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陶瓷莲花尊再研究.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9322177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9.74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陶瓷莲花尊再研究六朝莲花尊造型高大庄重,装饰华丽繁绸,工艺精巧细致,堪称稀 世珍品,被誉为“青瓷之王莲花尊,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以莲花 装饰主题,并与造型融为一体的青釉瓷器其器体为一仰一覆,形似碗钵 的莲花构成尊的主体有的莲花尊自腹部至底座,由上而下达7层之多的 仰覆莲花瓣构成,尊肩有系穿,尊颈略细长,饰有花鸟云龙器物造型优 美,端庄俊秀主要特征是器物几乎通身浮雕莲瓣(图1)笔者通过长时间收集整理,2005年撰有《莲花尊的比较研究》专题长 篇论文,共收集到公开出版物中的莲花尊资料39件(部分为贋品),有青 瓷、褐釉瓷及黄釉陶、三彩陶,时代从南北朝至“宋代”,其中“宋代莲 花尊”、“隋褐釉莲花尊”等为新仿贋品而“三彩陶莲花尊”在没见到实 物前,无从置喙,但从图片观察,存疑较多随着持续关注,手头资料更全,研究更深入近来见到新仿莲花尊不 计其数,经手为藏友鉴定的有上百件,无一真品如泉州台视台报道:某 藏友个人就收藏30余件莲花尊,他说“如果能收藏到一白件,最后办一 个一百件的展览,叫做“百花争艳”,因为它这尊也是花,一百尊不同样 式,不同体型的另见公开出版物中的仿品,如“北朝青瓷莲花尊”(图2),通高43cm, 某拍卖会拍甜。

      从造型、纹饰看,器盖仿“齐永明三年”莲花尊的盖,而 钮却未忠实原形颈部飞天和刻划纹饰仿故宫莲花尊,而肩部却由双层覆 莲改为单层,下腹莲瓣也被省略,足部减去一层莲瓣故变矮属臆造的新 仿品宋青釉仰覆莲花尊” 一对(图3),形制相同,高44cni,敞口,束 颈,肩平斜,圆腹,高足,平底,颈饰弦纹,上层贴塑一周牛首,下层贴 饰物不明,颈肩处置六系,下饰双重覆莲瓣,腹贴菩提叶纹及翘瓣覆莲各 一周,下腹饰双层仰莲瓣,足部上下二周覆莲为饰属中低仿贋品隋 褐釉莲花尊”(图4),喇叭口,颈中饰三周凸弦纹,上贴仰莲,下贴覆莲, 圆腹上有四组堆贴图案,腹中部有四铺首衔环,胫部为一周仰莲,喇叭形 足上有一周覆莲问菩提叶从贴纹、釉色及铁褐斑点渗出等观察,似为贋 品隋褐釉莲花尊” 一对,喇叭口,束颈,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 肩置四圆系,颈部贴饰兽首,灰白色胎为新仿應品唐“三彩莲花尊”(图5),高50cm,施黄釉,点绿彩、白彩造型仿南朝莲花尊,但不伦 不类,为新仿贋品据《辨别高仿唐三彩》介绍了诸多辨别“高仿唐三彩” 的方法,但该文所示“真品”多为中低仿品这么简单的仿品都无法鉴别, 所谈“辨别高仿唐三彩”的方法还冇效吗?笔者在收藏快报见到一件莲花尊,应为真品,因时间匆忙未及细看。

      研究莲花尊,就要解清其来龙去脉,以下是笔者收集的这方面详细资料出土及传世莲花尊1目前我国出土莲花尊有:河北出土莲花尊4件这4件莲花尊一件保存于河北省博物馆(图6), 一件陈列于丿力史博物馆,另两件分别陈列于故宫博物院太和殿及陶瓷 馆中(图7)四器均有盖(有两个盖已破碎不能复原),造型花纹亦相同, 仅颈部的花纹略有不同莲瓣有六层的、有七层的,雕贴并用,遒劲有力湖北出土莲花尊5件分别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图8)、湖北省博物 馆(图9)、武汉博物馆(图10)o江苏出土莲花尊5件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图11)、镇江市博物馆 (图 12)0山西出土莲花尊10件北齐黄釉莲花宝相釉陶尊7件(图13),北齐 “青瓷莲花尊”(罔14) 1件(笔者认为这件“青瓷莲花尊”及同墓所出 “青瓷”都应属低温铅釉陶),隋青瓷莲花尊2件山东出土莲花尊1件淄博市博物馆藏莲花尊(图15),蔡新生1983 年捐赠,传1982年山东淄闿市和庄村北朝晚期墓出土,出土时口内有一 碗形器盖河南出土莲花尊1件鹤壁市博物馆藏“北朝青瓷莲花尊”(图16), 传1980年河南鹤壁二矿俱乐部东出土对于这件莲花尊有不同说法,有 流散品说、有出土说,但不见更详尽的报告。

      而且出土地性质不明这件 莲花尊造型怪异、釉色不纯,胫部无仰莲装饰,假圈足,目前南北朝均不 见这种造型、装饰,其时代、产地等无法判别2传世莲花尊13件美国堪萨斯市尼尔逊美术馆藏青瓷莲花尊(图17),高52. 1cm,以仰 覆莲瓣、忍冬、宝相花等贴饰,纹饰精美另见《故宫文物月刊》中有纳 尔逊美术馆藏北齐青瓷尊(图18),高51. 8cm,不知是否为同一物的另面? 但见腹部的三角花不同,因此可知其变化英国牛津阿胥莫连博物馆藏青瓷莲花尊(图19),底残被修去,残高41.2cm,造型、装饰手法与上图相似,腹中接胎纹之上少一组纹饰中国历史博物馆藏青瓷莲花尊(图20),传说河南省上蔡出土,灰褐 色胎厚重而细密,施青釉,见细小开片,由颈、腹、足三次接胎成型福建石狮东方收藏馆藏青瓷莲花尊,传福建闽北出土安徽桐城市博物馆藏青瓷莲花尊,1985年12月桐城县文物收购站收 购,出土时口部另放有漏斗状青瓷器一件,口部残断深圳青瓷博物馆藏“北朝黄绿彩釉莲花尊”(图21),高46.3、口径 12.7、底径14. 5cm,侈口,长颈,溜肩,圆腹,高足外撇颈饰二宽带凸 纹,上段贴饰飞天,中段贴团花,中段贴双龙戏珠纹,肩置六系,下饰双 重覆莲瓣,腹贴菩提叶纹及翘瓣覆莲各一周,下腹饰双层仰莲瓣,足部上 下二周覆莲为饰。

      施淡黄釉,系施绿彩,系下相应有绿釉装饰为冃前仅 见的彩釉装饰,若确属真甜(因本人未见实物,不敢确信),当为北方窑 口所产北朝制品,并可据此改写陶瓷史,将三彩的烧造推至南北朝装饰莲花的其他“类莲花尊器”与莲花尊器形、纹饰方面较类似的冇莲花盘壶,也称莲瓣盘口尊也 见一种覆莲带系罐纹饰与莲花尊主题纹饰腹部的浮雕覆莲如出一辙,器盖 也别无二致瑞昌市博物馆藏隋青釉莲瓣盘口尊,1980年江西瑞昌市人屋周村出 土 隋青釉莲花壶,合肥市白水坝出土南京博物院藏南朝青瓷六系莲花盖罐(图22), 1965年江苏句容张庙西斛村南朝南朝青瓷莲瓣纹盖罐(图23), 1994年江苏泰州西郊出土,此外,南 京象山M2南朝墓也出土了与此类似的四系莲瓣纹盖罐南朝青瓷莲瓣纹罐,1975年福建福州洪塘金鸡山Ml墓出土平邑县文化馆藏隋青釉莲瓣纹罐(图24),山东平邑县翟家乡于村出土另见报刊曰:“在约6米深的文化层中出土了大量青瓷器物和匣钵…… 器形有40多种,较多的有……莲花尊”不知该“莲花尊”是否为真止的 莲花尊?后在《湖南考古漫步》得见彩图,亦被名命为“南朝青瓷莲花尊” (图25)实为“覆莲罐”可见莲花尊命名较混乱如早期将一种带覆莲 纹的六系盘口壶也当成莲花尊,宿白先生对武汉莲花尊的演化排序亦将之 排在序第1,近年韦正先生还将武昌526号墓“莲花尊”(即带覆莲纹的六 系盘口壶)排序第2,都将之视为莲花尊。

      而有些莲花尊又被称为“莲花 壶”这类覆莲瓣翘出的莲花罐(部分有盖,有青瓷,亦有低温釉陶)北朝 墓出土亦不少,如纪年墓:东魏武定八年(550年)磁县茹茹公主墓、北 齐天统二年(566年)平山崔昂墓、武平六年(575年)安阳范粹墓、武 平七年(576年)濮阳李云墓等均见出土覆莲罐南北朝均见,北朝的稍 晚受南方瓷器装饰影响而来,与南方覆莲罐一样,分有盖与无盖两种从 肩至中腹浮雕翘尖的双层覆莲瓣,南方的一般施釉至下腹而不及底,北方 则多数覆莲瓣以下无釉南北方制品的主要区别在系的形制上,南方一般 为桥形系,北方则方系、圆系、双附系兼而有之南方桥形系轮廓为一桥 形,系中间的孔较大,北方的方形系外廓为一扁方形中间镂一较小的圆孔 也见书籍中,将一种凸雕高足莲辨炉称为“莲花尊”,也见将莲花罐或尊 称“莲花壶”莲花尊的时代再探讨对于北朝莲花尊的时代问题,《中国陶瓷史》认为:据岀土实物考察, 北方青瓷始于北魏,可能是合理的其主要依据是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莲 花尊,如“最重要的是1948年在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的一批瓷器,是 最早发现的北方青瓷这批青瓷的年代,大约从北魏到隋初,对于研究北 方青瓷及它的出现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线索。

      以后多推断为北齐河清四 年(565年)近年来较多的考古断代研究都在运用对墓葬材料逐项考订、 综合排比的方法进行论证笔者拟通过上述莲花尊以及类似莲花壶、覆莲 罐的装饰造型特征,从其装饰的一致性,来排比莲花尊的发展及演变,重 新探讨其时代覆莲罐出现时间多集中在南北朝至隋代,与莲花尊的出现时间保持一 致性从类似莲花壶、覆莲罐的装饰造型特征,从其装饰的一致性看,它 们的产生时代是比较一致的,或可以说是相当接近的因此,可通过纪年 墓莲花尊或覆莲罐相互比较论证,考订部分无纪年材料墓葬出土的莲花尊 及传世或流散的莲花尊时代一)南朝莲花尊南朝的以武昌526号墓莲花壶为早,初具莲花尊雏形南京对门山墓莲花尊(或称壶),发掘者认为该墓时代约为梁普通二 年前后一段时间,而按宿白所排出的武昌地区莲花尊演化图,武昌526号 墓“莲花尊”排在武昌193号墓(齐永明三年墓)前南京对门山墓这件 莲花尊介于武昌526号墓和193号墓Z间,口底外侈,装饰渐趋华丽而不 及永明三年莲花尊从对门山墓石马、莲花尊以及墓葬形制来看,对门山 墓葬年代可上推到齐甚至刘宋后期南京宋家境莲花尊介于对门山莲花尊 与武昌193号墓之间武昌何家城墓莲花尊装饰不及灵山大墓繁丽,时代早于灵山墓。

      南京灵山大墓岀土两件莲花尊,可惜墓中没有出土纪年材料南京燕 子矶发掘一座梁普通二年(521年)墓,墓葬结构与灵山大墓略同,因此 普同二年即可为确定灵山大墓的绝对年代提供重耍佐证武昌钵盂山2件造型与南京灵山大墓出土两件莲彳乞尊相似,但口沿下 无双横耳,且使用了隋代流行的戳印花饰,因此时代稍晚可能属南朝末 至隋代产品隋代后莲花尊消失,演变为盘口莲花尊或壶1980年江西瑞昌市大屋 周村岀土的盘口莲花尊,腹中还见雕凸雕莲瓣一周,上下各刻莲瓣纹一周 安徽合肥市白水坝出土隋青釉莲花壶,从上至腹用戳印花饰工艺饰五层纹 样,腹部为两层变体莲瓣纹夹一层忍冬纹东魏武定八年(550年)磁县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青瓷覆莲罐(图26), 通高25.5、盖高6.5、盖径18.3.罐高20.5、口径10.5、腹径20.7、底 径10cm,罐口直沿圆唇,肩部饰6个桥形系(2个为一组),罐上腹的一 周覆莲瓣翘出,平底,特别是半球形盖面饰凸雕莲瓣两层,中为方形钮, 状若盛开的莲花盖与景县封氏墓群、南京灵山大墓出土的莲花尊盖相似 可似为同一时期产品那么这类莲花尊的年代下限应在北齐天保元年(550 年)、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前后一段时期。

      北朝至隋莲花尊1、青瓷莲花尊 前述景县封氏墓群,出土墓志从最早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封魔奴 墓志铭,至最晚的为隋开皇九年(589年)封延之妻崔氏墓志铭岀土物莲花尊的具体墓葬是凭数十个挖掘者数年后的记忆,恐不准确而且已无 法分清这4件究竟那2件岀自封子绘墓,那2件出自祖氏墓封子绘于河 清三年九月卒于京师,四年二月归窒于先公之旧域(景县),而封氏之妻 于隋开皇三年合葬于旧莹就算村民记忆不误,那么,我们也无法确知是 封子绘还是其妻王氏的陪葬之器又“因祖氏墓墓室中积水没膝,只取岀 一个墓志盖,其余仍埋在墓室内但却取出了莲花尊2件及玻璃碗3件 故宫藏两件均无盖,历博和河北省博所藏有盖据陈万里言:4件均有盖, 2件盖破碎无法复原这么说,有盖的应是祖氏墓出土,如盖破碎,村民 不可能从积水没膝的墓中捞出北朝以景县封氏墓群为最早,上限可能早 至北齐天保元年(550年),下限为河清四年或稍晚这4件是否是北朝牛 产目前还不能确定,目前窑址尚未发现5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硅酸盐化 学与工业研究所将景县出土的青瓷尊碎片作化验分析,结论为:“景县青 釉器,从胎中所含A1203 (26. 94)和Ti02 (1. 17)都高,可以看出是属 北窑系统的,它的化学成分和临汝与汝窑最为接近,但它们的加热胀缩曲 线的形状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