开始逐滴增加,直至不变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第二阶段探究的结论是 (3)在最接近澄清时,溶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8分)专家预测本世纪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昌盛时期,人们将通过学科间的交叉、渗透与合作研究揭示生命现象与本质研究发现,进入生物体内的氧分子,参与酶促或非酶反应时,可接受1个电子转变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02—),O2—既能与体内的蛋白质和核酸等活性物质直接作用,又能衍生为H2O2、羟基自由基(·OH)、单线态氧(1O2,1O2的电子处于激发状态)等。
·OH可以引发不饱和脂肪酸脂质(RH)过氧化反应,产生一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