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野草》中的意象与象征.docx
6页论鲁迅《野草》中的意象与象征内容摘要:《野草》是鲁迅杰出散文作品,《野草》一共有24篇散文诗,最 早发表的《秋夜》写于1924 年 9 月15日,最后一篇《一觉》写 于 1926 年 4 月 10 日,前后历经一年零七个月1927 年 4 月 26 日,在作品结集出版之时,鲁迅又写了代序言的《题词》前 23 篇,都是写在北洋军阀黑暗势力笼罩下的北京,《题词》是写在国 民党实行“清党”、对革命进行大屠杀、十分恐怖的广州写作时 间和环境,虽然有所不同,而作者的心境和思想、艺术手法,却 大体是一致的包含了鲁迅的思想,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以及他 对残酷世界的批判,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野草》这部散文诗 是成功的,它让我们更加了解鲁迅丰富的精神世界,让我们了解 他不为人知的感情生活,让我们向他的思想世界迈进了一步关键字:《野草》 意象 象征鲁迅曾对人说过,他的哲学全在《野草》里《野草》所表现的正 是作为孤独个体的鲁迅的种种生命体验和认识传统文化被冲击后与 西方文化的交融构成其独特的思想基础;在极其残酷的生存环境中找 不到希望的绝望独自面对死亡而体验到的生命的荒诞和虚无……《野 草》是鲁迅最个人化的著作。
《野草》也是鲁迅心灵的诗,揭示了鲁 迅的个人存在,个人生命的存在,文学个人话浯的存在,相对多的露 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野草》只属于鲁迅自己在《野草》中, 他将沉积在自己生命最深层的生命体验寄寓于《野草》的意象世界 , 正是意象富于隐喻、暗示、多义的特质,为鲁迅渴望表达的生命体验 找到了最适合的诗化形式而如何谈论与分析《野草》,应哲学、与 象征艺术中论述一、《野草》中的生命哲学,哲学可以 归纳于三点,第一是韧 性战斗哲学,第二是反抗绝望哲学,第三是向麻木复仇哲学韧性战斗的哲学,主要是指对于旧的社会制度与黑暗势力,对 人和人性摧残压迫所采取的生命选择和心理姿态基于对改革中国社 会艰难的深刻了解,对于五四以后青年抗争黑暗势力过分乐观和急躁 的观察,鲁迅以一个启蒙者独有的清醒,提出坚持长期作战的韧性哲 学他说他佩服天津青皮的“无赖精神”他主张同敌人战斗中,要 坚持“壕堑战”,尽量减少流血和牺牲,他告诉人们:“正无须乎震骇 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韧性的战斗《野草》第一篇〈秋夜〉暗示的 就是这个思想同时在《过客》中,具有这种韧性战斗精神的枣树, 变成了一个倔强的拔涉者的动人形象对于过客的形象,在他心里已 酝酿了十余年的时间,用短小话剧形式写的《过客》,一致公认是《野 草》的压卷之作,这里包含了鲁迅自辛亥革命以来,所经历所积蓄的 最痛苦、也最冷峻的人生哲学的思考。
在写完《过客》的两个月后, 鲁迅在一篇文章里说:“我自己是什么也不怕的,生命是我自己的东 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着我自以为可以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 渊、荆棘、峡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负责与前面韧性战斗哲学联系的,是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反抗绝 望的哲学,是鲁迅转向自己内心世界进行激烈搏斗的产生的精神产 物所谓“反抗绝望”并不是一个封闭世界的孤独者自我精神的煎熬 与咀嚼,而是坚持叛逆抗争中感受寂寞孤独时灵魂的自我抗战与反 思它的产生与内涵,都与现实生存处境有深刻的联系在《影的告 别》是《野草》中,假托影与形的对话,它最痛苦也是最痛快的选择, 是在黑暗中无声的沉没《乞求者》抒发了在冷漠无情的社会里,对 奴隶式求乞行为的厌腻、疑心与憎恶《希望》是将“反抗绝望”的 生命哲学,表现得最充分也最直接的一篇复杂的人生哲学,是鲁迅出于改造国民性思想而对于麻木群众 一种愤激批判情绪的升华与概括鲁迅在《野草》里连着写了《复仇》、 《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将这一人生思考传达到了淋漓尽致的 程度创作的目的,前者是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后者是 有感于先觉者与群众麻木之间可悲的隔阂二、《野草》中的意象与象征艺术《野草》这部作品运用了一种与《呐喊》、《彷徨》不同的艺术表 现方式,《野草》是一个有机的意象的艺术世界,不仅各篇的喻体互 相联系着,随着恋爱的进程,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且各篇的喻指也相 互联系着,不断充实着新的意蕴。
如:《秋夜》中的“火” 隐喻的是 爱情,《死火》里的“死火”是鲁迅的自喻《死后》里的“火花”是 与《秋夜》里“他于是遇着了火,我以为这火是真的”遥相呼应的, “眼前仿佛有火花一闪”意象出诗人起死回生,他的爱情和美好生活 也起死回生《题辞》里的“地火”喻指诗人灵魂里萌生的爱情之火, 爱情的火焰犹如熔岩般喷涌而出《野草》是一个有机的意象的艺术 世界,不仅各篇的喻体互相联系着,随着恋爱的进程,不断发生着变 化,而且各篇的喻指也相互联系着,不断充实着新的意蕴除了意象的运用以外,《野草》还大量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它反映 了鲁迅内心深处的理想和渴望,表达了他在黑暗世界重压下的孤独、 苦闷、失望、彷徨、求索和希望的情感象征主义的基本情绪是对生 活的悲观和绝望,而《野草》闪耀着理想的光芒例如:《雪》这篇散 文诗《雪》的主题是《希望》的延续,如果说《希望》侧重于表现 诗人自己对爱情的态度,是诗人生命意志战胜道德的宣言书,那么 《雪》的侧重点是对她在爱情面前犹豫不前的不满《雪》比较了以 “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为象征的两种生命形态散文诗一开头, 用两句话描述以“暖国的雨”为象征的生命形态,作为以“江南的雪” 为象征的生命形态的陪衬。
在诗人看来“暖国的雨”虽然不受严寒的 侵袭,生活一帆风顺,但是生命没有同严酷的现实搏斗过,就没有冰 冷而坚硬的灿烂江南的雪”同严寒、严酷的现实生活搏斗过,比 起“暖国的雨”,闪现出了“冰冷而坚硬的灿烂”,是诗人所赞赏的生 命形态江南的雪”的美是阴柔的美,女性的美,是含蓄的象征她 的美诗中描述“江南的雪”都是诗人对她的美的赞赏在雪里还出 现了一组象征爱情的花朵的意象,如“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 的单瓣梅花”、想象中的“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都是象征她热烈 的爱情和旺盛的生命欲望接着笔锋一转,写到“朔方的雪”博大而 壮美的形象:“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 灿的生光……”“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的旋转升腾 着的是雨的精魂……”这些都象征着“朔方的雪”是诗人理想的生命 形态、人格形态,也是诗人对自己的激励,对她的激励在《风筝》中诗人描绘了北京“严冬的肃杀”和故乡“春日温和” 的两幅情景,表面看来是写自然气候,实际上象征了诗人思想感受下 的社会环境这两种象征性的画面中,存在一种矛盾现象:当北京还 处在严冬季节时,天空的“远处”却有象征春天来临的风筝在“浮动”, 在故乡春日温和之中,又描绘了瓦片风筝的“憔悴可怜”。
寒冬的威 严、浓重的黑暗、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将诗人吓退,他相信春天必会到 来然而光明又在远处“浮动”令他感到渺茫诗人运用形象代替抽 象的象征手法来喻示自己的思想感情,把那些在前进道路上的追求、 探索、矛盾的复杂心情,借用象征的形象巧妙的渗透到了所描绘的景 物之中作为一部灵魂之书,《野草》开辟的境界,在中国的精神史和文学 史上,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个艺术 珍品,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现代象征主义散文诗中一座难以超越的高 峰参考文献:【1】 鲁迅:《野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年版2】 胡尹强 著 《鲁迅:为爱情作证》 东方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第1版【3】 许寿裳著《我所认识的鲁迅•鲁迅的精神》,人民文学出版 社 1978 年版【4】 孙玉石:《〈野草〉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5】 李天明:《难以直说的苦衷——鲁迅〈野草〉探秘》,人民 文学出版社,2000 年版。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