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T-Scan咬合分析系统在口腔医学应用的综合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4982686
  • 上传时间:2021-11-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1.4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T-Scan咬合分析系统在口腔医学应用的综合研究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贵州遵义563000摘要: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对于咬合关系的分析和记录一直是重点 以往用的分析咬合关系的方法包括:咬合纸染色法、蜡片法以及「Scan咬合分 析系统等,这些都是检测咬合关系的方法但是经过临床应用比较发现,T-Scan 系统更显优越性,它能够精确地检测出咬合接触的力和时间及其两者之间的对应 关系,从而对咬合接触情况做动态的定量分析,现已成为口腔研究中一项重要的 咬合分析工具木文就「Scan系统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使用中的综合情况做一概 述,为以后「Scan咬合分析系统更好更有效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T-Scan系统;咬合分析;咬合力;牙合接触T-Scan咬合分析系统,是以计算机分析软件为基础的咬合分析工具, 于1987年由美国Tekscan公司研制,主要由传感器、连接杆、扫描手柄、电缆、 信号转换器、计算机、咬合分析软件组成其中,传感器薄膜为咬合接触的部分, 由导线弯曲交织而成,厚度为仅为0.06-0.1mm,受力时传感器薄膜产生回流电 路并由信号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计算机分析软件记录咬合接触的各项特 征,包括咬合接触点的数目、面积、牙合力中心点的相对位置及其离中线的距离、 牙合力百分比值等。

      自面世至今,其硬件和软件系统历经三代更新2006年 T-Scanlll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逐渐开始应用到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与前两代相比, 该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可自动牛成力学动画,图示更明确,更加直观的反应 咬合接触的过程,同时传感器薄膜的厚度更薄,敏感度更高1 .T-Scan咬合分析系统的特点l.lT-Scan系统的敏感度主要与传感器的结构和性能有关研究表明, 传感薄膜对不同稈度咬合力的反应的敏感度存在差异1.2T-Scan系统的精确性「Scan系统的精确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重复使用次数方面 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且存在不同的结 论Gonzalez等应用「Scan系统对受试者在ICP吋的咬合情况进行4次测量,结 果发现绝大多数牙齿接触点的数目没有显著性差异[1]而安薇薇等在使用同1 枚感应片的2次连续记录结果以及2枚感应片对同一受试者的记录结果中发现, 咬合接触点的数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接触面积和反映咬合力分布的各项指标 则无显著性差异[2]因此,对于其可重复性的灵敏性问题仍存在争议,需待进 一步研究在测量体位方面Makofsky认为头位的变化对早接触的测定有很大的影响,建议 在操作过程中使患者采取平躺体位⑶。

      而安薇薇等在同一吋间对受试者端坐位 和45度仰卧位的ICP进行比较,发现此两种体位下记录到的咬合接触面积和咬 合力分布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4]因此,体位因素对记录结果究竟有无 影响也需进一步研究分析在咬合强度方面从解剖生理角度看,牙周膜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受 试者的咬合强度会影响到咬合接触点的数目和分布学者们认为咬合接触点的数 目和面积在重力度咬合吋明显高于轻力度咬合,因此建议采集记录时控制在中等 咬合强度在工作模式方面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压力模式和吋间模式,压 力模式是系统按不同压力大小和接触点归类为不同的颜色,而时间模式是按牙齿 接触的先后顺序显示咬合接触点和具体时间Gamia等研究发现采用力学模式与 时间模式得到的牙合接触点的数目有差异,时间模式下所得的牙齿接触数目成比 例的高于压力模式⑸,究其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其他影响因素如操作者的手法,患者的配合度等,均可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1.3T-Scan系统的不足 ①测得的咬合力的大小、咬合接触点的数目 及面积等与传感器的敏感度有关,而传感器对不同程度咬合力的反应的敏感度存 在差异;②系统所测得的咬合力数值是一个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而且其承载 的咬合力度有一定限度,超过一定限度的咬合力不能精确测得;③传感片重复使 用会致其灵敏度下降,所测得结果的精确性目前仍存在争议。

      1.4T-Scan系统使用时注意事项①系统所记录的时间与操作时间存 在微小的差异,虽在合理误差范围内,但应尽量做到操作时减少这种误差;② 在 对多个牙合接触情况进行比较时应使系统在同一操作模式下进行;③重复使用传 感器薄膜有可能导致其敏感度下降,因此应避免过多重复使用;④操作时尽量保 持患者体位的稳定性以及手柄支架的标志点正确就位;⑤嘱患者在测量前进行咬 合适应,以便在中等咬合强度下采集记录等2.T-Scan咬合分析系统临床应用2.1在基础科研方面的研究牙合接触情况对判定口颌系统的健康 与否有重要意义,也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胡志刚等应用T・Scan II记录123 名正常颌的牙尖交错位(ICP)最大牙合力情况,结果显示力的中心点分布于后 牙,且ICP咬合是稳定、平衡的[6]Combadazou等建议将「Scan系统、下颌运 动轨迹描记仪与肌电图描记仪联合应用,有助于临床医师确定咬合接触点的分布 和力值、肌肉的活动和下颌的运动等以往甚感棘手的因素[7]因此,「Scan系统 是在咬合情况研究中有效的评价咬合接触的重要工具2.2在修复方面的应用在口腔修复临床中,准确的咬合力分布是修 复体成功的基础和关键,而不恰当的调牙合是导致修复体失败的最常见因素,甚 至还会导致相关颍下颌关节疾病的发生。

      目前临床常用的咬合分析方法如蜡片法、 咬合纸法等对确定牙合关系及指导调牙合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这就需要口腔医师 丰富的临床经验,然而对于一些口颌系统复杂的病例却难以保证最后修复体的质 量和效果「Scan系统恰恰能弥补这种不足,使医师及吋在「Scan系统指导下 精确调牙合以减少修复体失败率oOlivieri等用「Scanll对全口义齿进行调牙合后 发现•义齿的稳定性明显增强⑻Kalaehev使用T・Scan II对22名固定修复的患 者进行咬合分析并指导调牙合,观察6年后发现,患者双侧咬合力分布均匀,达 到了稳定的、理想的咬合状态[9]2.3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 在临床正畸治疗中,正确的分析并记录患 者的咬合接触关系是保证正畸治疗成功的基础Fihchev等用「Scan III对42例安 氏I类青年志愿者进行咬合分析,并用咬合蜡片和硅橡胶记录在正中咬合吋牙齿 上的应力分布位置,结果显示三种方法所记录的位置一致,揭示了正常牙列磨牙 咬合接触情况[10]林叙等采用「Scan II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II类1分类 受试者进行检查,结果发现该人群具有一定的ICP稳定性,而肌位、牙位的一致 性与牙弓后段宽度的协调性有关,与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牙牙合形态异常无关[11]。

      据此,T-Scan系统可为正畸患者提供术前和治疗后的咬合检查记录并客观地评价 其疗效2.4在种植义齿方面的应用种植体的长期稳定性是种植体修复成功 的保证有学者研究表明,种槓体所承受的咬合力是影响其长远效果的重要因素 种植体周围没有牙周膜,对咬合力的敏感度较天然牙明显低,无生理性移动度, 在受力吋无缓冲作用,若咬合力过大,则可导致种植体周围骨丧失、固定螺丝松 动及牙体折断等,最终导致种植体修复的失败,因此降低种槓体所承受的牙合力 是其成功的保证[12]目前,已有学者通过应用「Scan系统分析种植体与天然牙 在承担咬合力吋的受力吋间差异,提出了咬合时间(力)段(即种植体咬合吋间 延迟)的概念,在种槓体与天然牙均存在的混合牙列可采取种槓体延迟负载的设 计模式,咬合吋天然牙先接触约0.2-0.3S后种植体义齿再接触,补偿种植体与天 然牙移动度的差别,避免了两者同时咬合接触使种植体妨碍天然牙受压完全沉入 牙周膜,而致咬合力过分集中于种植体导致失败[13]2.5在治疗颖下颌关节疾病中的应用 颖下颌关节病是口颌系统常 见多发性疾病,牙合因素在颍下颌关节的发病机制中往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王琛等应用T-Scan系统研究发现,颍下颌关节紊乱患者(TMD)咬合力中心点 距中线的距离明显较正常者的偏离,且大部分患者在咬合接触的过程中均存在不 同程度的正中牙合的早接触及侧方牙合的牙合干扰[14]。

      通过「Scan系统的分析, 精确显示TMD患者咬合接触过程中存在的早接触及牙合干扰点的位置,指导临 床医师调牙合从而降低或消除牙合因素的影响,起到辅助TMD治疗的作用2.6在磨牙症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许多学者认为,磨牙症的发生 与异常的咬合接触有着密切关系,张静露等用T-Scan II系统对23名磨牙症患者 与13名对照者分别进行正中、前伸及侧方牙合的咬合检查,发现平衡侧牙合干 扰可能是与磨牙症有密切关系的重要的因素[15]o2.7在隐裂牙调牙合治疗中的应用 钱蕴珠等应用T・Scan II系统对20例上颌第一•磨牙隐裂的患者进行咬合检查,发现不均衡咬合与牙合干扰是引 起磨牙隐裂的重要因素[16]o以「Scan系统为指导准确对隐裂牙的咬合关系进行 调牙合以消除牙合干扰,可减缓或阻止隐裂磨牙发展加剧2.8在牙颈部微裂控制中的作用有学者研究发现,侧方咬合吋侧向 作用力往往是牙颈部微裂的重要因素[1刀通过应用T-Scan系统为指导进行调牙 合,减小颈部微裂牙侧方咬合时的侧方作用力以及缩短侧向作用力作用的吋间, 可缓解牙颈部微裂的进展以保护牙体2.9在定位疼痛牙并调牙合中的应用对于不适当咬合力引起的患牙 疼痛,又无法明确找到引起疼痛的牙齿,可利用T-Scan系统对相应牙齿接触点 进行辅助定位,并以其指导调牙合,减少或消除激惹疼痛的接触点和力度以缓解 疼痛。

      2.10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采用T-Scan系统的压力测量和弹力传感相 结合的装置,或者与下颌运动轨迹描记仪与肌电图描记仪等联合应用,可以对口 颌系统相关肌群的受力进行评估,为正确诊断口颌系统疾病提供指标和依据综上所述,T-Scan咬合分析系统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咬合测量分析 工具,尽管还存在一些有争议的方面,如传感片多次使用后所测结果的准确性、 接触点的数目与牙合力大小的相关性、系统工作模式的以及患者测量体位对所测 结果的影响与否等,其在口腔临床及基础研究多年的应用中已显示出其他常规咬 合分析工具不能比拟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T-Scan也处在不断的更 新换代之中,缺点日渐减少,优势愈加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Gonzalez SO, Garrido GVC, Gamia CA.Study of occlusal contact variability within individuals in a position of maximum intercuspation using the T-Scan system[J].J OralRehabil, 1997, 24 (4): 287-290.⑵安薇薇,王邦康,白玉兴.T-Scan II咬合分析仪记录结果可重复性的临床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06, 14 (2): 112-115・[3]Makofsky HW.The in flue nee of forward head posture on dental occlusion[J].Cranio, 2000, 18 (1): 30-39.⑷安薇薇,王邦康,H玉兴.T-Scan II咬合分析仪记录结果可重复性的临床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06, 14 (2): 112-115.[5]Gamia CA, Gon zolez SO, Garrido GVC.A nalysis of two methods for occlusal con tact registration with the T-Scan system[J].J 0ral Rehabil, 1997,, 24 (6): 426-432. ⑹胡志刚,程辉,郑明,等.正常冶牙尖交错位咬合平衡的定量研究[J]・中华口 腔医学杂志,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