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道农村社会学思想述评.docx
9页杨开道农村社会学思想述评研究背景一、学科背景社会学在小国的恢复和重建已有10年了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的 农村社会学虽然尚未发展成一个成熟的学科,但已经开始形成一些独具特色的理 论和方法小城镇研究、贫困研究、农村组织研究、农村社会结构研究,构成了 农村社会学主要的研究题目木文试图通过对杨开道对这些问题研究的评述,纵 观其思想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思想在农村社会学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二、人物生平杨开道先生1899年6H 7 H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北渡村的地主家庭,幼年 就学于当地私立学校1920年2月杨先生进入上海沪江大学预科学习,同年9 月进入南京高辱师范学校农科专业,学习作物育种1923年夏天,杨先生在东南大学(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洪武棉场实习 时,“不知不觉地感觉到农业界有一个重要缺点,一天到晚拼命干着,毕业了充 当一位助教;就是到外国跑一趟,挂上一块金字招牌,也不过一位教授”,而农 民“还是在那里吃苦,在那里发愁,和国内农学士,国外的农博士没有一点缘份 杨先生“不愿意再作和农民不相干的助教、专家、教授,而愿意作农民的朋友, 作农民和专家中间的介绍人,使专家能够服务农民,农民能够利用专家”。
也就是在1929年的夏天,杨先生发表了他有关农村社会学的第一篇论文《归 农运动》正是抱着服务于农民的理想,杨先生放弃了作物育种专业的继续学习, 1924年6月东南大学毕业后,8月即赴美,先后•在衣阿华农工学院和密执安农工 学院师从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H. B.霍索思和K. L.巴特菲尔德,学习农村社会学1927年4月,杨先生在密执安农工学院获农村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冋国1927 年7月至1937年11月,是杨开道先生教学和著述最有成效的10年他的有关 农村社会学的大部分工作和著述均完成于此间1928年秋,杨先生应《社会学从书》的主编孙木文傅士Z约,在讲稿的基 础上为《社会学丛书》整理岀中国第二部《农村社会学》,次年1月又为《社会 学从书》写出中国第一部《社会研究法》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是农村生活运动的热潮时期但是如何改良 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却很少有人作具体的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1929 年春,杨先生即着手主编《农村生活从书》,至1931年,《农村生活从书》14种 全部由世界书局岀版发行1928年,在美国洛氏基金会的帮助下,杨先生亲自主持并组织燕大社会学 系学生在河北清河镇开展了大量的社会调查,以后为了试验乡村建设的办法和组 织学生实习,1930年杨先生乂积极组织,在清河镇正式成立“试验区”。
这是中 国第一个院校农村实验基地,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切实的场所,许多学生 的毕业论文、调查报告都取材于“试验区”此外,杨先生还积极联络当时的乡 建派领袖梁漱溟、梁耀祖和晏阳初等人,于1933年7月参加发起并组织了当吋 颇具影响的全国性的乡村工作讨论会,在此基础上参加组建了“乡村建设学会”, 并任理事1937年底以后,杨先生既进过官场,也做过杂志主编,所做农村社会学的 工作甚少,时而收集一些资料,准备编写大部头的农村社会学教材,因战争时期 一再迁徙,资料遗失殆尽,终未落墨直到1948年,杨先生应中华书局之约, 在资料严重缺少的情况下,为《中华文库•民众教育》第一辑写了一本《农村社 会》的小册了解放后,杨先生主要从事行政工作和其他科研工作,先后担任武汉大学农学 院院氏,华中农学院筹委会主任、院湖北省图书馆馆长晩年精心研究明代 户口问题,完全离开了农村社会学的工作和科研,直到1981年7月23日逝世研究过程第一阶段一前期准备主要任务:1. 完成选题、方案、选点工作2. 借助学校图书馆和学术数据库,理清思路,整理脉络,力求调查工作的 平稳顺利开展3. 积累学术知识,深入认识研究领域,充实前期工作。
为下阶段调查活动 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4. 将采集得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第二阶段一成果展示主要任务: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完成最终论文研究结果一、思想简述1・农村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由于时代的原因,杨开道和那一时代的社会学家一样,将自身研究的学术价 值与应用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研究是建立在农村社会研究 基础之上,而他的农村社会研究的目的则是要“改善农村生活的全部”杨开道在《农村口治》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在六年前,民国十二年的夏天, 作者还是一位嫡系的农学生,在东南大学洪武棉场实习,对丁棉花、玉米、黄豆 的交配,还有不少的兴趣……可是不知不觉的里面,感觉到农业界一个重要的缺 点……(农民)述是在那吃苦,在那发愁,和国内的农学士、国外的农博士,没 有一点缘分当时下了一个决心,不愿意再做和农民不相干的助教、专家、教授, 而愿意作农民的朋友,作农民和专家中间的一个介绍人,使专家能够服务农民, 农民能够利用专家此后,杨开道赴美期间学习西方农村社会和农村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并在日 后将Z带回国内在“农村生活丛书”系列著作中,杨开道介绍了欧美农村社会 学学说,欧美农村发展历史及统计资料,从理论上论述农村社会的性质与特征、 种类、起源、进化、人口、环境、生活、组织等,并结合西方农村社会学原理, 针对中国农村社会提岀了一系列的看法和主张。
首先,将农村社区的概念引入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杨开道将“community” 译作共同生活,也即社区他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主要是源自社会学家麦艾维(R. M. Maclver)的研究他提岀,农村不同于一般的“共同社会”,而应称为“地 方共同社会”,杨开道将农村社会定义为一种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地方共同社会其次,以“共同社会”作为研究的基木单位,杨开道开创了系统化的农村社 会研究的方法论他认为农村问题不同于农业问题,农村社会研究不是研究某一 单方而的问题,研究的根本口的是谋农民全体的幸福,所以应剖析农村社会的齐 个方面,如人口、地域、心理、文化、经济等以系统观看待农村问题,则农村研究涉及范围极为广泛:人口、土地、社会 交往、教育、经济、宗教、政治、卫生、娱乐、社会组织等都要囊括在内农村 问题是以人为主体,人与人的关系为主体土地问题包括土地与人口的比例、土 壤状况、土地分配、农场大小等土地分配仅是诸多问题Z —,绝非唯一的问题 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在于对农民的教育,包括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农 业训练等方面其他办法有改善交通设施,实行”重农”政策,或由政府出面协 助仙农买地再次,运用系统观,杨开道分析了农村社会生活面临的几大问题。
杨开道认 为,当时中国农村生活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而第一是教育不良;第 二是经济困难农民所耕面积太少,耕地不满10亩的农家占10%;第三是工作 太忙,农民们拼命工作,把精神生活给抛弃了;第四是农村社会和互间距离太远, 交通不便,结果农民只有家庭生活,没有社会生活,也没有充分的人力和财力, 去组织社会事业;第五是农民毫无组织农村是散漫的社会,农民不知组织的利 益和方法最后,引介西方农村生活运动的经验,谋求改善中国农村生活杨开道认为, 如果按照自然顺序进行中国农村生活的改良,就会耗去许多精力和时间,而如果 按照原理和成例的教训去计划中国的农村生活运动,则可以省掉许多糟力和时间, 成绩也许更好他介绍了英美等国开展旨在建设“好农业,好经营,好生活”的 农村生活经验,针对中国农村现状提出了 11项具体意见包括:提高农民知识; 改良农事;注意农村经济;便利交通;扩大农村范围;提倡农民组织;培养农村 领袖;发展社会服务;生活社会化;开发正当娱乐;生活艺术化赴美留学之前,杨开道就“以为农村自治,在整个的农村生活改良是最基本 的方法”从事农村社会研究Z后,农村自治始终是他关注的焦点20世纪20 年代末金30年代,对农村自治的研究成为了杨开道一系列农村社会研究的主旋 律。
杨开道认为“自治的意义,就是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农村的自治,便是一 个以农业为主要职业的村子的人民,大家联络起來,处理他们人家共同的事务 口治的意志,绝对是村民门己的意志,他们门己耍处理他们门己的事务,愿意处 理自己的事务,才有自治的可能”杨开道从事农村口治研究之时,一方面,中国政治界正自上而下地推行地方 自治;另一方面,各地也陆续施行乡村自治然而,农村自治施行过程中也存在 着一些问题,杨开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批评例如自治推行方式方面,“自上 而卜•的政治,无论方法如何良善,组织如何严密,办理如何周到,总是官治,是 被治,不能算是自治”;以及在自治编制方而,“算术式的编制,机械式的编制只 能在纸上奢谈,或是在四四方方井出制度底下实行,对于事实的农村社会,太没 有顾到了……不管他们的家族,不管他们的职业,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不管他 们的互相了解,勉强了凑成一-块,还能真正去工作,去作自治的基础吗? ”这种 口上而卜•的推行模式,以及不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以编制形式进行组织整合,不可 能实现真正的农村自治面对即存问题,杨开道从“主休”、“组织”、“事业”、“人才”、“经费”儿个 方面论述农村自治的保障基础,廓清农村自治的木义,旨在为建设真正的农村自 治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杨开道认为,中国农村门治问题在于人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自从秦 汉以后,集中权力,地方政治,人民丝毫不能过问,所以养成一种不问政治 的习俗人民自己抛弃自己的民权,听凭政府管理的宰割,数千年以来,都是这 样”故而,杨开道还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农村自治的资源,进 行了关于农村口治的社会史研究他广引《周礼》、《管了》、《文献通考》等占籍, 论述历朝历代的农村组织杨开道认为可以把历史上的乡约制度作为地方自 治的基础于是,他进一步探讨乡约制度的起源、演变及其同保甲组织的关系, 强调乡约是振作国民精神的一个适当的办法在他看来,乡约秉承德业相劝、过 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原则,应该成为全体农民进行自我组织的精神内 核2 •农村社会调査与农村社会工作杨开道认为,“解决农村问题不能单靠理论,就像诊病的医生,必须明白人 体的生理和构造,才能判断所患的病症,开出药方喊几句口号,贴几张标语, 就像打吗啡针一样,可以刺激镇定一下,但结杲治不了病”,他主张,“为了改良 农村社会,一定要先了解农村”在教学方面,杨开道重视对社会研究方法的培养他将社会研究方法作为西 方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关键他认为“(培养社会学人才)社会研究方法尤 其要紧,并且是其他方面的基础。
他是社会学的试金石,有了他,便可以发现事 实,发明技术,推求原理;没冇他便天天到国外去贩卖舶來的事实、技术和原理 要想社会科学的口主,社会科学的独立,我们一定要先去改良我们的工具——社 会研究方法杨开道的《社会学研究法》一书根据其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授课讲稿整理而 成该书简明地刻划西方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研究方 法的最新进展如1907年的匹兹堡法学做的人规模社会调查、芝加哥学派的帕 克(Park)开创的个例研究等还详细介绍了几种重耍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包 括:社会研究方法、历史方法、社会调查法、个例研究法、统计学方法在书的 后半部分则介绍了进行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规范,包描书目的编制、书籍的参 考、问题的分解、材料的搜集、材料的整理当时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倡导社会学研究中国化,培养方法学习与实践调查 的有机结合的社会学人才杨开道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与燕京大学社会 学系的学生们一起深入农村,开展了调查与社会工作结合的清河社会学实践活动1928年秋季,燕京大学社会学及社会服务学系获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部捐 助一笔款项,作为教授社会学及研究社会学之用杨开道、许仕廉等人决定选择 一个村镇,作社会学的教学、研究、服务之用,即建立一个社会学的“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