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3岩浆作用与火成岩.ppt

122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1372174
  • 上传时间:2017-06-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78MB
  • / 1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崩滑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质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接触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湖泊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冰川地质作用块体运动,,研究岩石的意义: 1.了解地壳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2.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的基础; 3.为资源普查服务第三章 岩浆作用与火成岩,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第三节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第四节 火成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第五节 火成岩的成因,第一节 喷出作用与喷出岩,一、基本概念二、喷出作用及喷发产物三、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喷发特征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五—七、自学,一、基本概念,1、岩浆——指岩石圈深处或软流圈内形成的粘稠熔融体1)主要成分K+、Na+、Ca2+、Mg2+、Fe2+、Fe3+、Al3+等阳离子和硅酸根络阴离子挥发分主要以H2O为主,其次为CO2、SO2、NH3 、 Cl等2)分类(根据SiO2的含量分为)酸性岩浆:SiO2>66%;中性岩浆:66%>SiO2>53%;基性岩浆:53%>SiO2>45%;超基性岩浆: SiO2<45%;,2、岩浆的主要成分与分类,温度(喷出地表的熔浆)基性1000℃-1300℃;中性900℃-1000℃;酸性700℃-900℃;粘度:SiO2、Al2O3含量高粘度大;压力大,粘度大;温度高,粘度小;挥发份多,粘度小。

      3、熔浆的温度和粘度,基性岩浆,温度高,粘度小;流动性强,酸性岩浆,温度小,粘度大;流动性差,喷出作用:岩浆喷溢出地面及其冷凝成岩的过程 喷出作用形成的岩石称喷出岩也称火山岩二、喷出作用与喷发产物,1、气态喷出物:60%~90%H2O,还有少量的H2S,SO2,CO2等火山喷出产物之一,2、液态喷出物:熔浆,冷凝形成火山熔岩火山喷出产物之二,3、固态喷出物:火山喷发时,将火山附近被炸碎的围岩和高压熔浆喷出到空中然后落到地表形成的碎屑物质按粒径大小分:火山集块(>64mm);火山角砾(2mm~64mm);火山灰(<2mm),上述三种形成的岩石称火山碎屑岩火山喷出产物之三,火山灰,火山角砾,火山集块,火山弹,火山弹:岩浆喷射到空中,表面迅速冷却,内部仍是塑性状态,经过旋转运动常形成各种扭曲形态,称火山弹内蒙 阿尔山,三、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特征,SiO2含量在30%-40%之间富含Fe、Mg氧化物缺少Na、K氧化物欧美学者称其为“超镁铁质岩浆”科马提岩,1、超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一般温度高,粘性小,流动快,冷却后熔岩表面常形成波状或扭曲似绳状,称为波状熔岩和绳状熔岩波状熔岩:基性岩浆凝固慢,表面形成了塑性薄壳,其下熔浆流动过程中,使表面形成波浪起伏。

      2、基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三、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特征,绳状熔岩:波状皮壳熔浆,因流经的地形陡缓不同,各部位的流速不一致,使尚未完全凝固的波状皮壳向前翻卷,将皱纹拧成绳索状玄武岩常形成广阔的台地,高原玄武岩是岩浆溢流形成的地貌景观熔岩被:基性熔浆沿地形平缓处的裂隙喷出,向四周溢流,覆盖较大面积熔岩锥:酸性熔浆流出地面,因熔浆成分不同,地形条件不一样,可形成不同形状、不同规模的短厚熔岩锥舌状熔岩流:基性熔岩流沿山坡和沟谷流动,呈狭长带状,前端散开或扩大,如舌状三、喷出岩浆的类型及其特征,3、中性与酸性岩浆及其喷发特征,1、火山现象 --岩浆沿通道喷溢出地表的现象称为火山现象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活火山——近百年来有喷发记录的火山休眠火山——有过喷发记录,但近百年来处于静止状态死火山——史前曾喷发过,近五千年来没有喷发记录的火山2、火山的分类,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黑龙江五大莲池火山,280年前活动过,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大同死火山,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12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900米1). 火山锥、火山盾,3、火山构造,盾形火山,底部宽、坡度小于10度,主要由玄武质熔岩构成。

      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盾状火山 火山渣锥 复式火山,规模巨大,夏威 规模小,高100-夷火山高约8000 300米,宽度于米,宽数百公里 1公里,由火碎由大洋玄武岩组 屑、火山灰、火成 山弹堆积而成规模中等,高数千米,宽数公里,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组成,自然界最为常见碎屑火山锥,层状火山锥,盾状火山锥,2)、火山口——岩浆喷溢的出口,破火山口,火山口湖,3)、火山喉管——岩浆涌至地表的通道,,4)、火山颈——停积在火山喉管中的岩浆冷凝而成的柱状岩体3,4,剥蚀暴露的火山颈,由玄武岩柱组成(德国),中心式喷发:沿管状通道喷发出;,4、火山喷发方式,四、火山喷发的间歇性,裂隙式喷发:沿断裂喷发沿着冰岛Laki 裂缝分布的火山锥,1783年喷发,人类历史上已知最大的熔岩流喷发,熔透式喷发,火山喷发类型,宁静式 爆破式玄武质岩浆沿火 火山以猛烈的爆山口缓慢流出, 炸喷发,将火山常形成盾状火山 碎屑、火山灰、锥危险性小 熔浆抛出,堆积 成火山渣锥。

      递变式 火山喷发以宁静式和爆破式交替出现,形成复式火山锥宁静式喷发:由于热的熔岩流在继续流动,其表面因快速冷却形成了褶皱的外壳爆烈式喷发,第二节、侵入作用与侵入岩,1、侵入作用:深部岩浆离开岩浆源向上运移,侵入到地壳不同深度的周围岩石中,岩浆随温度和压力的降低而冷凝、结晶形成岩石的过程,称为侵入作用2、侵入体(岩):由侵入作用形成的地质体(岩)3、围岩:侵入体周围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4、接触带:侵入岩与围岩相互接触的部位称接触带一、基本概念,侵入岩的相是指侵入岩形成时的深度、温度、压力、挥发份,由于上述环境不同影响到侵入岩的成因、成分、外貌,形成不同侵入岩相的侵入体分类:浅成相:0—3km;中深成相:3—10km;超深成相:>10km,分别形成不同的侵入岩二、侵入岩的相,浅成相——形成深度小,往往可与地表的火山岩相伴一般形成细晶、隐晶质或斑状结构,常具流动构造或角砾状构造,一般为小型侵入体中深成相——形成深度较大,一般在构造岩浆旋回的最后阶段形成多数为花岗岩类,一般形成中粒到粗粒结构或似斑状结构,与围岩边界明显超深成相——形成深度大,岩体往往也很大,且主要分布在古老变质岩系中,围岩常常是区域变质片岩和片麻岩,和围岩的界线不清或呈渐变过渡接触,可有混合岩化现象。

      侵入体产出的形态、大小与围岩层理或片理的关系三、侵入体的产状,1).不整合侵入体——岩浆沿断裂带贯入围岩或者岩浆熔蚀交代围岩而形成,因其穿切层理或片理,称为不整合侵入体分类:①岩基:地表出露面积>100km2的大型侵入体,最大可达数万km2②岩株:地表出露面积<100km2的中小型侵入体,平面上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态③岩墙:产状陡立且厚度稳定的板状侵入体,厚几米~~几十米,延长几百到几千米④岩脉:厚度不大,很不规则的侵入体Dike:岩脉,2).整合侵入体——沿层理、片理和不整合面贯入的侵入体分类: ①岩盆: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侵入体②岩床:顺层侵入厚度较稳定的板状侵入体Sill:岩床,Sill,③岩鞍:侵入褶皱转折端虚脱空间内的侵入体,呈上凸或下凹的鞍状或新月形四、侵入岩的主要类型,斑岩:一般将斑晶由钾长石、钠长石和石英组成者,成为斑岩玢岩:将斑晶由斜长石组成者,成为玢岩第三节、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是指其组成物质(矿物、玻璃质)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结构取决于温度、压力、黏度、冷却速度等条件一、岩浆岩的结构,1、结晶程度:指岩石中结晶质和非结晶质的比例1)、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质矿物组成。

      花岗岩,花岗岩(正交),2)、半晶质结构:由结晶质和玻璃质两部分组成流纹岩,流纹岩(正交),3)、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玻璃质组成玻璃质结构 (黑曜岩),松脂岩,1). 显晶质结构:凭肉眼和用20倍放大镜可辨的矿物颗粒的结构伟晶:颗粒直径大于10mm粗粒:颗粒直径在10—5mm之间中粒:颗粒直径在5—2mm之间细粒:颗粒直径在2—0.1mm之间2). 隐晶质结构:用放大镜也不能分辨矿物颗粒,岩石外貌呈致密状,略有粗糙感,玻璃质具玻璃光泽和贝壳状断口2、矿物颗粒大小:,包括绝对和相对大小3). 按矿物颗粒相对大小,将岩石结构可分:等粒结构:颗粒大致相等;不等粒结构: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矿物颗粒大小悬殊,大者为斑晶,小者为基质 基质为隐晶质或玻璃质者为斑状结构——喷出岩,浅成岩基质为显晶质者为似斑状结构——中深成岩,部分浅成岩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组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岩浆岩构造除了取决于温度、压力、黏度、冷却速度等条件之外,还与形成时的地质因素—构造运动,岩浆流动状况有关二、岩浆岩的构造,1、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排列无一定方向、次序。

      2、流纹构造:不同颜色条纹或拉长的气孔平行排列表现出来的构造杏仁构造,气孔构造,3、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喷出岩中常见的构造当挥发组分从熔岩中逸出时可形成大量气泡,由于熔岩快速冷凝而在岩石中的气泡保留下来形成不规则的孔洞当气孔被后期物质充填后形成杏仁构造4、枕状构造:大小不等的枕状体堆积而成的构造5、球状构造,岩石中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分布,外形呈椭圆状的一种构造6、晶洞构造,7、层状构造,第四节 岩浆岩的分类及其野外识别,基本概念,1、色率:指暗色矿物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含量2、浅色矿物(也称长英质矿物):是指石英、钾长石以及各种斜长石等矿物,此类矿物色浅,故称之3、暗色矿物(也称铁镁质矿物):是指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均富含Fe、Mg成分的矿物,此类矿物色深,常为暗黑色,故称之暗色矿物超基性岩: SiO2<45%;基性岩:53%>SiO2>45%;中性岩:66%>SiO2>53%;酸性岩:SiO2>66%;,P35 表3-1 火成岩类型及其特征,岩浆岩的分类,SiO2<45%,大部分由铁镁矿物组成(橄榄石、辉石)1. 深成侵入岩的主要类型,橄榄岩类辉石岩类,一、超基性岩类,橄榄岩 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橄榄石斑晶,金伯利岩,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或隐晶质。

      2. 浅成侵入岩的主要类型: 金伯利岩,3. 喷出岩的主要类型,科马提岩,主要矿物为辉石和富钙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和角闪石、黑云母等二、基性岩类(辉长岩-玄武岩类),化学成分,色率一般为50-70,深成岩——辉长岩,白色矿物为斜长石,黑色矿物为辉石中、粗等粒结构,块状构造1、侵入岩的主要类型,2、浅成岩的主要类型 浅成岩——辉绿岩,近暗黑色到绿黑色,细粒到中粒结构,常见斜长石斑晶3、喷出岩的主要类型,基性岩喷出岩——玄武岩,隐晶质结构,细粒结构,多孔状构造三、中性岩类 (闪长岩-安山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闪长岩主要矿物为中性斜长石和角闪石,正长岩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和斜长石次要矿物有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化学成分,色率一般为15-40,(1)中性深成岩——闪长岩: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和角闪石,中粒结构、块状构造浅成的闪长岩称闪长玢岩,1、深成岩的主要类型,(2)正长岩:主要矿物为钾长石和斜长石、 次要矿物角闪石、黑云母、辉石等,中粒结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