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2羚羊木雕同步学习.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7163370
  • 上传时间:2017-09-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2 羚羊木雕 同步学习22 羚羊木雕张之路【作者简介】 张之路,1945 年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诸城1968 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后,曾在中学执教十年1976 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编剧兼文学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魔表》《傻鸭子欧巴儿》《暗号》及同名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集《题王》《惩罚》《空箱子》《在楼梯拐角》《静静的石竹花》,中篇小说《螳螂》《有老鼠牌铅笔吗》,中篇童话《还魂记》《我和我的影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坎坷学校》等《第三军团》先后获中国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 【题目解析】 这是一篇包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写作上独具特色的记叙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并向我们提出问题:父母应该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孩子应怎样既尊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的友谊?进而向我们提出:金钱与友谊哪个重要?标题是编者加的,原意是“反悔”本文刊登在 1984 年第 10 期《东方少年》上 【整体把握】 一、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 1—15 段)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我”很伤心。

      第二部分(第 16—23 段)插叙“我”与万方之间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径会伤害孩子之间的感情 第三部分(第 24—25 段)用奶奶反衬爸爸妈妈,批评他们的不良行径,奶奶当不了家,事情无可挽回 第四部分(第 26—38 段)“我”被逼无奈,要回了木雕虽然得到了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得反悔使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二、文章主旨 本文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场家庭矛盾,赞美真诚无私的友爱,批评重财轻义的思想,呼吁父母要理解尊重孩子纯真的感情,尊重他们的选择和人格同时也说明我们做事应与人商量,考虑周全些本文写了少年朋友之间的真挚友谊,也写了父母与孩子两代人之间的具体矛盾本文的中心意思就寓于这种纯洁的友情引起的矛盾纠葛之中作者用的是少年“我”第一人称,并没有站出来对这一事件说一句话,表明任何态度,但在客观叙事中却有明显的思想倾向 三、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主题深刻,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反映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以小见大,立意深刻,用笔详略得当全文将家长的价值观与孩子的价值观对照去写,发人深省地提出了成人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问题插叙手法的运用,文中写父母逼迫“我”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运用了一段插叙。

      借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情,用“冷冷的”月亮有力地烘托出“我”当时心情的悲凉抓住人物年龄、个性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共写了六个人物,他们的年龄差异很大,性格各异而又栩栩如生 【要点精析】 一、重要字词 抹(mǒ)眼泪      犄(jī)角 手里攥(zuàn)着小刀 逮(dǎi)着玩    逮(dài)捕 树杈(chà)  寒颤(zhàn) 颤(chàn)抖 变得(de)十分严厉  你还得(děi)站两个钟头 怦:形容心跳声 允许:同意 脸颊(jiá):脸蛋 木雕:用木头雕刻成作品 寒颤:因冷而发抖 仗义:讲义气仗,凭借 自作主张: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见决定 不可抗拒: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挡 形影不离:像影子跟随身体,一刻也不分离形容彼此关系极为密切 满不在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二、重点理解 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用“突然”一词,一开头气氛就紧张起来,表现出妈妈的惊慌和“我”的惊吓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 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

      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我”把自己心爱的东西送给最好的朋友,可见他是很重友情的作者褒贬的思想是很明显的   倾向表现的最明显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女儿说明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妈妈根本不考虑女儿的友谊,立逼女儿去要回来,预期的“坚定”,正是固执生硬的表现另一处是爸爸的话:“是的,这是爸爸送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这个话有点自相矛盾,实质上批评了“爸爸”的不是 再从对话的神态、语气、心理描写上也可以看出,作者是同情孩子的在父母一边,是“突然间”“目光紧紧盯着”“十分严厉”“坚定的说”“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孩子一边,是“心怦怦地跳起来”“小声的说”“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低着头不敢看他”“声音有些发抖” “哭着喊了起来”“心里难过极了”可见父母为了木雕怎样伤害了孩子的心 3.第二部分插叙“我”和万芳的真挚感情 在孩子的小天地里,彼此都是真诚无私的友爱这一部分,又涉及两个孩子家长的情节,不要忽视一处是,我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坐在树底下偷偷的抹眼泪为什么呢?因为“又心痛裤子,回家挨说”这就可见父母平日的为人了,只要损害了财务,也不管原因,对孩子就没有好态度,否则孩子怎么会“怕”呢?另一处写万芳妈妈,不但不夸奖万芳的仗义,反而“让她对着墙站了一个小时”。

      万芳也深知“我”的妈妈的脾气,“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再站两个钟头”这些都是批评的笔触 4.第三部分为什么写奶奶呢? 奶奶直到“我”淌眼泪,才憋不住“突然说:算了,这样多不好奶奶很体贴孩子的感情反衬之下,显得爸爸妈妈只知道东西名贵,却全然不顾孩子伤心,这样多不好起初,奶奶“定想说什么,可是,他没有说”奶奶是长辈,说话还有顾忌,因为他知道儿子媳妇的为人,左右为难可见,写奶奶也是为了批评爸爸妈妈的不是 5.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由不理解“我”要回羚羊木雕理解了“我”被“我”父母逼迫的无奈 6.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冷冷的月光烘托心情的哀伤 7.“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为被逼反悔的伤感,为友情的感动 8.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 “我觉得……不光彩的事呀!”揭示了大人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的严重伤害 9.“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义是什么? 孩子对父母做法的严肃质问我”屈从了父母,应该怪“我”,但“我”是迫不得已的,主要怪父母不懂得感情和人格,对孩子采取了简单生硬的态度。

      10.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我”心目中珍视的是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如果当初父母讲明白羚羊木雕怎样贵重,叮嘱女儿好好保管,女儿就不会轻易送人)我”也是有欠缺的(倘若女儿事先征求一下父母意见,也就没事可见,小朋友还不大懂事,凡事应该征求父母意见,可以避免做出幼稚的行为) 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 11.读最后部分,要注意“我”被逼无赖的痛苦心情,作者把这种心情描写得很细腻,思想倾向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结尾,作者同情的写道:“我呆呆的望着他,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就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当然主要是怪父母 总起来说,课文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的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了一个最好的朋友,他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却是重财轻义。

      他们对子女的态度,走了两个极端,“爸爸”舍得把名贵的羚羊木雕“送”给孩子,可是使孩子最伤心的也是他们他们并不重视子女的友谊,不懂的孩子最渴望最珍惜友情,他们疼爱子女却不尊重子女的人格感情 12.本文的中心事件是羚羊木雕围绕羚羊木雕写出了两种人物:一种人物属于成人世界,即上一代人物,有妈妈、爸爸、奶奶、还包括万芳的妈妈;一种人物属于少年世界,那就是“我”和万芳这两种人物通过羚羊木雕的纠葛,各自展示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就是作者在本文中表现人物的最大特点 “我”和万芳这一少年世界的人际交往文中表现出来的这两个少年朋友的情感是纯洁的、真挚的、无私的两人上幼儿园时就形影不离我”的裤子被树杈划破了,两人换了裤子穿这一典型的事例生动地表明了万芳是“仗义”的这一描述十分重要,它表明万芳接受“我”的礼物是“情”与“义”的交换,不是贪财好利的行为有了幼儿园时的概括叙述,又有“换裤子”的典型事例描写,“我”对万芳的羚羊的赠与,就毫不奇怪了我”看到“他特别喜欢”羚羊木雕,是毫不犹豫地“递到她手上”,并说:“咱俩永远是好朋友”可见两个少年朋友是以“友谊”为重的尽管这样,万芳也没有忘记送给“我”一把“弯弯的小藏刀”。

      再看成人世界成人世界里写了四个人物,并不是“铁板一块”爸爸和妈妈是站在一起的,他们都反对“我”把羚羊送人先说妈妈,她对“我”的一系列问话说明了什么呢?她追查羚羊的最初动机是怕孩子拿去卖,怕孩子学坏,这自然是关心孩子当孩子说出是送给最好的朋友时,她反对的理由主要是“那么贵重的东西”,不能“随便送人”;再看爸爸,话虽不多,但重点突出,那就是“贵重的东西”不能“自作主张”从爸妈二人的态度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待这件事的着眼点是:“贵重”,“没有允许”贵重”说明爸妈重的是财物;“没有允许”,说明爸妈强调了家长的威严对于这两点,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反对大人对孩子在一般情况下进行教育,要珍惜财物,特别是送人贵重的礼物,要经过大人的允许,这都无可厚非问题在于,父母没有理解孩子的心情,没有尊重孩子的感情,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是耐心的说服,从道理和感情出发,与孩子心灵沟通,而是简单粗暴、封建家长式的命令,这就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形成了尖锐的冲突了万芳的妈妈也属于此列,甚至比“我”的爸妈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不仅用命令的口吻,而且采取体罚的形式,毫无情理可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