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炭翁》教学设计.docx
3页《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领会诗所表达的中心2、通过讨论,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3、反复诵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2、难点: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 自学导入1.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2.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3. 字词过关骑 敕 叱鬓 辗 辙将 系二、 整体感知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3、 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三、品味诗句1.示例一: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花白,十个指头就如乌炭一样黑诗人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外貌,抓住三个部位(脸、鬓、手)、三种颜色(脸是焦黄色,鬓发是灰白,十指是乌黑),形象地描绘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劳动的艰辛,一是年岁已老后一句中,“苍苍”与“黑”形成鲜明对照2.示例二: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卖炭翁年老体衰,却仍不得不在深山从事繁重艰辛的体力劳动,究竟是为什么?这两句作了回答这一问一答,让文章不显呆板,文势跌宕起伏其贫困悲惨的境遇已经说明了生活的不幸,然而不幸还不止这些因此,这又为下文作了铺垫3.示例三: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然而却“愿天寒”,只因为他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卖炭得钱”上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艰难的处境和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深深的同情,不平之感,自在不言之中四、疑难解惑1、 “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 “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3、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4、 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五、感知小结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思路点拨从文章的描写入手,通过学习对比,去理解人物、作者,是本堂课的教学思路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感知文本部分可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富实效结尾的表格可以作为作业,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作业1、 解释加点词:(1)伐薪烧炭: (2)何所营: (3)心忧炭贱愿天寒: (4)手把文书口称敕:(4)回车叱牛: (5)惜不得: (6)系向牛头充炭直:2、本诗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