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爱情:论《情书》的追忆诗学.docx
11页发现爱情论《情书》的“追忆诗学” 姚 亮内容提要:在对往事的追忆中,各种隐秘和真相渐渐浮出水面随着这些发现的到来,个体生命被改变岩井俊二的“追忆”诗学以追忆为手段,让生命与历史连接,重新审视失去的时间,让生活的真意完整显现Keys:《情书》 岩井俊二 追忆 陌生化作者简介:姚亮,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让岩井俊二风靡亚洲的电影《情书》讲了一个“简单纯粹”的故事:藤井树在一次登山事故中丧生,未婚妻博子无意中在他的相册里发现他中学时候的地址,于是写了一封“哪儿都寄不到的信”,因为藤井树的家“已经成为国道的路基,信是绝对寄不到的”但是博子竟然收到了回信!随着信函的往复,对方渐渐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叫做藤井树的女子,跟博子的未婚夫同名,曾经是中学同学博子出于对未婚夫的思念,请求她将所知道关于男生藤井树的一切告诉自己在她的回忆中,另一个爱情故事抽丝剥茧地呈现:原来少年藤井树悄悄地爱着这个同名的女生,而博子本人竟全然不知要不是博子的来信让她回忆那些独属他俩的往事,恐怕她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曾被一个男生那么古怪而执着地爱着——多年以后,他似乎仍未忘情,他一见钟情的未婚妻博子跟女生藤井树很像,也许正如他妈妈所言:“男人会照初恋情人的相貌找女朋友。
一、隐秘的初恋:只是当时已惘然岩井俊二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电影、文学、音乐、广告诸领域均有不俗的成就,《情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作:几乎在同时发行三个版本——1995年2月,漫画《情书》上架;3月,小说《情书》发行;3月25日,电影《情书》上映[1]按常理,我们可以推断应该是先有文字的底本,再有电影、漫画的改编;当然也不排除,在后两者的创作过程中,他也反过来完善文字,也就是后来的小说版本从完成的小说和电影来看,二者非常契合,不像大多数改编,总是会“丢掉”或者“溢出”,《情书》的小说和电影两个版本有着惊人的一致下面讨论电影时,我们也会援引小说的文本,两相对照,会更加清楚鉴于大众对电影版《情书》已经非常熟悉,这里不妨先简单看看小说对故事的安排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7章)铺叙比较平淡,讲述博子的小“阴谋”——寄往天国的信——得到回应,进而消弭通信双方的疑虑、建立信任第二部分(8—11章)是故事的主体,层层深入、叙述紧凑:博子请求回信者女生藤井树讲述男生藤井树的故事,两个藤井树的过往随着追忆慢慢展开,男生藤井树的性格和形象丰满起来第三部分(12章)是高潮也是结局——发现爱情:那段深藏的暗恋在博子的猜疑、中学生们“寻找藤井树”的游戏以及女生藤井树对回忆的体验中摘去面纱,《追忆似水年华》的借阅卡上“中学时代的我(女生藤井树)的画像”——这封沉睡的情书——无言地印证着所[来自WwW.L]有的期待。
这个貌似“简单纯粹”的故事巧妙地演绎了四个人的三段爱情故事,然而,更确切地说,电影真正要讲述的只是其中一段,另两段仅仅是引子和陪衬首先是博子和藤井树的爱情那个对她“一见钟情”的藤井树逝去后,她陷入深深的思念之中,两年之后仍然如此然而,在藤井树两年祭日那天,她的思念中生出一丝怀疑,因为藤井树的母亲告诉她,他的相册中有个女生很像博子,“说不定是他的初恋情人”,理由是:“男人会照初恋情人的相貌找女朋友” 博子听了很难受:“像的话……我就不能原谅他”,因为“他说对我是一见钟情”,结果“我被他骗了” !于是她要追查真相这便是整个故事的引子她的追查[来自wwW.L]引出了一段尘封的初恋——两个“藤井树”的故事这印证了她的猜疑,然而却是她所不愿意看到的不必怀疑藤井树对她的爱,但是,当她发现自己的爱情后面阴影幢幢,甚至自己有点替身的味道时,她必定不好受因此,她获悉这一切后,跟秋叶到藤井树出事的山里,终于下定决心向藤井树告别——她一直跑到雪地中央,然后,放声大喊:“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你—好—吗?我—很—好!”喊着喊着,泪水噎住了喉咙,发不出声来了博子哭了,简直像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2]她的自问自答里包含着祝福,意味着放下痛快的大哭宣泄着曾经的委屈,也表示着和解让过往的真正过去,不再纠缠,生活在继续其次是博子和秋叶的爱情秋叶喜欢博子在先, 在他第一次约博子的时候, 藤井树也在不过秋叶还没开口, 就被藤井树抢了先(这一段在电影里是通过博子与秋叶的谈论侧面叙述出来的)——“渡边小姐相信一见钟情吗?”“一见钟情?什么样的?”“请做我的女朋友吧!”鉴于这种状况,“失意的秋叶祝福这两个不可思议的人”,“自己给短暂的爱情打上了休止符 藤井树去世后, 秋叶重新追求博子但博子一直陷在对未婚夫的思念中,对秋叶没有明确的表示秋叶陪着博子追寻藤井树的过去,还为她出谋划策没想到追寻的结果竟然偏偏成全了他们:博子终于下定决心告别过去,走向新的生活博子和藤井树的爱情是一个引子,用以引出藤井树的青涩初恋;博子和秋叶的爱情则是一个陪衬,穿插在对两个“藤井树”的爱情故事的追索中这段初恋的讲述者乃是个不知情的当事人,通过博子的追问和女生藤井树的回忆,以及一群中学生的游戏,她才渐渐弄清楚,原来自己曾经置身一段美好的故事中,然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颇令人扼腕在女生藤井树的印象中,男生藤井树是个“怪人”。
因为同名,他们常被同学捉弄,以至于她十分讨厌这个家伙,认为自己的中学生活因为他而变得暗淡他喜欢画画,当图书管理员却不整理图书,只喜欢在空白借阅卡上写“藤井树”这个名字;他拒绝她介绍的女朋友,初三开学前请她代还《追忆似水年华》,然后就转学了这几乎就是她关于男生藤井树的全部印象随着她的回忆,博子不断证实着自己的猜疑:他暗恋着女生藤井树为了给博子拍学校的照片,女生藤井树回到母校,碰上一群中学生,他们中间正流行着一个“寻找藤井树”的游戏,也就是寻找只签有“藤井树”三个字的借阅卡但她否认是自己签的,所以一个女生问:“是别人签下了学姐的名字?”因为他们不知道有个男生藤井树学生们热火朝天的猜测和议论让她脸红了,这更加坚定了学生们的想法但是,此时她还是认为这只是个误会有一天,学生们送来了新发现的一张卡片,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张卡片应该送还本该拥有它的人” 那是《追忆似水年华》的借阅卡,学生们嚷着让她看背面,于是真相大白——我不明就里,漫不经心地把卡片翻了过来我无话可说了那是中学时代的我的画像我突然发现,他们正津津有味地偷看我的表情我一面佯装平静,一面把卡片揣到兜里然而不凑巧,我喜欢的围裙,上下没有一个兜。
这也是电影的最后一幕,小说至此亦戛然而止,却韵味悠长女生藤井树被置于微微窘迫的喜剧效果中,可以想象她心中涌起的讶异、欣喜,还有一丝淡淡的惆怅作品以《追忆似水年华》作为关节,把夹在里面的借阅卡作为情书,以此标记那段隐秘的情事,从而以普鲁斯特的哲学暗示读者:往往是在对过去的追寻中,我们才真正体味到生活,发现隐藏的爱情,发现错过的美,以及生命的真谛对于博子而言,也是在追忆中发现真相,跳出情感的“捆绑”,终于放下过去,迈向新的生活二、华丽的编织:爱情三部曲如上所述,三段爱情相互映衬而合演了一折“发现爱情”的好戏,这是三个故事在平面上交汇而织就的一匹斐然美锦但故事并不就此止步——表层叙述中扮演配角的故事,在深层次里与初恋故事比肩排列,从而越向深度的组合,构成一个爱情发展过程的隐喻,这便是“发现爱情”的另一重含义下面试析之两个“藤井树”的爱情是恋爱双方对对方以及爱情的初步印象——在电影中,男生藤井树暗恋女生藤井树,刻画得深入而精彩;但是女生藤井树并未意识到他的爱恋这里巧妙抽取恋爱初期的两种极端情况——一方的自作多情和另一方的全然不察——来暗示爱情开始的情形另外,在电影中,对这段爱情之始的情形的讲述也最为隐蔽,它是通过一层层的追溯和回忆慢慢剥离出的。
也许这个安排本身就暗示着爱情的苗头隐蔽难察的性质博子与男生藤井树的爱情算是爱情中双方正式接触阶段男生藤井树因为对初恋难以忘怀,而又恰好碰上长得像初恋女友的博子,于是“一见钟情”,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那一段暗恋的延续电影从侧面透露出他们进展良好比如,博子在藤井树去世两年后仍对他念念不忘,甚至写信追寻他过去的点滴由此不难想见她多么爱他而他,也必定是爱她的这段爱情,如果放在一般情形下,比如藤井树不死的话,应该说相当和谐但是,它却潜伏着危机和阴影因为,藤井树爱上博子不排除“移情”的可能,并且有事实为证;不否认博子真爱藤井树,但是当她发现被欺骗的时候,当她发现自己被当成“替身”的时候,当她发现他那么执着地爱着女生藤井树的时候,她只好放手,同时也释然:也许他们的爱情并不那么纯粹,一开始就建立在某种错觉上因此,才有了最终秋叶和博子走到一起的故事秋叶跟博子的爱情是一段成熟的爱情,是经过酝酿、思考、相处和选择后的成人之间的情感在故事中着墨不多,但它是一个叙述的线索,贯穿始终秋叶在藤井树之先喜欢博子,但在初次约会时被藤井树捷足先登了他只好为朋友祝福藤井树殁后,他重新追求博子但博子一直未能忘情,直到她找到全部的真相,明白了整个故事的始终,才坦然地放下过去,走向秋叶。
虽然如此,这段爱情中的秋叶绝不是替身,也不是一时的将就,而是她郑重思考后的情感归宿因为在藤井树去世后的日子里,秋叶一直在追求她,她也深深喜欢着他,从电影开头部分的描述可以知道;而她当时还没有从过去中走出,没有完全放下,还不想仓促开始另一段爱情因而他们这段爱情是一个好的归宿如果说第一阶段爱情充满着浪漫,曲折幽隐,令人神往惆怅,是叙述的重心,因而浓墨重彩地铺排演绎,那么第二阶段爱情则充满激情,在美丽的青春岁月中燃烧,但是故事并没有正面描述它,只是通过博子事后的沉湎、深深的追忆和一个反常的举动(写信追寻爱人的过去)从侧面来彰显它的美好和炽烈第三阶段爱情,则是激情过后的沉静,是岁月磨洗后的坦然与智慧,有着圆润的光泽和厚实的内容,是人生的常态,同样着墨不多,只是穿插于主干故事中这样的安排乍看起来,是对第一段的强调和突出,似乎电影只是为了讲述这一个纯粹唯美的故事但实质上,也许它还兼顾和深蕴着另一层暗示:爱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或浪漫飘渺,或激越刻骨,或沉静圆润波澜不惊因而采用了不同的叙述方式来安排和表现就像绘画,借助光影的明暗和色彩的浓淡展现无穷的变化;如同音乐,黄钟大吕和高山流水各有所重而意趣万殊。
一言以蔽之,电影在显在的层次上讲述了一个简单纯粹的唯美爱情故事,以及作为映衬的其他两段爱情,而在内里则深藏了一个完美的爱情程式:从初恋到热恋到成熟显在层次的三个故事或明或暗亦点亦染织就一匹灿烂斑斓的美锦,潜在的隐喻宛如精致的骨架,为这匹五彩的锦所包裹;二者明暗配搭表里默契,巧妙地注解着生命与爱情的秘密三、追忆:“陌生化”诗学一段追忆,揭开多重发现:隐秘的初恋,“一见钟情”的真相,爱情的程式,甚至日常生活的本相恰如木心先生所言:“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108)在时间之流中,众生通常是浮萍一般匆匆而去,并没有真正地“活”过,更谈不上完成,因为缺少对生命的深刻领悟和洞见譬如女生藤井树,与男生藤井树同学数年,不知道自己被他暗恋;博子被当作替身不自知,未婚夫去世三年依然深陷情网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是在追忆中,一切才浮出水面卢梭也是在晚年回忆年少轻狂的时候才明白了当年那些不可思议之举的原因,比如他偷了主人的丝带被发现,情急之下栽赃给一个友善的姑娘,写《忏悔录》时他才明白那是“出于对她的友情”(74),因为他心里时刻想着她,所以情急之下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她散文家毛喻原也在《再见冬妮娅》里面对他与中学心仪的姑娘相处时的很多怪异行为(毛喻原)做了精彩的分析。
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些体悟。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