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药理学课件PPT版 29第二十九章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ppt
16页第二十九章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学习目标】,描述口服降血糖药物的种类及代表药物运用磺酰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增敏药等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作用特点、 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识别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使用和不良反应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症状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基本病理为生理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和胰高血糖素增高所引起的代谢紊乱,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表现,伴有糖尿、口渴多饮、多尿多食等典型的临床症状慢性并发症有血管和神经等病变,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等临床上糖尿病可分为(1)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缺乏,多见于青少年,常发生酮症,必须用胰岛素治疗;(2)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胰岛素相对缺乏,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多数经严格控制饮食或口服降血糖药后可控制病情,少数需要用胰岛素治疗3)其他型糖尿病:包括营养临床不良性和继发性糖尿病等糖尿病必须采取综合治疗,在饮食疗法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等药物治疗,使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或者接近正常值,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第一节 胰岛素,【化学与来源】 胰岛素(insulin)是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分子量为56KD的酸性蛋白,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通过两个二硫键以共价键相联。
目前药用胰岛素多从牛、猪等家畜胰脏中提取,也有利用DNA重组技术,通过大肠杆菌或者酵母菌来生物合成 【体内过程】胰岛素口服无效,易被消化酶水解,必须注射给药,皮下给药吸收快,半衰期约10分钟,作用可维持数小时,其血浆结合率低,主要经肝、肾灭活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影响其灭活,t1/2延长,【药理作用】胰岛素对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有着广泛的影响 1.糖代谢: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糖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因而降低血糖 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促进糖转化为脂肪;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3.蛋白质代谢: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抑制分解,对人的生长过程有促进作用 4.钾离子转运:促进K+内流,增加细胞内K+浓度临床应用】 1.糖尿病 对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效,注射用普通胰岛素制剂现在仍然是治疗型糖尿病的重要药物主要适应症有(1)I型糖尿病:胰岛素是唯一有效的药物,需终生用药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无效和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4)糖尿病合并症:合并严重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等各型糖尿病。
2.纠正细胞内缺钾 临床上将胰岛素、氯化钾与葡萄糖组成极化液静滴,可用于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不良反应】 1低血糖: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因胰岛素用量过大或者未按时进食所致病人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休克甚至死亡发生低血糖时,一般轻者口服糖水可缓解,重者应立即注射50%葡萄糖 2过敏反应:一般反应轻微且短暂,如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可用H1受体阻断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多为牛胰岛素制剂所致,可改为纯度较高的胰岛素或者人胰岛素 3脂肪萎缩: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女性多于男性4胰岛素耐受性: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叫做胰岛素耐受,分为两型急性型:常由于创伤、感染、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引起,此时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增多妨碍了葡萄糖的转运和利用,需短时间内增加大剂量胰岛素,一日需用胰岛素数百至数千单位以上,诱因消除后可恢复常规治疗量;慢性型:临床上指无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一日需用胰岛素l00200单位以上,与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有关,也可能是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等原因,可用糖皮质激素抑制抗体继续生成,此时应选用抗原性小的高纯度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制剂,并适当调整剂量。
第二节 口服降血糖药,本类药物具有口服有效,使用方便的特点临床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物有磺酰脲类和双胍类等 一、磺酰脲类 常用的磺酰脲类药物有甲苯磺丁脲(tolbutamide,D860)、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格列本脲(glyburide,优降糖)、格列吡嗪(glipizide)、格列齐特(gliclazipe,达美康)、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等 【体内过程】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均在90以上产生作用慢,维持时间长,经肝代谢,经肾排泄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人均有效,对l型糖尿病和胰腺切除者无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1)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中胰岛素增多;(2)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3)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抗利尿作用 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产生抗利尿作用 【临床应用】 1糖尿病: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II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对产生胰岛素耐受的患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尿崩症:仅用氯磺丙脲治疗尿崩症,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多与剂量有关,饭后服或加服抗酸药可减轻 2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黄疸和肝损害,应定期检查血象与肝功能,出现症状应停药处理 3持久性低血糖症: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易发生氯磺丙脲和格列本脲可引起持久性低血糖,为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往往低血糖较持久,需反复注射葡萄糖解救 4神经系统反应:大剂量氯磺丙脲引起嗜睡、眩晕、精神错乱、共济失调等药物相互作用】 磺酰脲类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因此与磺胺类药、保泰松、吲哚美辛、双香豆素等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使其游离型浓度上升,能增强磺酰脲类药的降血糖作用此外,噻嗪类利尿药、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氯丙嗪能降低磺酰脲类药的降血糖作用二、双胍类 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国内常用的有甲福明(metformine,二甲双胍)、苯乙福明(phenformine,苯乙双胍) 【药理作用】 双胍类药物对正常人血糖无明显影响,对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仍有降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减少糖类在胃肠道的吸收,促进脂肪组织和肌肉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糖异生,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等。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II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肥胖和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不良反应】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可产生乳酸血症、酮血症,肝、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目前用于临床的有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苹)、伏格列波糖(voglibose)和米格列醇(miglitol)等 本类药物可在小肠粘膜部位竞争性地抑制葡萄糖苷酶,使双糖水解减少,从而延缓肠腔内双糖、低聚糖及多糖中葡萄糖的释放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临床上可用于各型糖尿病,可单用也可与其他降糖药合用由于吸收量少,患者无全身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腹胀、肠道多气等胃肠道反应腹痛、便秘或溃疡病患者慎用四、胰岛素增敏药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曲格列酮(troglitazone)同属噻唑烷酮类化合物(thiazolidinediones,TDs),是一类新型的胰岛素增敏药,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胰岛素血症、降低高血糖和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作用,对II型糖尿病及其心血管并发症均有明显疗效临床主要用于产生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病人和II型糖尿病的治疗。
思考,1.简述胰岛素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 2.口服降血糖药有哪几类?代表药物各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