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隋唐水利交通.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76581052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99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隋唐水利•交通水利隋唐时期水利事业十分发达,兴修和开凿了大运河等著名的水利工程漕运隋朝开皇四年(584),为解决长安漕运问题,隋文帝杨坚“命宇文恺率水工凿渠,引渭 水,自大兴城东至潼关,三百余里,名曰广通渠”隋代开凿的大运河,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其具体修筑过程大致如下:开皇七年(587), 隋文帝杨坚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下令调集民工开挖山阳渎,自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南 行,经宝应、高邮、江都(今江苏扬州),引淮水入长江这主要是疏通春秋时吴王夫差开 的邗沟,并不全是开挖新河大业元年605),隋炀帝杨广下令调集河南诸郡男女民工百余 万人开凿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又从洛阳东面的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 荡渠故道入淮,直达淮河南岸的山阳通济渠、山阳读修通后,淮河南北的漕运畅通无阻大业四年(608)春,杨广下令调集河北诸郡男女民工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 黄河又自沁水东北开渠,至临清合屯氏河,用以通舟北巡,称为御河又引淇水入卫,即 曹操所修的白沟,合渠水北至涿郡这条南北运河全长二千余里,河面宽阔,通龙舟大业六年(610)冬,杨广下令修江南运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至余杭入钱塘江, 长八百余里,河宽十余丈,通龙舟。

      至此,这一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全部完成隋朝修筑的南北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总长二千七 百多公里,水面宽五十多米,窄的地方也有三十至四十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解决了 中国主要通航河道都是东西流,无南北流的问题,把中国东部的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 海河五大水系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这个水运网成为中国历史上南北运 输的大动脉,不仅对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隋朝以后各个封建 皇朝都有深远的影响正如《元和郡县志》所说,“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从科学 技术方面来讲,这一工程规模巨大,其中又遇到各种复杂的地理环境,如总长二千七百多公 里的大运河,高度差达四十多米,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上,都要解决一系列的科学技术难题, 而具体施工又主要是用人力和简陋的生产工具,因此,它的完成反映了当时水利工程技术和 水利测量技术的杰出成就,同时它也与长城一样,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 智和创造精神唐代,对大运河进行了维修和扩建,使它发挥了更大的效益主要工程有:整理广通渠, 扩大汴渠系统,改善山阳渎,改进江南运河,扩建永济渠等唐天宝元年(742),为了使漕船避开三门峡之险,陕郡太守李齐物在北岸山岩间,“旁 北山凿石为月河,以避湍急,名曰天宝河。

      岁省运夫五十万,又无覆溺淹滞之患,天下称之 其河东西径直长五里余,深三四丈,皆凿坚石”这就是开元新河它的长度折合公制为二 千七百九十米,深九至十二米经过改造,河、汴通航能力得到提高天宝二年,全年运抵关中的粮食达四百万石,创造了唐代漕运量的最高纪录农田水利唐代的农田水利很发达,据《新唐书•地理志》的统计,全国各州县有各种水利工程二 百三十多处,其中有运河、水渠、陂、塘、泾、池、沟、浦、堰、湫、堤、海堤等除本书 典志农业一章所提到的之外,还有一些农田水利工程也很有特色永泰元年(765),由润州刺史韦损主持,对练湖进行全面整治在修岸筑堤,扩大湖面 的基础上,又“疏为斗门,既杀其溢;又支其泽,沃土脊均品”整治以后的练湖,周长由四 十里扩大为八十里,全湖由东西隔堤分为上下两部分,北为上练湖,南为下练湖,上下湖之 间设涵闸节制,湖的东堤设斗门,放水济运河;湖的西、南堤上设涵闸,引水灌田,这样就 形成了一个由湖堤、斗门、涵闸组成的较为完备的工程体系由于湖的容积扩大,“大雨时 行,群潦奔流,水势所入,盈而无伤”起到了滞洪蓄涸的作用又因上湖高于下湖,下湖 高于运渠和农田,所以为放湖水接济运河,引湖水溉田提供了方便。

      干旱季节,开西南涵闸, 就可以引湖水溉田,使五万多亩农田不受旱当运河水浅时,则开东堤斗门,放湖水济运 “湖水放一寸,河水涨一尺”,运河船只无浅涸之患总之,整个工程设计非常巧妙,充分 利用了地形上的优势长庆四年(824),由白居易主持修建的钱塘湖(今杭州西湖)灌溉工程,是唐代农田水 利工程的又一代表它由湖堤、涵洞和溢洪堰等建筑物组成为了排洪,白居易选择南面一 段“缺岸”作为溢洪堰,并将所有的涵洞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溢洪通道这个工程不仅灌溉 近湖田地一千多顷,而且灌溉钱塘湖至盐官一带河道两岸的耕地当天旱河水干涸时,便从 湖里放水至官河,再从河中引水灌田为了管理好这个工程,白居易为它制定了一套管理制 度:如专人管理,定时定量;按制度定时灌溉;管理函笕,计划用水;汛期预防,安全溢洪城市水利隋唐城市水利也受到广泛重视城市设计师们在规划长安城时,就同时规划了城市的供 水系统长安城的供水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龙首渠,引浐水入城二是永安渠,引浐水入 城三是清明渠,引浐水入城这几条渠道穿过长安城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水网龙首渠,又叫庐水渠,隋开皇三年(591)在浐水上筑堰开渠,引浐水从东面入城入 城前向西北分出一支渠流入大明宫,供宫苑用水。

      另一支渠流入长安城东北部,又分支渠入 兴庆宫注龙池,主支渠向西流入宫城,北汇为山水池和东海永安渠入城后,向北流于西城,出北城墙后入渭水清明渠入城后与永安渠平行,至皇城西南角,东北转入皇城和宫城,汇为南、西、北三 海为了解决漕运和木材薪炭的运输,隋唐两代又在长安城区开凿了两条运河一条是疏浚 西汉漕渠的故道,一条是天宝二年(743)开凿的漕河,通到西市潭,用以转运粮食及南山 木材、薪炭以及其他建筑材料永泰二年(766)又把它延长,经过光德坊、开化坊转向东 北,又经务本坊以东流到皇城东,经景风门和延门入内苑漕河宽八尺,深一丈除了长安城以外,唐朝又在洛阳、坊州、陕州、虢州弘农、太原府、泽州高平等城市修 建了城市供水工程水利著作和水利专家记载隋朝开凿运河的书有唐朝杜宝的《大业杂记》和无名氏的《开河记》《大业杂记》 原有10卷,今仅存1卷记载唐朝全国农田水利分布情况的书,以《新唐书》《元和郡县志》最详细白居易的 《钱塘湖石函记》记载了他治理钱塘湖的经过此外,唐代有一部全国性的水利法典一一《水 部式》,这是唐朝廷为了管理农田水利而颁布的法规此书早已失传,到清末才在敦煌石窟 藏书洞内发现了残卷由残存文字知道,《水部式》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灌溉用水制度,有 灌区行政组织的条款,有处理农业用水与其他用水之间矛盾的规定等。

      唐代出现了不少治水专家,其中最著名是姜师度他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一带, 主持兴建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等水利工程,为唐朝的水利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交通隋唐时期的交通道路皆是以都城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至于全国各地,甚至还可以通 到域外有关的国家和部落这本是以前历代的旧规,隋唐皇朝相继踵行沿袭,愈趋周详就 是地方州郡也各自成为一方交通道路的中心,四周伸延,至于邻封所在,这样层层围绕,相 辅相成,使远近成为一体当时交通的发达,还有赖于两代中枢的重视,设置机构,因时治理,使其不至隳毁隋 时于尚书省中设有六部其兵部尚书属下有驾部侍郎,度支尚书属下有度支侍郎,都官尚书 属下有司门侍郎史文简略,未载其具体职掌唐承隋制,殆仍因其旧规唐时驾部所掌就 有传驿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共一千六百四十有三所,二百六十所水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 陆驿,八十六所水陆相兼若地势险阻及须依水草,不必三十里,亦可置驿每驿皆置驿长, 量驿的闲要以定马数和船数度支所掌乃是转运、征敛、送纳这都是离不开道路的度支 因天下舟车,水陆载运,皆具为脚直,使轻重贵贱、平易险涩,各得其所司门所掌乃是天 下之门及关,所辖有二十六关,分为上、中、下三等,不在其中的关尚非少数。

      有道路才能 设关,设关自是与军事防守有关了这样的职掌设置,具体入微,故当时交通能够发达,无 往不至不过兹篇论述,仅举其通衢大道,自难涉及所有的关隘运河的开凿和水道的疏通隋唐时期重视交通,更重视交通建设在这方面隋文帝首先创 始,隋炀帝继之,接着取得辉煌的成就他们所致力的就是开凿运河隋文帝所开凿的是由 大兴城(即长安城)北引渭水东流至于潼关入黄河的广通渠这条渠道开凿成功后,关中和 渠旁人民都能受益,因而也称为富民渠后来为了避隋炀帝的名讳,又改称为永通渠隋文 帝为了代陈,还开凿过山阳渎山阳渎由今江苏淮安县东,向南直达长江,大体是循着东晋 南北朝以来不断修整的邗沟的故道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共有四条,就是通济渠、永济渠、邗沟和江南河通济渠发轫于洛阳, 由洛阳西苑引谷、洛水入于黄河入河之后,又由板渚(今河南荥阳西北,旧汜水东北黄河 南岸)分河东南行,透迤入于淮水通济渠在唐代称为汴渠或汴河永济渠是于今河南武陟 县引沁水东北流,循淇水而北,至今河北静海县独流镇,折而西北行,再西北达于涿郡(治 所在今北京)邗沟的工程自是循文帝的旧绩而为整体的贯通唐代称这段河道或为漕渠, 或为官河江南河则是自京口(今江苏镇江)绕太湖之东,直至浙江之滨的余杭(今浙江杭 州)。

      唐武则天时,也曾开凿过湛渠,由汴州(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引汴河水入于白沟,直 达巨野泽,以通曹(治所在今山东定陶)、兖(治所在今山东兖州)的租赋此外还有些较 小的渠道,如兖州的丰兖渠,歧州(治所在今陕西凤翔)昇源渠等,虽都可便利一地的交通, 其功效却是有限的至于水道的疏通,使其便于舟楫,则更多有成就,唐宪宗元和年间,严砺在兴州(治所 在今陕西略阳)长举县(今甘肃徽县东南)疏嘉陵江,通漕以馈成州(治所在今甘肃礼县东 南)戍兵,路旻在歙州(治所在今安徽歙县)祈门(今安徽祁门)疏阊门滩,以免覆舟唐 懿宗咸通年间,高骈亦曾疏浚由安南(治所在今越南河内)至广州(今广州)的江漕险路, 也都方便一方的交通陆路的修筑和治理隋唐时期更注意于陆路的修筑和治理这里首先提到还是隋炀帝炀 帝不仅开凿了几条运河,而且兴修了几条陆路其中有由东都洛阳经太行山达于并州(治所 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的驰道,有由榆林(郡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北境东达于蓟(今 北京)的御道,还有济源(今属河南)附近太行山上的直道唐时在道路方面致力的更多, 举其著者,则有玄宗开元年间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都督张九龄所开的大庾岭新路(在 今广东始兴),德宗贞元年间商州刺史李西华所开的自蓝田(今属陕西)至内乡(今仍为县) 的新道,敬宗宝历年间兴元节度使裴度所修的斜谷路,文宗开成年间昭义请开的通太原(治 所在今山西太原西南)、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的夷仪山路,山南西道节度使归融所修 的自散关至剑门间的道路,宣宗大中年间山南西道节度使郑涯所修的文川谷路,懿宗咸通年 间静海节度使高骈在安南凿石通道,名其道为“天威”。

      其他较小的修治就不必一一枚举 仅就这儿处而论,已可显示出无间南北都有兴功之处,足见当时对于交通道路的重视道路修整,交通无阻,自必促使沿途都会的繁荣,而繁荣的都会又会促使交通的发展, 彼此互为影响,相得益彰隋唐两代皆以长安为都城,都城为中枢的所在,专绾全国各地, 由都城辐射出来的道路亦至为繁多都城为政治中心,另有经济中心,以之与都城相呼应 隋唐两代的经济中心,厥惟扬州扬州于今仍为江苏扬州市隋炀帝时曾一度改称江都郡 兹篇首先论述都城及与都城并列的陪都的交通,接着论述经济中心的扬州,然后依次论述其 他都会隋唐两代地方区划曾一再改易,州郡名称亦时有更动,兹篇所列以唐代前期为主, 以归一律至于以一般州郡为中心向其邻近各地伸延的道路,则已备见《元和郡县图志》所 列的“八到”,无容在此赘陈关隘长安居于四塞之中,为了保障都城的安全,在四塞的山上或其间的要地大都建设有关唐时 制度:全国二十六座关中,六座上关和六座中关皆设在长安周围这六座上关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