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讲义一.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80417370
  • 上传时间:2022-04-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5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讲义一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水讲义一 第一节地球上的水 一、水的存在 水的分布:我们周围的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空气和生物体内 海洋水:是地球水最主要的部分,约占地球水总量的% 陆地淡水:虽然只占总水量的%,但水体的种类非常多,可以为人类提供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 2.水的存在形式 ①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②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小部分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随着温度的改变,水存在的形式也发生改变 ③大气水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 ④生物体内的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的循环 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1.水的循环: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蒸发是水循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水循环产生的原因: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动力) 地球的引力 全球的大气水分交换的周期为10天,更新周期短的地方,水循环比较活跃在水循环中水汽输送是最活跃的环境之一 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平均更新周期 三、我国的水资源 水体名称更新周期/年 大气水—(最快) 河水(外流)— 湖泊淡水10—101 地下水101—1 000 海洋水约5 000 冰川约10 000(最慢) 四、水与生命: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2.水的多少,影响着生物的分布 生物体的含水量 名称含水量 一般动物70%~80% 水母101% 草本植物70%~85% 黄瓜95% 植物风干种子15%以下 3.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溶于水、营养物质的输送靠血液、代谢产物的排出通过尿液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份。

      水分进入植物体主要发挥三方面的作用: A.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B.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物根系吸收,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通过叶表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水是生物存在所需的基本物质之一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含量更是多达体重的4/5,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升水 下列关于水与生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与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B.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C.沙漠中的生物体可以离开水,其他生物体都离不开水 D.对于人来说,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 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的是()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D.南极冰川地区 玉环是严重缺水城市之一,计划从黄岩长潭水库调水到玉环,从而缓解玉环供水严重不足的问题从黄岩长潭水库调水到玉环改变了水循环的()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和地下径流 下列有关地球上水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A.可以利用液化的方法证明空气中也含有水 B.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C.长江、黄河发源地区的水循环比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的水循环要活跃D.海洋水是地球水的最主要部分 地下水被过度开采将造成地面沉降,严重破坏自然资源,这将会改变水循环环节中的() A.蒸发B.水汽输送C.地下径流D.降水 “山水乐山”“水”是乐山不可或缺的城市符号。

      爱乐山,就要爱护乐山的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尽可能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B.农业生活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应遵循“先净化,后排放”的原则 D.采用燃烧氢气的方式生产水,以补充城市饮用水资源的不足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状态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 下) 凝固点 (在标准大气压 下) 水的异常现象 无色无味液态101℃0℃水在0℃--4℃具有 反常膨胀现象 二、水的电解实验 电极气体的量检验方法及现象结论 正极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 气 负极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 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 气 反应原理: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2是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级分别是电源的极和极. (2)气体B可以用点燃的木条检验,现象是,说明气体B有什么性质. (3)0~4min,甲、乙两个量筒内汇集的气体体积比为 101g的水和冰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 温度?C101502022400 ?C冰 体积mL101 同质量的水在? 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浆裂,主要原因是(): A 铁管热胀冷缩 B 铁管热缩冷胀 C 液态水比冰体积大 D 冰比液态水体积大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 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如图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a得到,与电池正极相连的试管b得到,两种气体的体积比是用上面得到的结论分析,下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试回答: (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4)反应前原有氢气毫升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整个装置内水的质量将() A.减小B.增大C.不变D.都有可能 电解水的实验,其目的是()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D.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热冰”后温度将升得很高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 化 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运动从无序变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课建成溜冰场 第三节 水的浮力 一、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质: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F 浮 =F 上—F 下(总是竖直向上) 如图所示,两个正方体物块A 、B 分别与容器底部和侧壁紧密接触(即容器壁与物体间无液体),往容器中倒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受浮力 B.都不受浮力 物块受浮力、B 物块不受浮力 物块不受浮力、B 物块受浮力 二、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 浮=G 排液=ρ排g v 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 排取米3) 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大小。

      ①F 浮G 上浮 ③F 浮=G 悬浮 此时V 排 =V 物 ④F 浮=G 漂浮 此时V 排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G物或ρ物<ρ液 (3)物体悬浮:F浮=G物或ρ物= ρ液 (4)物体漂浮:F浮=G物或ρ物< ρ液 课内练习 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A.F1B.F2C.F3D.F4 2.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但沉于乙液体中,利用这个信息可以得知() 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甲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等于乙液体的密度 3.如下图左所示,在一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逐渐减小到零B.先减小后增大C.始终保持不变D.逐渐增大 4.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上图中所示,对气泡上升时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 )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5.小红同学在一枚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上图右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6.取一块金属箔做成中空的桶,它可以漂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果将此金属箔揉成团,它会沉入水底。

      比较上述两种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箔漂浮时受到的重力比它沉底时受到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