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大纲.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腾****
  • 文档编号:40314122
  • 上传时间:2018-05-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大纲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考研大纲植物生理学一、植物生理学概述(一)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二)植物生理学的发展简史二、植物细胞生理(一)植物细胞概述1、细胞的共性2、高等植物细胞特点(二)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与功能1、植物细胞壁的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2、植物细胞膜系统3、细胞骨架4、胞间连丝(三)植物细胞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概述2、植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3、胞间信号4、跨膜信号转导5、胞内信号转导钙信号系统,磷酸肌醇信号系统,环核苷酸信号系统三、植物水分生理(一)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意义1、植物含水量及水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2、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生理作用(二)植物细胞的水分关系1、水势的基本概念2、水分的运动方式:扩散、渗透、集流3、植物细胞的水势4、植物细胞的吸水5、植物水势的测定方法(三)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1、土壤的水分状态2、根系吸水的部位与途径3、根系吸收水分的机制:被动吸水、主动吸水4、影响根系吸收水分的土壤因素(四)植物蒸腾作用1、蒸腾作用的概念与方式2、气孔蒸腾气孔的形态结构与生理特点,气孔运动的调节机制,影响气孔运动的外界因素3、蒸腾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4、影响蒸腾作用的外界因素(五)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1、水分运输途径及运输速度2、水分运输的机制(六)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1、植物的吸水规律2、灌溉的指标四、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植物体内的必需元素1、植物必需元素及确定方法2、植物必需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缺素症(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输1、植物细胞跨膜吸收离子的机制2、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3、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4、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的吸收5、矿质元素在体内的运输和利用(三)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四)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1、植物需肥特点2、施肥的指标五、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二)叶绿体及光合色素1、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2、叶绿体的化学组成与光合色素3、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三)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制1、光能吸收与传递2、光合电子传递链3、光合磷酸化4、光能的分配调节与光保护(四)光合碳同化1、光合还原磷酸戊糖途径(C3 途径)2、光呼吸3、光合作用的 C4 二羧酸途径(C4 途径)4、景天植物型酸代谢途径(CAM 途径)5、光合作用的产物(五)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合速率及测定方法2、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六)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六、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的概念及生理意义1、呼吸作用的概念2、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3、线粒体结构与功能(二)植物呼吸代谢途径1、植物呼吸代谢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植物呼吸代谢途径的特点(三)植物体内呼吸电子传递途径的多样性1、细胞色素电子传递途径2、交替氧化酶途径及意义3、其他末端氧化途径及意义(四)植物呼吸作用的调节(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呼吸速率与呼吸商2、呼吸速率的测定3、呼吸作用与果蔬保鲜七、植物听有机物质运输与分配(一)同化物运输1、运输途径、方向、速度2、运输物质的形式3、运输途径的研究方法(二)韧皮部运输机制压力流动学说及其实验证据,胞间连络束与胞质泵动假说,P 蛋白收缩推动假说(三)同化物的装载与卸出(四)同化物的配置与分配八、植物生长物质(一)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二)植物激素的发现、化学结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油菜素内酯(三)植物激素的代谢和运输1、生长素代谢和极性运输2、细胞分裂素代谢途径3、赤霉素代谢途径4、脱落酸代谢途径5、乙烯的代谢及其调控(四)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油菜素内酯的生理作用2、植物激素的协同和颉颃作用(五)植物激素的作用机制1、植物激素作用模式2、植物激素结合蛋白和受体蛋白3、植物激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六)植物生长调节剂(七)植物激素的常用测定方法九、植物生长生理(一)植物生长和形态发生的细胞基础1、植物细胞生长分化的规律2、细胞分化的条件及调控3、细胞全能性与组织培养技术(二)植物的生长1、生长的基本规律2、生长分析的指标及应用(三)生长的相关性(四)环境因子对生长的影响(五)植物生长的调控1、基因的调控作用2、植物激素的调控作用3、环境的调控作用环境刺激和胞外信号,信号传递过程4、光对生长的调控作用与光受体光敏素及其作用,光敏素的作用机制,蓝光受体及其作用(六)植物的运动1、植物运动种类2、向光性运动及其机制3、向地性运动及其机制4、膨压运动及其机制十、植物生殖生理(一)幼年期与花熟状态(二)成花诱导生理1、光周期现象及光周期反应的类型2、光周期有道及感受部位3、光敏素在光周期反应中的作用4、光周期诱导的机制5、光周期理论的实践应用(三)春化作用1、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2、春化作用的机制(四)植物激素及营养物质对植物成花的影响(五)花器官的形成1、花器官形成的生理生化变化2、花器官形成的条件3、植物的性别分化4、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六)受精生理1、花粉和柱头的活力2、花粉和柱头的识别作用3、受精过程中雌蕊的生理生化变化 十一、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一)种子的休眠和萌发1、种子休眠的原因2、种子休眠与植物激素的关系3、种子休眠解除及萌发4、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5、种子活力的测定方法(二)芽的休眠和萌发1、芽的休眠和萌发过程2、芽的休眠和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3、芽的休眠和萌发与激素的关系(三)种子的发育和生理成熟1、种子发育及基因表达2、种子发育过程中的物质变化3、种子成熟过程中的生理变化4、影响种子成熟的外界因素(四)果实的生长和成熟生理1、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2、呼吸跃变期3、果实成熟的机制(五)植物的衰老生理和器官脱落1、植物衰老的表现形式与意义2、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3、衰老的机制4、环境条件对植物衰老的影响5、叶的脱落与机制6、果实的脱落十二、植物的逆境生理(一)逆境和抗逆性1、逆境的概念及种类2、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3、植物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生物膜与抗逆性,逆境蛋白与相关基因,渗透条件与抗逆性,脱落酸与抗逆性,植物的抗氧化系统(二)水分逆境对植物的影响1、干旱的类型和植物体内水分亏缺的度量2、植物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3、严重干旱对植物的危害4、植物的抗旱性与提高植物抗旱性的途径5、水涝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抗涝性(三)温度逆境对植物的影响1、冷害和抗冷性2、冻害和抗冻性3、提高植物抗寒性的途径4、热害和抗热性(四)盐害生理与植物的抗盐性1、植物抵抗盐害的机制2、盐分胁迫对植物的危害3、提高抗盐性的途径(五)植物抗逆性的研究方法1、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2、膜透性的测定3、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生物化学一、生物化学概述(一)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二)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二、蛋白质化学(一)蛋白质的概念与生物学意义(二)氨基酸1、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性质*2、根据 R 集团极性对构成蛋白质的 20 中氨基酸进行分类*3、构成蛋白质的 20 种氨基酸的三字符(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肽的概念及理化性质2、蛋白质的初级结构3、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4、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2、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及电点3、蛋白质的胶体性质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征5、蛋白质的变性及复性(五)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1、蛋白质抽提原理及方法2、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主要方法:电泳、层析和离心3、蛋白质的定量方法三、核酸化学(一)核酸的种类和组成单位(二)核酸的分子结构1、DNA 的分子结构:DNA 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2、RNA 的分子结构:tRNA 的结构、mRNA 的结构、rRNA 的结构(三)核酸的理化性质1、核酸的一般性质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征3、核酸的变性及复性(四)核酸的分离纯化四、酶(一)酶的基本概念和作用特点(二)酶的国际分类和命名(三)酶的作用机制1、酶的活性中心2、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机制(四)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五)别构酶和共价修饰酶(六)同工酶(七)维生素和辅酶(八)酶的分离纯化五、糖类代谢(一)生物体内的糖类(二)单糖的分解作用1、糖酵解2、三羧酸循环3、磷酸戊糖途径(三)糖异生六、生物氧化(一)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二)电子传递链1、电子传递链的组成2、电子传递的抑制剂(三)氧化磷酸化1、氧化磷酸化的类型2、氧化磷酸化的机制3、线粒体穿梭系统七、脂质代谢(一)生物体内的脂质(二)脂肪的分解代谢1、脂肪的酶促水晶2、甘油的降解和转化3、脂肪酸的 b-氧化分解(三)脂肪的生物合成1、甘油的生物合成2、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四)甘油磷脂代谢(五)固醇的生物合成八、氨基酸和核苷酸的代谢(一)氨基酸的代谢1、氨基酸的分解代谢2、氨基酸的合成代谢(二)核苷酸的代谢1、核苷酸的分解代谢2、核苷酸的合成代谢九、核酸的生物合成(一)中心法则(二)DNA 的生物合成1、原核生物 DNA 的复制2、原核与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差异3、逆转录4、DNA 的损伤与修复5、DNA 一级结构分析与 PCR 技术(三)RNA 的生物合成1、RNA 的转录及加工2、RNA 的复制3、RNA 的转录调控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遗传密码(二)多肽链的合成体系(三)原核生物多肽链生物合成的过程(四)原核与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差异(五)肽链合成后的折叠、加工与转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