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2详解六随念.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xh****66
  • 文档编号:57091696
  • 上传时间:2018-10-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家人当修六随念 六随念是佛给在家人修的正法 古印度有婆罗门接引生天的讲法,杀生祭祀,佛怕人上当受骗,故说六随念 佛在世之时向人们揭示了人天的真谛,于是为信众讲了六随念并指导信众依念佛(觉悟)等六随念,并依六随 念死后上升到诸善界天之中 僧人通过忆念佛的名号获真实义理,也可于独居林中修持时,若生恐怖,通过忆念佛的十名号来稳定情绪 因为在家人要福慧双修,也就是说白了要实行有漏修 从有漏修上升进道,趋向解脱 福报共有两种:一种对世俗生活的信众而言,在没有诸恶业缠身的善行下可以消灾、免难、增添福寿,不入地狱 ,身坏命终或转生富贵家,或升天堂;另一种是对有解脱志向的居士而言,因诚心供养阿罗汉转为追求真理的动 力,增强今世的解脱果,或引导他于后世获真理解脱的果报 (一)佛随念:从忆念“佛十名号”的含义,从而通达修行次第进步的法义 从忆念佛的十名号明其义理,通过真修实证达于清净、无怖才是念佛真正的机理 念如来事,上升进道,积累智慧,最后降伏贪嗔痴,就有可能证得涅磐 六随念也是在家出家共修共赢的正法修持 佛告摩诃男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槃 彼于尔时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槃譬如饥人身体羸lei2瘦。

      得美味食身体肥泽比丘住在学地 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槃修六随念乃至疾得安隐涅槃 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 欲缠不起瞋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 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身猗息已觉受乐 已入法流水乃至涅槃 这就是佛教的“念佛正法” 原始佛教时期原原本本的念佛法 是依十名号义理入觉醒的法,入法水流的法,是降伏贪嗔痴入涅磐的在家人所修法 对在家人信士居士就得弘扬这个法 切实,可用,有成效,趋觉醒,得涅磐 (二)法随念: 复次圣弟子念于法事世尊法.律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法缘自觉知圣弟子如是念法者 不起贪欲.瞋恚.愚痴乃至念法所熏升进涅槃 凡是正法,现法能离生死炽然不待时节通达涅磐 法也是觉醒之戒 随念头的生起而入禁戒,是谓法随念 法随念生 慧解世出世间的愚痴 一旦有念头生起,自律的戒条就要紧紧跟随,所以说法随念生,这是解决自己习性的法宝 而居士信众的法随念:随念于戒,凡有背于五戒的要断除 而比丘的法随念就是通过法随念,使自己长养的轮回习性得以根除 出家人----- “若比丘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名贤圣出离世间”《杂?六三五经》中佛说:“若比丘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 未净众生令得清净,已净众生令增光泽。

      也就是一切的念头,都要入于四念处 在家人从法随念中逐步上升进道,入于觉醒,逐步建立智能 而不是要立即断除六根依赖熄灭五取蕴 那是出家人的法 在家人要逐步进入觉醒,于正法、律中证悟自己,觉悟自己,明其四真谛,在自律中脱离苦谛 六随念最终一样能脱苦谛 (三)僧随念:是亲近,多听梵行僧的证悟 支持恭敬供养灭苦解脱梵行僧 另外居士适时短期出家很有好处,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佛教法意,使其种下觉悟法,来生即可证得更大的果报,或 者是福报 自净六根污染 四双八辈贤圣,是名世尊弟子僧净戒具足、三昧具足、智能具足、解脱具足、解脱知见具足,所应奉迎、承事供 养为良福田圣弟子如是念僧事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僧所熏升进涅槃《杂?九三一经》 (四)戒随念:佛教弟子要随着念头的生起而自戒 出家人每当有念头生起时,就要找到戒除此念的律条,分别戒除由六根生起的一切杂念,这就是戒随念生 自律的戒条各有差异,因此每个人都要随着实际情况入于自律的灭苦道中,戒除自己本性的取蕴之念 佛在《杂?九三一经》中告诫我们:“圣弟子自念净戒:不坏戒、不缺戒、不污戒(不要把佛教戒用外道论来解析 )、 不杂戒(不要把外道法混杂于佛法中)、 不他取戒(不要把外道戒拿来充当佛教戒)、 善护戒、明者称誉戒、智者不厌戒。

      圣弟子如是念戒时(才)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戒所熏,升进涅槃 念戒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被佛的教戒所熏日久就会升进涅槃 佛的教戒就是四真谛,是依据昔日僧团中所发现僧众总体问题而制定,为戒止僧众当中不良倾向,与修行上的偏 差而制定 然而每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戒,每当自己有了杂念和毛病就要随念于四真谛中,这就是戒随念生 的修持 (五)舍随念:声闻弟子随着杂念的生起而修舍,随着舍觉知而入四正勤,于四正勤中去观身、受、心、法,随 观身寻造苦、集之念 随观造苦集之念而入舍觉知,是谓舍随念生 每当修到一定境界之后,就要继续精进到下一个修持目标如,修出入息当然是善法,能获大果报但,当找不 到出入息时,若是就此不前,就会使人们无法断苦 所以善法用完也要舍,然后进入不净观,墓地观等等…… 继续下面的修持才有成就四果的可能 出家人得断除一切世间有为法,以苦灭剩无为,只余舍后寂静的神足 在家人要明白 《杂?九三一经》说:“圣弟子自念施事,我得善利,于悭垢(粘着吝啬的污垢)众生中而得离悭垢处,于非家行 解脱施,常自手施,乐行舍法,具足等施圣弟子如是念施时不起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念施所熏,升进涅槃 。

      出家僧是为众生造福田的行者清净的佛弟子僧每当接受一份食品时都会回报给供养者增一份功德田,所以被称 为赐福僧 佛教要为所有的众生造福,以清净无为的力量赐予居士、信众将来成就真实有益的觉醒法或福德 (六)天随念: 每当出家人有上升到天界的念头之时要自知:我要立即觉醒,不入死后升天界之念,而入比丘应修的四正念处 当观察到诸天界的实情时要紧紧随念于身、受、心、法的四真谛,要随念于觉醒的慧解中 居士要随着救助众生,恭敬与供养阿罗汉,护持正法与寺院,处处行无害于他(它)等等的善念中,并以此等善 业死后得升善界天中,是谓天随念 上升到天界随着自己的正念,而不会随着自己的愿望 佛游行到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中时,有一名叫摩诃男的婆罗门教比丘僧,当听到佛说法后便皈依了佛他和不 少皈依佛的原同修有的想死后到“四天王,有的想死后到到焰摩天,有的想死后到兜率陀天,有的想死后化乐天 、有的想死后他化自在天”中去佛就利用了他们这一想法进行说教 让他们到禅定之中去观察诸天界的实情,把他们从迷信与盲信的道路上引向正念之中 诸天事有三十三,有四大天王,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若你有正心信念,死后一定能到达那 些地方。

      应有何等正心信念呢?佛说:应当行此正心信念:守住戒律,居士施僧于食,僧赐居士法……要广学 博闻,舍再生世间之因,升起解脱的智能,当你们死后就可以到达诸天 只要你们按戒去修持,居士施僧人于饭食,僧人教居士于六随念,圣弟子只有这样去念天,不起贪欲,不起嗔恚 和愚痴,其心正直者就会深得法利 念天就是随念断恶修善,是有为法,却是上升天界的果报 随喜于念诸善而生欣悦,随着欣悦而入数息观,随数息观而身觉受乐;当你感觉到这个方法很好时,你的心境就 会很快入于定中,当你心入定时,就算处于凶险的众生之中也无诸牵挂,因为你已经入于觉醒的法水流当你如 是日久的念天故,届时,就有可能升进涅槃了 死后生梵天亦不是依靠口念,也不是依靠扶接的神主能达到 而是禅定,诸善业,与四谛的觉醒智能 当你听完别人如是说教时应以正知、正见、正思惟的智能去观察和体悟:入如是法,你内在的贪、嗔、痴是灭除 了,还是增长了?那样做能是觉悟者吗?彼应当去做一个真实的觉者,而不要去做一个迷信的盲目者 通过证悟和自律,得到四双八辈最真正的善果 当身坏命终时,自然而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善行升于天界 其实我个人认为六随念除佛十名号念以外,其它有共通性,那就是只要入随念觉醒法就可以了。

      随念头的生起入于苦,集,灭,道的觉醒 这不但是生天趋善道的法,更是得圣果的法 此生努力慧解诸世间念,净化世间念,转化成四谛智能的解脱正念 这样生天,得果,趋涅磐自然在里面具足 这是我个人体会,供大家参考 大家慎思,六随念的确适合在家人,而且是在家最好的觉悟法,佛所赐的正法 说土点,也是缺乏甚深戒定修持基础的最便宜的妙法 早晚或平时有空多修佛随念,其实仅佛随念一法就有可能证涅磐 日常生活中则多修随念觉醒法 此法不受戒定条件限制 在有警觉的情况,或者说适合有时间去警觉的情况下入于明,从随念中慧解无明,苦,出离苦谛 这办法方便,适用,见效,得正果,有涅磐可证 正法熄灭后,后来将佛的觉醒解脱法变成了念阿弥陀佛了 佛教中绝对没有接引的法 佛一生是破斥接引的 阿难的五取蕴只能阿难自己搞定,佛临涅磐阿难依门而哭,佛与帮不了阿难立即证涅磐--------- 任何众生的五取蕴只有自己搞定,佛只给予方法,却不能替你灭苦,更不能把你的五蕴带到另一国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