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国诗歌大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docx
3页爱国诗歌大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朝代:宋代 :陆游 原文: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鉴赏一 第一首诗主要写十一月四日的大雨和诗人之境况前两句以夸大之法写大雨瓢泼,其声响之巨,描绘出黑天大风大雨之境,很是生动,波涛汹涌之声正与渴望为国出力、光复中原之心相印后两句转写近处,描写其所处之境,写出因天冷而不思出门,其妙处是把的主观之感和猫结合一起写这首诗也道出了境况悲凉 其次首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肤浅地表达了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精神,向读者展现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严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表达了的现实境况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照顾,形成比照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年轻,“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
四字写出了罢官回乡后境况孤独、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覆盖着一种悲伤的气氛,让人非常怜悯但接下去“不自哀”三字心情急转,又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对自己的境况并不感到悲伤,贫病凄凉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悲伤之处;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固然也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但他需要理解,理解他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就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精神状态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的说明,山河破裂,国难当头,自有“肉食者谋之”,诗人不必多此一举另外,诗人正是由于“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受打击,最终才罢官闲居的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他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今后国运如何他可以毫不负责其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作为年迈多病的老人也已不能担当报国杀敌的义务了作为一个既无责任也无义务的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这就让人肃然起敬大方扼腕相比之下,那些屈辱投降的达官贵人和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担当着责任和义务却无心复国,显得渺小和可鄙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承上两句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更真实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斗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
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别的梦境——“铁马冰河”,而且“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