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doc
11页2024学年高一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如图所示,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4R,−2πR B.4R,−2πRC.−4R,2πR D.4R,2πR2、在某处以初速度20 m/s竖直向上抛出A球后,又以同样速度从同一位置竖直向上抛出B球,两球抛出的时间间隔为2s,重力加速度取10 m/s2.则( )A.A球在上升过程中与B球相遇B.B球抛出后,经过1.5s与A球相遇C.A球抛出后,经过3 s与B球相遇D.若时间间隔再小一点,A球可在上升过程中与B球相遇3、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B.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反C.物体一直往负方向向运动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4、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速率 B.位移 C.长度 D.时间5、下述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C.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需要别的物体施力;D.射出的箭能向前飞行,是由于受到一个向前的冲力作用6、如图所示,用一只飞镖在O点对准前方的一块竖直挡板,O与A在同一水平线上,当飞镖的水平初速度分别为v1、v2、v3时,打在挡板上的位置分别为B、C、D,且AB:BC:CD=1:3:5,(不计空气阻力)则v1:v2:v3的值为( )A.3:2:1 B.5:3:1 C.6:3:2 D.9:4: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B.地面对半球体的支持力大小为C.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D.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8、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若再对物体施加一个恒力,则物体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B.匀变速直线运动C.曲线运动 D.匀变速曲线运动9、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B.空中飞行的子弹受重力的作用C.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D.在水平桌面静止的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10、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6s,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为2s末和6s末C.2s后甲、乙两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D.乙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速度11、如果没有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也就是说,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现将10N的力分解为F1和F2,则F1和F2可能是( )A.4N和5N B.6N和10N C.7N和15N D.9N和20N12、2019年10月1日上午10时44分,空中护旗梯队护旗而来,拉开70周年国庆大阅兵空中分列式的序幕.如图所示,20架直升机,汇成巨大的“70”字样,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70年光辉历程.整个阅兵活动按阅兵式、分列式2个步骤进行,总时长约80分钟.对于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10时44分”指的是时刻B.“80分钟”指的是时刻C.飞行员看到天安门向后掠过,是以地面为参考系D.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如图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质量m=30g的重锤带动纸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以下是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和计算过程,请完成以下内容:(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在进行实验时,应先释放纸带,再打开电源B.打点计时器应接在16V的交流档上C.释放纸带时,应将重锤的一端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以便打出更多的点进行研究D.实验中,应该让纸带保持竖直状态,以减小实验过程中的误差(1)取下纸带,取其中的一段标出计数点如图所示,测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x1=1.60cm,x1=2.12cm,x3=3.69cm,x2=4.11cm,x3=5.43cm,x6=6.19cm.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f=30Hz,则重锤运动的加速度计算式为a= 代入数据,可得加速度a= m/s1(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4、(10分)李明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甲所示.(1)试在图甲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_______.(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理想实验法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把橡皮筋拉到相同的长度,效果也是一样的D.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3)图乙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___________(填学生的姓名)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拉力) 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
开始刹车以后以大小为6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1)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又前进了多少米?(2)从开始刹车计时,第8s末汽车的瞬时速度多大?16、(12分)小区阳台坠物事件层出不穷,假如在45m高的阳台以初速为零释放一小石块.求:(空气阻力不计,取)(1)石块落地的速度多大?(2)石块落地的时间为多少?(3)石块最后1秒下落的位移的大小?17、(12分)某一长直的赛道上,有一辆F1赛车前方200m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从静止出发以2m/s2的加速度追赶.求:(1)赛车出发经多长时间追上安全车.(2)当赛车刚追上安全车时,赛车手立即刹车,使赛车以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第二次相遇.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C【解析】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首末位置的距离为4R,因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位移为-4R,路程s=2πR.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2、C【解析】BC.设两个球相遇时,A球运动的时间为t,则两个球的位移分别为: 相遇,则:hA=hB联立解得:t=3s(负值舍去)即A球抛出后,经过3s与B球相遇;B球抛出后,经过1s与A球相遇;故C正确,B错误;A.A球运动到最高点的时间:t=3s>2s,故A球在下降过程与B球相遇,相遇时B球在上升,则选项A错误;D.若设两球上抛的时间间隔∆t,则 相遇,则:hA=hB解得 可知无论∆t多小,两物体总是在A下落阶段相遇,选项D错误。
3、D【解析】A.物体在前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位移大小为3m,没有回到出发点,在后内,物体向负方向运动,故AC错误;B.在内,图象的斜率不变,则加速度不变,根据加速度的公式可知物体加速度为:即加速度大小为,故B错误,D正确;4、B【解析】A.标量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速率、长度和时间都是标量,故ACD错误;B.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B正确5、A【解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的,选项A正确;不一定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选项B错误;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选项C错误;射出的箭能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作用,并非受到向前的冲力,选项D错误;故选A.6、C【解析】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h=gt2解得: 所以三次小球运动的时间比t1:t2:t3=: : =1:2:3水平位移相等,根据v=得:v1:v2:v3=: : =6:3:2,故C正确,7、BD【解析】AB.以质点和半球体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半球体的支持力,地面对半球体没有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地面对半球体的支持力FN=(M+m)g。
故B正确,A错误CD.以质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则 半球体对质点的摩擦力f=mgcosθ故C错误,D正确 【点睛】8、BCD【解析】物体受几个恒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相当于不受力,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为某个确定的值;若再对物体施加一个恒力,合力不为零,速度一定改变,不可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若再对物体施加一个恒力,如果速度与合力同向,物体就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若再对物体施加一个恒力,如果速度与合力不共线,物体就做曲线运动,由于合力是恒力,故加速度恒定不变,还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故C正确,D正确;故选BCD.9、BD【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与运动状态无关,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B正确;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与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力,故C错误;、静止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而支持力与重力为平衡力;故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故D正确所以BD正确,AC错误10、BD【解析】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前2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正方向,后4s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负方向,所以乙物体全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 甲、乙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出发;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所以前2s内乙的三角形面积等于甲的正方形面积,即位移相同,此时两物相遇;前6s内甲的矩形面积等于乙三角形的面积,此时又相遇,故两物体两次相遇的时刻分别为2s末和6s末。
故B正确C. 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时间轴上方速度是正数,时间轴下方速度是负数; 2s到6s速度仍为正,所以运动方向没有改变,故C错误;D. 前6s内乙的位移等于甲的位移,所以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故选:BD.11、BC【解析】A.4N和5N的合力范围是1N≤F≤9N,不可能等于10N,A错误;B.6N和10N的合力范围是4N≤F≤16N,可能等于10N,B正确;C.7N和15N的合力范围是8N≤F≤22N,可能等于10N,C正确;D.9N和20N的合力范围是11N≤F≤29N,不可能等于10N,D错误故选BC12、AD【解析】A. 10时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