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全文阅读及对照翻译.doc
7页《齐桓晋文之事》全文阅读及对照翻译《齐桓晋文之事》全文阅读及对照翻译出处或作者:《孟子》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臣闻之胡訖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 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 其殽練,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 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 殽練,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 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 谓我爱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一一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 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 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 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 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 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 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己故推恩 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 其所为而己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 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 而王岂为是哉?”□: “否,吾不为是也。
□: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己: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 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王曰:“若是其甚与?”□: “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 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可得闻与?”□: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楚人胜□: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 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 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憩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王曰:“吾惰,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 不敏,请尝试之□: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 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 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 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 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 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我)可以听 听吗?”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 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 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 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呢?”□: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 了□: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宣王)说:“象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 “可孟子)说:“可以曰:“何由知吾可也?”(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 “臣闻之胡訖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 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 其毂鯨,若无罪而就死地。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 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孟子)说:“我听胡訖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 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 “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 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换它 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 “有之齐宣王)说:“有这事□: “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 为大王是吝啬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 殽鯨,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是这样(对我误解)的百姓齐国虽然 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 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 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孟子)说:“你不要对百姓说您吝啬而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 们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无罪而走向死地,那么, 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 谓我爱也。
齐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 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老百姓说我吝 啬是理所应当的了□: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 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 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 子把厨房建得远远的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 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 测到'一一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 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 开郎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 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 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那么,大王您相信吗?”□: “否齐宣王)说:“不相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 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 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功德,却 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 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受护,是不肯布 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干,而 不是不能干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 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 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 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如诸彼而己故推恩 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 其所为而己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 做不到。
'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辈按摩一下肢体,告诉别人说: '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 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 下,属于对长辈按摩肢体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 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诗 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 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推广到他人身上 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 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 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 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 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 量一下吧!。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