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山西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docx
62页备考2025山西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2019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污染物在断面上均匀混合的河道型水库预测时适用()模型A.垂向一维B.纵向一维C.平面二维D.立面二维【答案】 B2、某拟建企业厂界与界外居民楼测点背景噪声值分别为55dB(A)、53dB(A),预测投产后两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dB(A)、53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厂界噪声值和居民楼测点处噪声值分别为( )dB(A)A.55、53B.55、56C.58、53D.58、56【答案】 D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二级评价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应采用()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A.数值法B.数值法或解析法C.时序分析D.趋势外推【答案】 B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预测与评价的内容不包括( )A.分析规划与相关政策、法规、上层位规划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B.开展人群健康影响状况分析、事故性环境风险和生态风险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和循环经济分析C.评价区域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对规划实施的支撑状况D.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现状分析【答案】 D5、 验收调查标准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 )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来进行验收的。
A.环境影响评价阶段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C.环境敏感目标变化D.工程实际建设文件【答案】 A6、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以下不属于公路建设工程验收调查的重点是()A.核实实际工程内容变更情况B.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情况C.汽车尾气对公路收费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D.工程环保投资情况【答案】 C7、某建成的高速公路项目,短期内交通量无法达到设计能力的75%,根据《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牧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该公路项目可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的运行工况要求是( )A.必须等待交通量达到设计能力的75%或以上B.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50%或以上C.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交通量必须达到设计能力的25%或以上D.应在主体工程运行稳定、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条件下进行,注明实际调查工况【答案】 D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噪声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A.≤50dB(A)B.≤40dB(A)C.<40dB(A)D.<50dB(A)【答案】 D9、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以下不属于公路建设工程验收调查的重点是( )。
A.核实实际工程内容变更情况B.环境保护制度执行情况C.汽车尾气对公路收费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D.工程环保投资情况【答案】 C10、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属于()建设项目A.一类或二类B.一类C.三类D.二类【答案】 C11、(2013年)下列施工作业不适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A.桥梁建造工程B.桥梁垮塌事故抢修C.建筑物室外装修工程D.建筑物拆除工程【答案】 B12、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 )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A.建设期间B.运行期间C.建设、运行、退役期间D.建设和运行期间【答案】 D13、自然通风锅炉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将空气吸入炉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A.风力梯度B.风力差C.温度差D.压力差【答案】 D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适用于()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和建成后的排污管理A.煤粉发电锅炉B.单台出力不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及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C.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D.单台出力小于45.5MW(65t/h)发电锅炉及各种容量和用途的燃煤、燃油和燃气锅炉【答案】 B15、(2014年)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离高速公路中心线28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为50dB(A)、距高速公路中心线390m处夜间噪声预测值为50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为距离高速公路中心线()范围内A.100mB.200mC.280mD.390m【答案】 C16、(2012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第一类污染物排放,说法错误的是()A.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与企业所属行业无关B.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与收纳水体功能无关C.第一类污染物排放监测点应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D.矿山企业第一类污染物排放监测点应设在尾矿坝出水口【答案】 D17、(2017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生态背景调查内容的是()。
A.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状况B.影响区域内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貌等)C.影响区域内受保护的地方特有种,保护级别、保护状况等D.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答案】 A18、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对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下列()情况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A.近海水域B.海湾C.常年径流的湖泊D.季节性河流【答案】 D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下列关于大气环境防护距离的确定原则和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环境防护区域应以厂址中心为起点确定B.项目厂界浓度超标,须调整工程布局,待满足厂界浓度限值后,再核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考虑全厂的所有污染源,包括电源、面源、有组织、无组织排放等D.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区域【答案】 D20、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时,建设(包括改、扩建)项目的建设时间,以( )为准划分A.开工日期B.竣工验收日期C.投产运行日期D.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答案】 D21、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的监控点为()监控浓度限值是()mg/mA.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1.0B.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1.0C.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D.周界外浓度最低点1.0【答案】 C22、(2016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评价内容中,不属于生态现状评价内容的是()。
A.分析和评价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B.分析和评价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C.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D.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生态系统面临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答案】 A23、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的区域不包括()A.活动中的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B.石灰岩溶洞发育带C.活动沙丘区D.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答案】 D24、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适用于( )A.林地土壤B.牧场土壤C.蔬菜地土壤D.一般农田土壤【答案】 A25、位于1类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A.50dB,40dB.55dB,45dBC.60dB,50dBD.65dB,55dB【答案】 B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某II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位于矿泉水资源保护区,判定该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 A27、(2017年)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施工期间噪声等效声级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连续 20min 的等效声级B.测量连续 1h 的等效声级C.测量全部施工作业时段的等效声级D.测量昼间 16h、夜间 8h 的等效声级【答案】 A28、下列关于环境标准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标准体系由国家环境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两类标准构成B.国家环境标准由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两类标准构成C.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水、气、土壤三类环境要素的标准构成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由行业性排放标准和综合性排放标准两类标准构成【答案】 D29、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考虑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区域是( )A.山谷荒地B.农业发展规划区C.泥炭区D.湿地【答案】 A30、一级评价项目的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 )的有效数据A.4天B.5天C.6天D.7天【答案】 D31、(2018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内容可不包括()A.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B.评价区地下水污染特征及污染程度C.建设项目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特征因子D.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污染途径【答案】 B32、某大气污染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