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1.4《宗教改革》素材(旧人教版高二上).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06657910
  • 上传时间:2021-11-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第四节宗教改革素材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会天主教是与东正教、新教并列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 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392年,罗马帝国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由于政治区划和语言、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庞大的罗马帝国全境在事实上一直分为东、 西两部分基督教从3世纪以来,也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派西派以罗马为中心,传播于高 卢、意大利和北非迦太基及其以西地区,通行拉丁语,又称拉丁教会东派散布在马其顿、 希腊半岛至埃及及其以东地区,通行希腊语,又称希腊教会330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 一世设东都于拜占廷,并将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此后,君士坦丁堡教会在东部教会中渐居 首位,与西部的罗马教会对峙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6世纪,罗马主教在罗马城建立 政教合一的统治,并扩大统辖范围,进一步提高罗马主教的权力;拜占廷皇帝杏士丁尼一世 自称为教会元首,使东部教会依附于国家政权,并不承认罗马教皇为教会最高首领,东、西 两派裂痕日益加深1054年,东、西部教会正式分裂东派自称正教(东正教),西派自称 公教公教一词源自拉丁文catholica,原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

      天主教日称是惟 一的公教,并以罗马为中心,故又称罗马公教16世纪传入中国后,其信徒所崇奉的神称为 “天主”,故在中国称天主教,或音译为“加特力教”自9世纪中期起,教会统治阶层日益腐化,经济上横征暴敛,欺诈盘剥;许多教皇软弱 无能,威信急剧下降以后教皇又与世俗王权进行了长期的夺权斗争,13世纪初,教皇权势 臻于鼎盛但是,14世纪教廷势力急剧衰落,到15世纪初期,教皇威信降至最低点16世 纪的宗教改革运动,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新教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 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结束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腐败的天主教会天主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巨大国际中心,它把整个封建西欧联合为一个庞大的政治体系 多少世纪以来,它的权势和财富在增长,它的腐败也在随着加深15世纪后半期,英、法、 西班牙等西欧国家都走向中央集权,逐渐摆脱教皇的控制罗马教廷的收入越来越减少,就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15世纪末16世纪初已经达到不能容忍的地步教会贪污受贿,敲诈勒 索,裙带关系有增无己,出售神职习以为常它设立了许多挂名的或闲散的官职,专供出卖 据统计,单是在1520年,就有大约两干个官职是卖出去的天主教会变成了一个腐朽的官僚 机构。

      教会各级上层人士都过着奢侈淫佚的糜烂生活瑞士一个主教不但对教士的放荡犯罪 行为放任自流,而且向他们按私生了的数目收款,名为实行惩罚,实为中饱私囊,由此得了 一大笔钱在法国,有的教士竟然把自己的住处变成赌窟在意大利,有的教士为了侵吞病 人财产,竟与医生合谋毒死病人教皇英诺森八世在位时(1484-1492),有人问他的一个 大臣:“为什么犯罪的人不受上帝惩罚?”这个大臣竟公然I口I答说:“上帝不愿罪人死去, 愿意让他活着出钱教会还出卖“免罪符” 纸空文,胡说只要买了它,就能免罪,死后就能升入天堂教会的丑闻和聚敛行为不胜枚举,引起社会上的极大愤慨在四分五裂 的德意志,教会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挠统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为重要的搜括对象流入 罗马教廷的财富每年达30万金币,人们称德意志为“教皇的奶牛” o二、宗教改革的经过和意义赎罪券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之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谁想要重新获得,必须悔罪做 善功以赎罪,这样才能获得“免罪罚”天主教还认为,每个人的能力有限,须靠耶稣救赎 之功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是无限的,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劳,形成 了教会的“功劳宝库”个人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补之。

      教皇和主教对教徒施行“大赦”,即以此说为依据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 逐渐演变成出作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这成了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16世纪60年 代,您卖赎罪券的做法被废止,但免罪罚的原则仍保持不变宗教改革前夕的德意志十五六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也出现了手工工 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方 的一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 方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 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在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 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经济的分 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I•分复杂,矛盾的 集中点就是天主教会在德意志,教会和世俗诸侯掌握着最大的权力他们的领地俨然是独立王国,但是他们 之间也有矛盾世俗诸侯不满德意志教会的横行无忌,他们不但反对财富流向罗马,还觊觎 教会的巨大财产骑士阶层已经口渐没落。

      随着火药和步兵作用的增大,他们的地位己经大 大下降,收入不多,甚至债台高筑他们既反对诸侯的专横跋扈,也嫉视教会的富有市民 阶层,即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新兴的工场主,受教、俗诸侯的压迫,他们反对对发展经 济的限制,不满意教会的特权,嫉妒它的财产,想把送给教会的钱用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他 们当中的激进派要求用“廉价教会”来代替想尽办法压榨勒索的封建教会城市中的平民群 众,如破产的手工业者、帮工、I」工、广大农民,生活十分困苦境况尤其悲惨的是农民 农民遭受着教、俗封建主、商人、高利贷者的层层盘剥,肩负着什一税、地租、人头税、战 争税、死亡费、结婚费、财产转移费和劳役的繁重负担,面临着挖眼、割鼻、截指、断手等 刑罚的威胁他们燃烧着对教、俗封建主的怒火15世纪末,秘密组织“鞋会”在南部一带 的农民当中发展起来农民在旗帜上画着一只鞋了,表示决心和穿长靴的贵族对抗一些地 方性的起义已经在不断地爆发教士集团内部情况也不一致上层人物行为堕落,生活腐化, 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低级教士出身平民,收入微薄,生活接近普通群众他们对于上层人物 同样心怀不满,自己也想分享教会产业因此,德意志的一切社会矛盾都围绕着教会剧烈地 发展着。

      教会统治集团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一场风暴正在脂酿之中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16世纪初,马格德堡大主教又当上了美因兹大主教由于兼任高级教职违反教规,他准 备为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送给教皇利奥十世一笔款项,贿赂教皇不过问这件事为此,他 向经营银行业的富格尔家族借了债事后他又与教皇密商,靠贩卖免罪符来凑集一笔钱,一 半用来还债,一半交给教皇于是教皇借口修缮圣彼得大教堂,让他在所辖的教区之内贩卖 富格尔家族的代表也随同贩子们出发推销免罪符的老手、教皇的使者特兹尔一路兜传,还 无耻地宣称:“只要买主的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他已死家属的灵魂马上就从炼狱飞升天堂 他们骗到不少的钱,但同时却招来一片非难和愤懑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特兹 尔兜传到维滕堡附近的时候,他们的活动受到了阻挠1517年10月31 口,维滕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1483-1546)在维登堡教堂门上 贴出了《九I-五条论纲》,就免罪符问题提出异议,要求进行争辩马丁 •路德曾在爱尔福 特大学学习,后来又在维滕堡大学学习和任教,熟悉人文主义思想他曾长期思索过“灵魂 得救”的问题,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 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日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 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 规定的一套繁瓣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

      他 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关于“廉价教会”的要求他在论纲里说:教皇无权免罪,他只 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符券贩卖者们宣传教皇的免罪符能免除对人的一切处罚是 错误的;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 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他还指出,符券贩卖者们关于免罪之道所作的胡乱宣传,会使哪 怕是有学问的人都难以回答世俗人士的流言蜚语和尖锐的质问,从而影响人们对教皇的尊敬, 比如说,他们会问:既然教皇比当代最富有的人还富有,为什么他不拿自己的钱财来修缮圣 彼得大教堂,而要用贫苦的信徒们的钱财呢?等等路德提出论纲的时候,并没有要同教皇决裂,也没有想到要发动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 是事出意料,论纲立即在德意志,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议论纷纷尖锐的社会 矛盾使论纲成为燃起一场斗争的导火线,路德本人也成了这场斗争的发动者路德得到社会上的广泛拥护,他的态度逐渐坚决但是教会方面不甘罢休1519年夏, 双方在来比锡展开一场论战维滕堡大学的校长亲日护送路德前往,还有二百名学生执戟带 盔充当下队会上,路德不但揭穿免罪符的欺骊性,还进一步否认教皇统治基督教徒的权力 从此路德举起了反对罗马教皇的旗帜。

      1520年6月,教皇发布敕令,宣布路德的论点是异端 邪说,限令他在60天内撤|口|他的主张路德不予理睬时限期满,维滕堡城里点起了庆祝营 火路德当众把教皇的敕令扔进火里1521年1至5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 斯召开帝国议会,要路德到会上承认错误路德在4月18日作出答辩,他说:“我现在不会, 将来也不会撤销任何事情,因为违背自己的良心而行动,是既不安全又不诚实的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不 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除了皇帝、高级教士、部分诸侯和掌权的城市贵族反对改革以 外,在要求改革的势力当中很快就分裂为两个集团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侣议建立新的教 会,主张用早期的、比较简单的基督教会来代替己经封建化和官僚化的教会;主张教会脱离 罗马控制,取消复杂、森严的教阶制,取消繁缠的礼拜仪式,把教会土地收归国有路德反 对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 裕的手工业者、商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随着改革运动的进展,人们按照 对社会改革的要求提出了日己的主张,形成较为激进的另一派,他们的代言人是托马斯•闵 采尔。

      加尔文加尔文(1509—1564)是瑞士宗教改革家,新教加尔文宗创始人他生于法国16世纪 30年代,他参加巳黎的宗教改革运动由于法国政府对新教徒的迫害,他逃往瑞士,发表其 主要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从40年代起,他在瑞士口内瓦领导宗教改革和市政工作他 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 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 面与路德宗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但加 尔文还主张“预定论”:认为人的得救与否,贫穷与富贵,早已由上帝“预定”加尔文宗又称归正宗,“归正”一词译自英文reformed,意指经过改革复归正确胡格诺战争胡格诺战争是1562〜1598年间法国新教胡格诺派和天主教派之间的战争,具有下层的宗 教改革运动和封建主内江相交错的双重性质战争期间,曾发生圣•巳托罗缪惨案1572年 8月24 口(圣•巳托罗缪节)的前夜和凌晨之间,巳黎天主教徒乘胡格诺派的领导人为议和 而齐聚于巴黎之机,10胡格诺派发动突然袭击,杀死胡格诺派二千多人,暴行登延至各省, 胡格诺派五万多人被杀。

      战争重起,愈演愈烈,法国四分一五裂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南特 敕令,战争才告结束敕令规定天主教仍为法国国教,但胡格诺派享有信教自由和政治、经 济上的平等权。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