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债经济学课程习题(含答案).docx
11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公债经济学课程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判断题: 1.从公债的产生和进展来看,公债的规模大小主要受到财政赤字状况和社会闲置资金两大经济条件制约和影响T) 2.按可流通或转让性的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和中长期公债(F) 3.从纳税人角度来看,公债是一种誉为“金边债券”或“银边债券”的重要投资工具F) 4.公债的本质是一种公共信用,但不完全等同于公共信用T) 单项选择题: 1.按(C),公债可分为中央政府公债和地方政府公债 A.借债地域 B.借债期限 C.借债主体 D.举借形式 2.按(C)不同,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 A.利率确定方式 B.利息偿付方式 C.借债期限 D.债务本位 3.(B)是指低于债券的面额的价格发行的公债,将来债务人按面额清偿的公债 A.附息公债 B.贴现公债 C折实公债 D.特种公债 4.从(D)来看,公债资金也是一种公共资金,并会产生类似于税收的负担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5.从(C)来看,公债时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与稳定的重要“杠杆”。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6.从(A)来看,公债是政府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 A.债务人 B.投资者 C.宏观运行 D.纳税人 7.“公债即公共债务,是政府向团体、公司、个人或别的政府所借的债务,它也反映着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调配关系是哪一位经济学家对公债概念的阐述D) A.陈共 B.邓子基 C.谢作诗 D.蒋洪 多项选择题: 1.按债权债务关系是否自愿为标准,公债可分为(BCD) A. 一般性公债 B.自由公债 C. 强制公债 D.准强制性公债 2.按借债主体的不同,公债可分为(BD) A.国内公债 B.中央政府公债 C.国外公债 D.地方政府公债 3.公债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D) A.学以致用,一以贯之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B.关注梦想与现实的落差,提防模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合 C.熟悉从量变到质变的事物进展规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互为补充。
D.有对比才有鉴别,提防对比分析法 4.公债的“三性”包括:(ABD) A.自愿性 B.有偿性 C.强制性 C.生动性 其次章 1.连接西方各经济学家的的公债理论 亚当·斯密 坚持公债有害的观点,但提出和赞同政府在过剩闲置资本的前 提下发行公债、非命令式政府干预的理论看法 大卫·李嘉图 公债具有生产性,并且公债有利于信用经济的进展 约翰·S·穆勒 公债将生产资本转换为非生产性支出,从而不利于社会资本的 形成和积累,因而有害 卡尔·迪策尔 坚持“自然秩序”、“廉价政府”,总体上反对公债存在和发行, 认为公债有非生产性甚至破坏性 凯恩斯学派 公债会产生代际负担,会扩大在权衡财政预算决策时本金与收 益两方面的不一致,产生公债负担幻觉,最终导致公债规模的不断膨胀。
詹姆斯·M·布坎南 公债是政府干预经济和稳定经济的重要手段,公债不会造成下一代的负担,公债只是象征性被清偿 判断题: 5.总体上穆勒认同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公债理论观点,即限制公债发行,俭约财政支出T) 3.李嘉图认为税收与公债具有一致的经济效应,因此他看法公债的发行(F) 9.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派主要从征税还是借债这个角度对公债负担问题举行了阐述,并透露 了公债负担在代际间转移到可能性T) 10.梁启超是第一次系统论述外债问题的中国人,否决借债“有伤国体”,断定借债的积极作用F) 15.公债理论的分歧的主要根源是公债思想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理论背后的假设条件的不同T) 13.陈云提出全力反对盲目自力更生而否认外援以及“企图靠借外债添置一个现代化”两种极端公债思想T) 单项选择题 1.(A)认为公债的产生根源是由于政府或君主的非俭朴性、奢靡滥用以及战役的存在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学派 D.卡尔·迪策尔 2.下面不属于卡尔·迪策尔的公债理论的是(D) A.应把国民经济与公债结合起来考察公债经济效应。
B.公债有利于信用经济进展,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从而推动国民经济进展 C.公债具有生产性,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进展 D.公债会导致通货膨胀以及国家破产的危害 3.“大力看法和赞扬公债,将公债和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精细结合,将公债视为政府干预经济、稳定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是(C)的观点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学派 D.卡尔·迪策尔 4(D)批判了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公债非负担观点,指出公债通过负担的转移会形成下代人的负担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西斯蒙第 D.詹姆斯·M·布坎南 5.(B)认为外债之本性无善恶之分,外债的结果那么有善恶之分且善恶的根源在于举债的政府本身 A.马建忠 B.梁启超 C.李鸿章 D.马寅初 6.(D)的主要观点是利用内债的不成行性以及利用外债的优先性 A.马建忠 B.梁启超 C.李鸿章 D.马寅初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李嘉图对于公债的观点的是(ABCD)。
A.税收—公债等价定理 B.公债是政府弥补战役经费缺乏的重要途径,但战后政府应努力清偿 C.政府因建立减债或偿债基金制度 D.公债不能将闲置资本转换为生产性资本 2.以下经济学家中属于公债有害论的是(ABC) A.大卫·休谟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凯恩斯 第三章 判断题 1.托宾从利他主义的遗产动机假设的不现实性、举债替代征税会产生再调配效应、现实中的税收往往不是一次性总额税等对李嘉图等价定理举行批判T) 2.曼昆的新观点和推论极大维护和推广了李嘉图等价定理,并对其作出了重要的丰富和进展F) 3.庇古效应是指公债发行会导致劳动和投资意愿下降以及资本积累裁减的效应F) 4.卡尔多效应是指公债在经济不景气时具有扩大消费支出,而在经济景气时抑制消费支出的结果(F) 5.与货币创造相比,债务创造会导致更大的财政幻觉(T) 6.公债幻觉的存在断定了李嘉图等价定理成立的可能性(F) 7.李嘉图等价本质上表明了公债中性的经济学思想T) 8.托宾利用“具有利他主义的遗产行为动机”理论假设对李嘉图等价定理举行了扩展和进展。
F) 单项选择 1.对李嘉图等价定理表述错误的是(A) A.公债有利于战役筹款,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 B.政府筹措财政经费采用征税和举债无差异 C.在举债筹资时为公债支付利息不会裁减国民资产,只有调配效应 D.举债和征税引起的消费支出下降是一致的 2.(B)在有限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出由于发债带来的减税效应会带来消费需求的增加 A.巴罗 B.莫迪利阿尼 C.托宾 D.曼昆 3.明确提出公债资产效应的是(C) A.巴罗 B.李嘉图 C.勒纳 D.曼昆 4.(A)从消费者的短视、借债约束和代际资产再调配三个角度分析了巴罗-李嘉图等价不成立 A.曼昆 B.巴罗 C.托宾 D.莫迪利阿尼 5.(B)认为:在一个跨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在特定假设(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和债券不能超越经济增长)下,假设公众是理性预期的,那么不管是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政府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并不影响经济中的消费、投资、产出和利率水平。
A.曼昆 B.巴罗 C.托宾 D.莫迪利阿尼 多项选择题: 1.以下各点属于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假设前提的是(ABCD) A.无论是利用税收或公债举行融资,初始时期的政府支出总是不变, B.资本市场是完全的,个人和政府的借贷利率是一致 C.全体税收都是一次总付税 D.个人既是现实的纳税人又是未来的纳税人,对现在和将来的收入预期是确定的 2.导致公债幻觉的的直接因素有(AB) A.经济人的有限理性 B.未来繁杂税制导致的不确定性 C公债负担可预期 D.未来收入确定 第四章 6.发行公债并同时实行货币扩张,使得利率水平回到初始均衡点,长期内也将抵消挤出效应 2.公债发行导致政府支出增加,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利率都会上升,但是产出的增加一片面被利率的上升所抵消,产出被抵消的过程称为公债的挤出效应T) 8.当LM垂直的时候,增加公债引起的利率增加挤出的私人投资等于政府支出的增加量F) 9.当AD与AS相交于AS垂直区间的时候,公债增加的收入效应被完全挤出T) 11.IS和LM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
F) 12.IS和LM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小F) 15.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大(F) 单项选择 1. 政府发行公债后,可以利用“挤出效应\使民间部门的投资( B ) (A) 规模扩张 (B) 规模裁减 (C) 效益提高 (D) 效益降低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IS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小 B.IS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大 C.LM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 D.LM曲线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大 3.当一国政府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利率会(D)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4.关于“滚动性陷阱”的表述错误的是(A) A.“滚动性陷阱”时LM曲线是垂直的 B. “滚动性陷阱”时挤出效应为零 C. “滚动性陷阱”往往发生在利率较低的时候 D. “滚动性陷阱”的处境下,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 5.关于挤出效应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在短期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合理合作能抑制利率上升导致的挤出效应 B.LM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 C.IS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小。
D.IS曲线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大 多项选择 1.IS-LM模型中公债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ABCD) A.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