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的性质、功能、种类和发展概况.doc
8页方志的性质、功能、种类和发展概况姚金祥一、方志的性质1. “方志"一词的由来“志”,《辞海》上讲是“记事的书或文章” O“志”,也是一种写作体式,除志书外,正史中也有“志”,如《三国志》等方志”,即“地方志”,亦名“地志”、“志乘"、“书契”志”(如《郑志》)、“乘”(如 《晋乘》)等乃是春秋时诸侯国的国史方志” 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成书的《周礼》(即《周官》,一本关于典章制度之书)该书卷十 六司徒教官之属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东汉郑玄在《周礼注》中注解说:“四方所识久 远之事,谓之方志"意指记载各诸侯国古今情况的典籍(国别史)这儿所言“方志”,与今天的志书 不能看作一回事,只能看作是“史书”梁启超曾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方志之名后被相沿袭用晋代左思所写《吴都赋》中说:“方志所辨,中州所羡唐太宗李世民称 赞当时的地理著作《括地志》时,说该书“博采方志,得于旧志” O方志一词遂成为省、府、州、县等所编务种志书的总称地方志,在古代称“志”、“志乘”、“方 志”的多,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始有“地方志”之称,如1935年朱士嘉编有《中国地方志综录》2. 长期来的不同表述讲方志的性质,有个前提,指的是“地方志书”,不包括年鉴。
因为现在对地方志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关于方志的性质,向来众说纷纭起码不会少于7种:其一为“方志属地理书”说主要代表为清乾嘉年间的考据学家戴震等人戴震认为:“地志者,志 九州之土也”,“夫志以考地里,但悉心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己竟侈言文献,岂所谓急务哉!”(引自 章学诚《记与戴东原论修志》)时至今日,仍有人持此种观点,只是较少见而已其二为“方志是历史书”说清代史志学家章学诚鉴于地理派厚古薄今、取材范围狭窄等弊端,提出 了方志是历史书的主张,认为方志是“一方之全史”、“志者,史之一隅”、“方志为古国史,本非地理 专门”见《章实斋方志论文集》)如今,历史学家白寿彝认为:“方志是地方之史”方志学家傅振 伦也持此论其三为“史地两性”说朱希祖为民国《新河县志》作序说:“做县志之法,能兼得今世历史、地理 二学之长,乃得为善志傅振伦也认为“方志为记述一域地理及史事之书”黎锦熙在《方志今议》一 书中更明确地提出“立两标”的主张:“史地两性,兼而有之:惟是兼而未合,混而未融今立两标,实 明一义,即方志者:(一)地志之历史化:(二)历史之地理化当代学者仓修良也认为:“方志的性 质是具有亦地亦史的地方性综合著作。
其四为“地方百科全书”说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提出其五为“资料书”说胡乔木1986年在全国第一次地方志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说到,“方志是一部朴实 的、严谨的、科学的资料汇集是“实用性文献”、“科学文献”、“科学的资料著述”其六为“政书”说认为方志在历史上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系统搜集与综合反映政区 内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地理、历史、社会、经济、风土民情、人物等基本情况,作为资政决策的依拥,其功 用与政书相近,都是“辅治之书”、“资政之书”,故方志属于政书类其七为“地情说”认为地方志是一种地方情报,搜集资料便是对信息的搜集,审核资料,继而进行 编写,便是对信息的处理,最后出版发行,是对信息的储存、传输,所以方志是一方地情信息全书 这些有关方志性质的论述,既反映了方志本身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对方志性质认识的深化.随着对方志 性质认识的日益成熟和科学,方志必将进一步得到发展3. 近年来的各自理解以2004年8月在新朝召开的中国地方志协会的年会和同年10月在广州召开的方志性质研讨会为例,近年 来对方志的性质有多种不同说法第一种说法定义较长:“方志是记述地方古今各方面或某一方面情况的 科学文献,它既是概括一地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发展过程的地方史书,也是汇集一•方基本知识和系统 材料的地方百科全书,故有一方全史之称。
"第二种说法认为地方志是特殊史书第三种说法认为:“方 志是一种以地方为对象、吸纳多种学科(特别是历史学与地理学)的综合性著述体系第四种说法认为 地方志是“综合性系统的地方文献”第五种说法是:“地方志是综合记述一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全 面情况的资料性著述第六种说法是:“地方志是以独特体例记荥一地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 性著述第七种说法是:“山地方各级政府组织编纂,记述特定行政区域内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 资料性文献第八种说法是:“地方志是具有独特体例,着重运用全面系统的资料连续记述一定时期一 方地情的社会科学著述/第九种说法是:“地方志是中国特有的公益性文化,实际上是中国的一门国学 第十种说法是:“地方志是记录特定区域自然、社会和人文的历史、现状的文献研讨地方志的性质问 题,有必要对“性质”和“定义”是什么有个了解先看“性质”,《辞海》说“指事物所具有的性质”, 看到其与其他著述形式间的区别再看“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的界定是“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地说明”《辞海》说,“定义”亦称“界说”,“揭示概念的内 涵或语词的意义的方法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称为实质定义,揭示语词意义的定义称为语词定义。
最有代 表性的定义是实质定义的属加种差定义,即把某一概念包含在它的属概念中,并揭示它与同一个属概念下 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种差……这种定义的公式是:被定义概念二属+种差定义的规则有:(1)应相称,即定义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2)不应循环3) 一般不应是否定判断4)应清 楚确切由此,两种说法可以先予排除第二种说地方志是“史书”,(尽管加了 “特殊”二字),而史和志 的区别第一轮修志时就已有大量文章说清了区别,这儿不再赘述第九种说法也可以先予排除,因为它的 定义对象是地方志,一而被定义对象是“文化”、“国学”,显然不是一回事把剩下的儿种说法再归纳一 下,实际主要是只有两种:第一、四、七、十种说法认为地方志的根本属性是文献;第三、五、六、八种 说法认为地方志的根本属性是著述对地方志的性质,笔者在十多年前曾下过定义:“它是以一定的体例,记载一定行政单位各方面现状 和历史的资料性著述,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见《简明方志编纂学》第1页,南海出版公司1994 年出版)这里,笔者强调它的本质属性是“著述”,因为它顾及了 “历史”和“现状”,顾及了 “各方面”, 所以它无疑是综合性的,是系统完整的说它是“百科全书”,当然是一个借代,一种比喻,指的是内容 比较系统、完整、周全而已,并非真的在地方志书与百科全书之间画等号,因为“百科全书”和“地方志” 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如果说利这个定义,今天要有什么修改的话,那就是可以把“行政”二字去掉 10年来市场经济大大发展了,其包容面更加广泛,即把大量的企业和事业单位都包括其中了如果这个定 义还是不够简要的话,考虑到新一轮修志可以采用多种载体的情况,则可表述为:“地方志书是以特定体 例、一定介质载录一方…物各方面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著述4. 《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说法2006年5月18日公布的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中,没有给广义的“地方志”下定义,而只对狭 义的“地方志书”下了定义《条例》界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与《条例》给“年鉴”下的定义相比,多了 “全面”、“历史”二词,少了 “年度”一词这个定义,相对较为宽泛,有利于对全社会的宣传和发动,方志界自 然都可以接受这个定义,特指省、市(地)、县(市)三级志书若推而广之到非行政区域的一些志书, 可能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总之,地方志的性质,最根本性的,它是用横排竖写等基本体例编纂而成的“资料性著述”,或者说 是“资料性文献”它虽然要强调有学术价值(寓,于资料性之中),强调编纂手段的现代化,强调史为志 用,强调借鉴年鉴编纂中好的做法,但它终究不是研究论著,终究不是地方史,终究不是百科全书,终究 不是年鉴。
二、方志的特性和功能1. 方志的特性对方志特征(或者特性)的表述,方志界同人是有所不同的当代方志学家朱士嘉在《中国地方志浅 说》一文中认为,方志有4个特性,即区域性、连续性、广泛性和可靠性来新夏主编的《方志学概论》 一书中增加了 “资料性”此外,还有的提出了时代性、详今性、真实性、社会性、多用性、系统性、体 系性、全面性、科学性、现代性、史鉴性、纪实性、历史性、阶段性、阶级性、继承性、专业性、思想性、 权威性、实用性、客观性、整体性、规律性、著述性等等,不一而足尽管提法甚多,但细细琢磨,许多 提法表达的却是相同的意思如果加以适当归类,是否可以合并成5个特性:其一,地方性这是方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因为方志的记述范围,有较严格的区域规定,凡是超越 区域范围的人、事、物,一概不予入志若掠人所美,硬要把别地方的人、事、物拉过来记载,便是一种 “越界行动”,违反了地方志记事的基本规则它与上述的区域性是同一含义这是方志的地域空间特征其二,时代性可包括现代性、详今性、历史性、阶段性、阶级性等这是方志的时间(时空)特征, 也是方志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任何一部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它既具有该时代的特色,有带有该时 代的无可避免的局限性。
唯其有时代性,每部志都应写出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才是“这个时代”之志唯 其有时代性,各志之间才能体现与时俱进其三,广泛性可包括连续性、继承性、全面性、系统性、综合性、体系性、专业性、社会性、整体 性、兼容性等,这是方志体例结构方面的特征这一特征包含着多方面的意思:从历史的纵深度来说,对 同一行政区域的情况可以…而再、再而三地编纂,代代相因的承袭关系使…地的古往今来延绵不断;从现 状的横剖面来说,对一方自然、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物、风俗等等内容应有尽有,简直无 所不包:它不仅纵成体系,横成系列,而且纵横交叉,有机结合,浑成整体:就某一专业或某一专门事物 来说,它虽具有相对于高一层次整体的单系统性,但其自身内部又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小天地就写作形式 来说,记志传录表述照等兼容,史地兼容其四,科学性可包括可靠性、真实性、史鉴性、思想性、权威性、规律性、著述性、纪实性,这是 方志质量方面的特征这一特征当然是相对而言的封建社会里所编的方志,山于指导思想的偏颇,科学 水平的低浅,虽也有一定科学性,但科学性是比较差的今天所编的新方志,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作指导,有比较发达的科学技术,理应比1日方志更加真实可靠,更加具有权威性。
正如胡乔木1981年 在谈到新方志问题时所言:“新地方志要比IU志增加科学性和现代性如各项社会、经济、文教、政法状 况和统计,地方大事年表,各项政策、法令、制度,新企业、新事业、新技术、新风尚,各项公共工程和 福利的发展变化,省、市、区的自然地理变化和人文地理变化,人名录,各种图片等在世间所有各种 存世典籍资料之中,地方志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原因就是它以科学性作基础的其五,资料性可包括实用性、多用性、客观性这是方志基本内容特征志之重要在于资料 方志实质上是一种科学的、系统的资料汇集,资料性是方志最主要的特征和本质属性资料性决定方志的 功能和价值资料必须真实可靠,详略适宜横排竖写,以类相从”,“述而不论,寓观点于论述之中” 等,是确保地方志资料性最充分体现的好方法2. 方志的功用东晋常城在《华阳国志序》中说到:“夫书契有五善: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 能”这是古人对方志功用的最早表述此后,凡倡导修志者,大都认为:方志可作“辅助之书”,有资 政的作用,可以宣扬封建礼教,“忠义节烈,虽微不遗者,扶风教也”;可以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树碑立 传因此,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