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docx
5页柏拉图《理想国》读书报告一、书名:《理想国》 二、著者:柏拉图 三、页数:157 四、内容概要第一卷 苏格拉底到比雷埃夫斯港参加祭奠之后被玻勒马霍斯请回了家,与他的友人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在与克法洛斯和玻勒马霍斯讨论时,苏格拉底运用了“精神助产术”,推翻了“正义是欠债还债”,“正义就是助友害敌”等错误主张并让克法洛斯意识到金钱不能代替内心的满足和宁静特别是对于坏人在接下来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论辩中,他通过讨论利益和德性的问题,反驳了对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的观点、不正义是强有力的观点 第二卷 格劳孔向苏格拉底提出质疑,他与其弟阿得曼托斯提出正义与不正义的后果和利益不同,认为不正义对自己会更有利苏格拉底“由大见小”,开始阐述城邦的正义理想国的命题就此展开讨论了有关国家中的社会分工问题他讲述了怎样组成一个健康的城邦接着话题从关于“护卫者”的讨论转到了教育上他认为真正善的城邦护卫者的天性里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儿童易被塑造,要给儿童讲最优美高尚的、编得好的故事苏格拉底认为诗歌和音乐不可亵神不能把神描绘得丑恶不堪 第三卷 进一步讨论教育的问题苏格拉底认为文艺作品中不应展示假恶丑的主张,音乐也是一样。
通过讨论“模仿”的问题,他表示对戏剧恨厌恶这一切都是因为“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音乐教育之后,年轻人应该接受体育锻炼而不是将时间浪费在诉讼或就医之类的事情上教育之后自然是考察 第四卷 苏格拉底提到了护卫者讲述了护卫者的责任、标准以及如何教育培养不让体育和音乐翻新”、国家的四种品质;节制、勇敢、智慧、正义、国家由三等人——生意人、辅助者和谋划者组成一样,灵魂由欲望、激情和理智组成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品质与其居民的品质是一致的 第五卷 苏格拉底想要论述很多不同种类的政体,讲述了妇女和儿童的问题他的主要观点是女人应该归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地,儿童也都公有,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子女,子女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他认为给男女提供同等的教育,二者的天然禀赋是一样的,在工作方面男女平等;还谈到了优生优育和幼儿教育问题在士兵的行动准则之后,苏格拉底说出了哲人做王的观点 还有关于什么是“意见”的论证 五、读后心得:我印象最深的是苏格拉底对于正义和不正义的论证人们总是认为坚持正义的正直的人比起其他人来说会吃很多的亏,也会受很多的苦,色拉叙马霍斯用牧羊人与羊的例子,来说明牧羊人只是想喂饱羊来使自己获得最多的利益。
认为不正义的事只要干得大,是比正义更有力,更如意,更气派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一个人自己有好处、有利益即使是到了现在,当你用正当的手段朝着你的目标辛辛苦苦奋斗时,有人会以一些非正义的手段来快速地实现自己的愿望,看起来不正义的人总是比正义的人能力强,因为真正正义的人在做事时会受很多原则的限制格老孔的两个观点:第一点--正义的本质和起源人们说:作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订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任何一个真正有力量作恶的人绝不会愿意和别人订什么契约,答应既不害人也不受害--除非他疯了那些做正义事的人并不是出于心甘情愿,而仅仅是因为没有本事作恶他认为在任何场合之下,一个人只要能干坏事,他总会去干的大家一目了然,从不正义那里比从正义那里个人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阿得曼托斯认为正义不是人甘心所为,为名声出节制和正义固然美,但是艰苦。
纵欲和不正义则愉快,容易,他们说指责不正义为寡廉鲜耻,不过流俗之见一番空论罢了他们说不正义通常比正义有利他们庆贺有钱有势的坏人有福气,不论当众或私下里,心甘情愿尊敬这些人他们对于穷人弱者,总是欺侮蔑视,虽然他们心里明白贫弱者比这些人要好得多这也就是说人虽然都知道正义是对的,可是迫于现实,不得不低头虽然嘴上对不正义人不屑一顾,但心里还是很羡慕不正义所带来的利益的甚至有人认为正义是无能的代名词,因为他没有能力通过所谓的不正义的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从而就把自己归为“正义者”的行列之中,由此落得了个好名声我认为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但这种人的行为称不上“正义”,是伪装出来的,真正正直的人是由内而外的,即使有比较偏激的人认为一个无知加低能的人一定是善良而又正直的,正直也并不代表着无知和低能,正直的人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不会专靠玩弄卑鄙的手段为生或者达到自己的目标苏格拉底认为一个城邦之中,护卫者的责任很重要,护卫者除了要有强健的体魄外,还应是意气风发的,同时应该对自己人温和,对敌人凶狠否则,用不着敌人来消灭,他们自己就先消灭自己了一个好的护卫者必须是一个既温和,又刚烈的人,这是两种相反的性格,但对于他们来说二者缺一不可。
苏格拉底又说:“我们可以在一个真正善的城邦护卫者的天性里把爱好智慧和刚烈、敏捷、有力这些品质结合起来了”所以说不正义的人未必就比正义的人有力正义的人也可以是出类拔萃的人不正义的人和正义的人都会是聪明的,但只有正义的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正义的人比起不正义的人究竟有多吃亏呢?行为诚实正直的人有时难免会为不正义人的作为感到忿忿不平《圣经》诗篇37篇里有一段非常有意思,描写的就是正义人该以怎样的心态来面对不正义人的行为,怎样看待不正义的人的结果比正义人好文中是说:不要为作恶的心怀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义的生出嫉妒因为他们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干,另有一处是说:义人的的路,好像晨曦,越照越明,直到日午苏格拉底在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辩论中提到:一个又聪明又好的人,不愿超过和自己同类的人,但愿超过跟自己不同类而且相反的人但是一个又笨又坏的人反倒对同类和不同类的人都想超过,不正义的人同时想要胜过同类和不同类的人,正义的人不愿超过同类而只愿超过不同类的人正义者跟又聪明又好的人相类似,而不正义的人跟又笨又坏的人相类似,所以正义的人是好又聪明的,不正义的人是笨又坏的正义的人聪明能干,而不正义的人根本不能合作。
当我们说不正义者可以有坚强一致的行动,我们实在说得有点不对头因为他们要是绝对违反正义,结果非内讧不可正义的人是有真正智慧的人,因为他懂得怎样让自己的道路越走越光明 , 阿得曼托斯在与苏格拉底德对话对话时还提到一个问题,年轻人多半会用品达的问题来问他们自己:“是用堂堂正义,还是靠阴谋诡计来步步高升,安身立命,度过一生?”年轻人是否能从这些高论中得出结论,知道走什么样路,做什么样人,才能使自己一生过得最有意义吗?或许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曾经思索过的问题,三年前,我的中学课堂上,一位老师举了个有趣的例子:有三个诚实正直人A、B、C,为第一组;三个卑鄙诡诈的坏人D、E、F为第二组,F和D出现激烈矛盾后出走,剩下E与D一同对抗第一组,由于二人卑鄙诡诈,终于得逞,第一组的人陷入被动,F加入了第一组,后悔想回去看看,因为第一组的人做事实在太守原则,结果发现D将E赶走,E很狼狈地流浪F猛然发现,原来和第二组的人是永远做不成朋友的,即使处于同一战线,依旧是相互利用,彼此勾心斗角,不论结果是否成功,都有可能斗争地你死我活而与A、B、C可以成为朋友,可以朝着一个正确的目标努力,有一天会实现梦想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与正义的人为伍,但正义的定义还是需要自己去把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