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病学小抄版.doc
6页神经病学1.脑血管病(CVD):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性疾病的总称卒中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脑血管病病因:①血管壁病变,以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管损害最为常见②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③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高黏血症,凝血机制异常④其他病因:包括空气,脂肪,癌细胞和寄生虫等栓子,脑血管受压,外伤,痉挛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主要临床表现:㈠一般特点:TIA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或高血脂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突然,局部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历时短暂,最长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不留后遗症状由于微栓塞导致的脑缺血范围很小,一般神经功能缺损的范围和严重程度比较有限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相似㈡颈内动脉系统临床表现与受累血管分布有关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的TIA可出现缺血对侧肢体的单瘫,轻偏瘫,面瘫和舌瘫,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和对侧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可出现空间定向障碍大脑前动脉(ACA)供血区缺血可出现人格和情感障碍,对侧下肢无力等。
颈内动脉(ICA)主干TIA主要表现为眼动脉交叉瘫(患侧单眼一过性黑矇,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交叉瘫(患侧Horner征,对侧偏瘫)㈢椎-基底动脑系统TIA:最常见表现是眩晕,平衡障碍 眼前运动异常和复视可有单侧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征此外,基底动脑系统TIA还可出现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双眼视力障碍发作3.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大脑高级神经活动(意识,失语,失算,空间定向力等)障碍;同向偏盲;对侧三个部位(面,上肢与下肢)较严重的运动和或感觉障碍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偏瘫,偏盲,偏深感觉障碍及高级神经活动障碍较TACI局限或不完全提示是MCA远段主干,各级分支或ACA及分支闭塞引起的中小梗死后循环梗死(POCI):表现椎-基底动脉综合征,如同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感觉运动障碍及小脑功能障碍等4.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㈠主干闭塞:导致三偏症状,即病灶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舌瘫和肢体瘫痪),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三偏),伴头,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完全性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出现体像障碍患者可以出现意识障碍。
㈡皮质支闭塞:①上部分支闭塞导致病灶对侧面部,上下肢瘫痪和感觉缺失,但下肢瘫痪较上肢轻,而且足部不受累,头,眼向病灶侧凝视程度轻,伴Broca失语(优势半球)和体像障碍(非优势半球),通常不伴意识障碍②下部分支闭塞较少单独出现,导致对侧同向性上四分之一视野缺损,伴Wernicke失语(优势半球),急性意识模糊状态(非优势半球),无偏瘫㈢深穿支闭塞:最常见的是纹状体内囊梗死,表现为对侧中枢性均等性轻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可伴对侧同向性偏盲优势半球病变出现皮质下失语,常为底节性失语,表现为自发性言语受限,音量小,语调低,持续时间短暂5.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原则: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缺血性卒中)TIA是急症,发病后2-7天内为卒中的高风险期,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与干预可以减少卒中发生临床医生还应提前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一旦转变成脑梗死,不要因等待凝血功能等结果而延误溶栓治疗①TIA短期卒中风险评估②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扩容治疗,溶栓治疗③外科治疗④控制危险因素脑梗死的治疗原则:⑴超早期治疗:“时间就是大脑”,力争发病后尽早选用最佳治疗方案,挽救缺血半暗带⑵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缺血性卒中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⑶整体化治疗: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进行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及时采取预防性干预。
6.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并发症:①再出血,②脑血管痉挛,③急性或亚急性脑积水,④其他:5%-10%的患者发生癫痫发作,不少患者发生低钠血症治疗原则:急性期治疗的目的是防治再出血,降低颅内压,防止继发性脑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寻找出血原因,治疗原发病和预防复发①一般处理:保持生命体征稳定,降低高颅压,避免用力和情绪波动,保持大便通畅,其他对症支持治疗②预防再出血:绝对卧床休息,调控血压,抗纤溶药物③脑血管痉挛防治④脑积水处理⑤癫痫的防治,⑥低钠血症及低容量的处理⑦放脑脊液疗法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筛查和处理高危人群尚未破裂的动脉瘤基础1.肌力分级(六级记录法):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自身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做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5级,正常肌力2.意识状态分级:清醒,嗜睡,意识模糊,昏睡,谵妄,昏迷3.腰穿适应证:①留取CSF做各种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等的诊断②测量颅内压或行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
③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助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⑤注入液体或放出CSF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注入药物治疗相应疾病禁忌证:①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存在占位性病变②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③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④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并发症:低颅压综合征,脑疝形成,神经根痛,感染,出血等4.光反射(瞳孔反射)传导通路: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上丘→中脑顶盖前区→两侧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角膜反射通路:角膜→三叉神经眼支→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两侧面神经核→面神经→眼轮匝肌(出现闭眼反应)5.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临床检查),瘫痪分布:(上)整个肢体为主;(下)肌群为主;肌张力:(上)增高,呈痉挛性瘫痪;(下)降低,呈迟缓性瘫痪;浅反射:(上)消失;(下)消失;腱反射:(上)增强;(下)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上)阳性;(下)阴性;肌萎缩:(上)无或有轻度废用性萎缩;(下)明显;皮肤营养障碍:(上)多数无障碍;(下)常有;肌束颤动或肌纤维颤动:(上)无;(下)可有;肌电图:(上)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无失神经电位;(下)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有失神经电位。
1.癫痫持续状态:是指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目前观点认为,如果患者出现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持续5分钟以上即有可能发生神经元损伤,对于GTCS的患者若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该考虑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并须用AEDs紧急处理治疗:治疗目的为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心肺功能支持;终止呈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寻找并尽可能根除病因及诱因;处理并发症⑴一般措施:对症处理;建立静脉通道,并用生理盐水维持;积极防治并发症⑵药物选择:地西泮治疗,地西泮加苯妥英钠,苯妥英钠静滴,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副醛保留灌肠⑶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异戊巴比妥,咪达唑仑,丙泊酚,利多卡因,氯氨酮,硫喷妥钠2.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病变,主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④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3.脊髓半切综合征: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外伤等脊髓半侧损害,主要特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霍纳氏征(Horner征)是植物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等引起的特征性的一群眼部症状临床表现:眼裂缩小,眼球轻微内陷,瞳孔缩小或伴同侧面部少汗或无汗重症肌无力最常累及肌肉最常合并病:首发眼外肌全身骨骼肌均可受累,多以脑神经支配的肌肉最先受累,主要累及骨骼肌重症肌无力危象,指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多合并胸腺增生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天疱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感觉Senses是感受器接受到的各种形式的刺激在大脑中的综合反映瘫痪: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的减弱或丧失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颈膨大:颈部上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相当于C5~T2,在C7 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 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大小次于颈膨大,相当于L1~S1节段,L4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马鞍回避:髓内病变,感觉障碍由内向外扩展,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骶部的感觉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癫痫: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综合征. 癫痫三要素:脑部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活动所引起,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癫痫发作三要素: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的异常活动,特殊的临床现象,发作的短暂性.自限性发作:癫痫发作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发作表现.突出特征:病人的发作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多数病人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分钟.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全面性或部分性发作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全面性发作在两次发作之间神经功能没有恢复到正常基线,或单次发作超过这种发作类型大多数患者平均持续时间. 自动症automatism 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一种类型,在意识模糊的情况下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看起来有目的,但实际上没有目的,发作后意识模糊,不能回忆发作中的情形。
假性发作 pseudoseizures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运动、感觉、情感和体验异常,可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四肢抽动,呼之不应等,①假性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常超过半15min ②发做表现多种多样 ③发作时意识存在,没有真正的意识丧失 ④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痫性放电 ⑤抗癫痫药治疗无效Jackson发作:异常运动从局部开始,沿皮质功能区移动,如从手指-腕部-前臂-肘-肩-口角-面部逐渐发展,称~Todd氏麻痹:局灶性运动性发作表现为身体的某一局部发生不自主的抽动大多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或足趾,也可涉及到一侧面部或肢体严重者发作后可留下短暂性肢体瘫痪,称为Todd麻痹偏头痛: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颅内外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以发作性单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发作性头痛,自发性缓解,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是偏头痛的主要临床特征帕金森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和路易氏小体形成为突出病理特征的慢性疾病,机制主要与多巴胺和乙酰胆碱递质的平衡失调有关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