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散文、小说中常见题型答题思路例说.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12799482
  • 上传时间:2023-0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散文、小说中的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思路例说一、重点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思路】①关注句子本身的手法 ②关注关键词 ③联系上下文 ④最终落脚到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联系主旨)⑤如果问作用,还必须考虑句子所处的特殊位置(开头、结尾、中间过渡等)【手法突出 例题】理解“就像护着累世的家产”这句话的含义《灯火》(1)①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煤油灯比作累世的家产,突出煤油灯的珍贵指出手法,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②物质上,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贵的;精神上,煤油灯象征着童年生活、对祖母的爱和灯下的温馨和苦读,这些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的宝贵财富(联系主旨和上下文,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说煤油灯很珍贵)【关键词突出 例题】 “雅舍里流动着暖意《雅舍思雅》①暖意是让人感到温暖的意思(指出并解释关键词)②在今天这个靡靡之风盛行的时代还有人来雅舍参观、感受梁先生的高雅情操,让作者感到欣慰和温暖联系主旨和上下文,作者问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说雅舍让人感到温暖)【用上下文解题 例题】《白露为霜》中作者为什么说“斯人可谓不负清秋”?①“斯人”指苏轼(指出关键词并解释)②作者认为,苏轼“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糜难振的状态时,还能发出如此的浩然之音”,面对个人的不幸境遇,面对宋朝的文明衰退,乐观豁达,潇洒风流,尽情享用无边秋色所以说苏轼不负清秋(联系上下文理解)【疑问反问句 例题】作者以“有什么花朵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答: ①没有什么花朵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

      变成肯定句)②“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解释关键词)③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审题,答出结构作用)④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联系主旨答出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二、重点词语的理解【思路】1、解释本意和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2、是否用到手法,结合内容,顺着手法往下说,看该手法的运用写出事物的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3,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联系主旨,表现了什么情感)【例题】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4分)《秋祭》(1)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答:①“不卑不亢”一词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野草饱满的精神和坚韧的身姿(本意修饰人,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征)②象征了老婆婆的气节(联系主旨,作者为什么这么说)2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答:①“郁郁”写出婆婆失落的心理解释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本处是心理描写)②一是婆婆演艺高超,但无人赏识;二是女儿贪恋富贵名利,失去做人气节;三是现在处境凄凉联系主旨内容说说为什么这么写) 【例题】请说说“青草的声音”有什么含义?《青草的声音》①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指出手法)②表现青草生长的酣畅淋漓和勃勃生机,(手法的运用写出了事物的什么特点)③更是告诉人们要有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联系主旨为什么这么写)三、散文的思路【问题】说说作者的思路?本文是如何逐层展现主旨的?本文的材料安排有何特色?文章是如何谋篇布局的?【思路】①作者围绕什么中心(或以什么为线索)②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③这些材料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的(时间、空间、逻辑,虚到实,感性到理性,现实到回忆,中国到外国……),表达了怎么的主旨例题】《秋光里的黄金树》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5分)答:以树为线索(线索)先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材料安排)由现实到过去再到未来的联想(这一点,材料安排的顺序最容易被忽略),作者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也表达了对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环境的深深忧虑与愤慨(主旨)【例题】《告别三峡》这篇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4分)①材料安排以“告别”为中心(线索)②先写游人及自己告别三峡时的惆怅;再写百万移民告别三峡时的撕心裂肺,感天动地,最后由此发表议论,移民作出的巨大牺牲正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巨大动力(材料安排和主旨)③从感性到理性,层层深入(安排顺序)【例题】《焰火的变奏》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要回答。

      6分) 答: 本文以烟火为线索,先写湖泊和夜空相映衬,写出焰火的绚丽,再写由焰火联想到炮火,写战争年代的恐怖和痛苦最后引出作者的思考:炮火和焰火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表达作者对和平的赞美和珍惜材料安排从空间上,夜空与湖泊两相映衬;从时间上,现在与过去交织与碰撞,由现实到回忆,虚实结合四、标题的作用【思路】①结构上(概括全文的中心事件、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内容(主旨)上,具体写了什么,跟主旨有何联系③有没有手法,手法的运用对主旨有什么作用【例题】请结合小说《幸福一小时》的内容,分析作者为什么以“幸福一小时”为题目6分)答:①杨小一终于实现了想看看自己当年最想上的大学的愿望,走在校园里的“一小时”确实感觉十分地满足和幸福内容上)这个题目能概括这一中心事件(结构上)②杨小一为了圆自己微小的梦,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屈辱,可以说是“屈辱一小时”“痛苦一小时”,与杨小一的“幸福”感受形成巨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手法上)③这种巨大的反差和鲜明的对比,可以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从而深化主旨艺术效果和主旨上) 【例题】文章《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以“坑道口外,有一棵桃树”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答:①文章主要围绕桃树写战士们对桃树的言谈,标题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结构上)②坑道口借指战争,桃树呈现的是柔美的形象(内容上具体分析)③两者对比强烈,构成独特的景观,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指出手法及其艺术效果)④桃树在战火中顽强生存,象征美好的生命永不灭绝,象征战士们美好的心灵和坚强的意志主旨上)【例题】散文《农具的眼睛》以“农具的眼睛”为标题有何作用?(6分)①农具的眼睛指农具柄上的木节,它们又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见证(内容上是什么)②全文围绕农具的眼睛写了童年生活的片段,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结构上);③运用比喻的修辞,以独特的视角引出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指出手法及其效果);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那些单纯清澈的“眼睛”能使我在喧嚣、麻木的社会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以此揭示主题主旨上)【例题】小说为何以“挑山的男人”为题?(6分) ①“挑山的男人”是本文的主要写作对象,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结构上);②“挑山”一语双关,既指父亲去华山当挑山夫,也指父亲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手法上、内容上);③刻画了一位坚强不屈的父亲形象,以此表现主题(主题上)五、作者重点写某一事物却先从其他事物写起,为什么?【思路】①找出两者的关系(对比反衬、类比衬托、引出铺垫) ②联系主旨,跟主旨的关系 ③丰富文章内容④增强文化底蕴【例题】《秋光里的黄金树》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 答:①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找出两者的关系,对比,指出将两者的什么特点进行对比)②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

      联系主旨回答为什么这么写)【例题】《焰火的变奏》作者写象征喜庆的焰火,为什么要从平静的湖水写起?(4分) ①以“静”衬“动”,反衬了随后施放焰火的热闹;(找出两者的关系)②湖水的平静又与焰火的热闹相结合,共同表达了对世界和平、安宁、美好生活的肯定抓住关键词“喜庆”“平静”,再联系主旨,看看合主旨的关系)【例题】《马缨花》中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作者主要写马缨花,却为何用来许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①为马缨花的出现做铺垫;衬托出在艰苦的岁月里马樱花为作者带来的心灵的慰藉(找出两者关系)②写马樱花生长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与今天马樱花生活在阳光下作对比,借此表达作者对今天幸福生活的喜爱(结合主旨,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例题】《书房的窗子》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主要表现得是“北窗”,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①通过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衬托出北窗光影的美丽和幽静(找出两者的关系——衬托);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和对清幽、自然的心境及人生态度的追求。

      联系主旨,为什么这么写?)【例题】《山间小路》中作者主要写岳麓书院,却为什么从“哲学家小径”写起?①从哲学家小径写起,点出其深幽且与很多文化名人有关的特点,从而过渡到与之类似的岳麓山小路,从而引出主要写作对象岳麓山书院(指出两者的关系——引出)②哲学家小路和岳麓山书院共同引发作者关于文明发展的思考,从而揭示主题(和主旨的关系)③这样写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化底蕴标签式答案,哪儿贴都有用)六、鉴赏散文的语言特色【思路】1、各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复沓)、引用,借代等(然后顺着手法、结合内容往下说)2、描写手法中的:白描、渲染、细节3、用词特点(富有表现力):考虑叠词(音韵美),动词(准确、生动),形容词(形象、生动)——结合内容,举例说明4、句式的特点:善用长句(丰富流畅);善用短句(精炼、紧凑、活泼);整句——包括排比、对偶(音韵和谐、气势贯通);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美)5、语言风格:(豪放洒脱、朴实自然、轻快明丽、简洁凝练、含蓄蕴藉,华丽典雅,轻柔婉转)6、音韵美——叠词、反复、整句、对偶,押韵7、语体色彩——书面语(文言文):庄重典雅;口语、方言:生动活泼,地方色彩浓厚,具有生活情趣。

      8、人称的使用(尤其注意第二人称)【例题】《书房的窗子》一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原文内容: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①(用词上)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隐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文言色彩的词语,风格典雅②(句式上)句式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③(手法上)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整、典雅 ;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例题】《才子赵树理》一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

      4分)①赵树理是个高个子,长脸,眉眼也细长②有时赶集,他一个人能唱一台戏,口念锣鼓,拉过门,走身段,夹白带做还误不了唱参考答案】(1)①使用白描手法(手法),②句子短小、简单、紧凑,(句式)③用词准确,生动,用“高”、“长”、“细”长分别形容个子、脸、眉眼,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赵树理的外貌特征用词上)(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