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7 第2课 近代物理课件.ppt
17页第2课 近代物理,题型一、光电效应,例1 (2015·新课标Ⅰ)在某次光电效应实验中,得到的遏制电压Uc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若该直线的斜率和截距分别为k和b,电子电荷量的绝对值为e,则普朗克常量可表示为________,所用材料的逸出功可表示为________.,►变式训练 1.(2014·广东高考)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 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 C.改用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 D.改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题型二、原子的能级与越迁,例2 如图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对于一群处于n=4的氢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群氢原子能够吸收任意能量的光子后向更高能级跃迁 B.这群氢原子能够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C.这群氢原子发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为10.2 eV D.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变式训练 2.一个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该氢原子(B) A.放出光子,能量增加 B.放出光子,能量减少 C.吸收光子,能量增加 D.吸收光子,能量减少,解析:氢原子能级n=3比n=2的能量大,故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要放出光子,氢原子的能量自然要减少.,题型三、原子核衰变、半衰期,例3 (2015·山东高考)14C发生放射性衰变为14N,半衰期约为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其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解析:因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则可知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半衰期,即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为5 700年,选项A正确;12C、13C、14C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于质量数不同,故中子数不同,选项B错误;根据核反应方程可知,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电子,即发出β射线,选项C正确;外界环境不影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D错误;故选AC. 答案:AC,解析:衰变过程中放出的电子是由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而成的,不是核外的电子,A错;经过60年后,有的0.75原子核发生了衰变,土壤中仍含有铯137,B对;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无关,C错;质量亏损是核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差,D错.,题型四、核反应方程,解析:本题中考查了原子物理的基础知识.题目中有原子物理的两个核反应方程,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规律,由第二个核反应方程得到X为中子(n),选项A正确;再由第一个方程得到Y质子数为3,质量数为6,则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3,选项B错误;两个核反应都产生了能量,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一定有质量亏损,选项C错误;氘和氚的核反应是核聚变反应,选项D正确. 答案:AD,解析:α衰变是指某一原子核自发的变成另一种原子核,并放出α粒子的过程.可以很容易的选出B正确;A选项为人工转变方程;C选项为轻核聚变;D选项为β衰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