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秩序”探析.doc
13页爱的秩序爱的秩序【摘 要】爱的教导是基督信仰的核心教义,并在教义体系的完备时期由奥古斯丁定型为对“爱的秩序”的研究现代天主教思想家舍勒以价值哲学为基础,推进了“爱的秩序”的讨论但是他的理论受到了来自新教神学家云格尔的批判而这一思想辩驳折射出的则是近现代以来基督教神学面对现代世界精神的挑战、关于信仰言说的不同考量的争锋关键词】爱的秩序 价值 舍勒 云格尔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love is always in the centre place of the christian dogmatics, and has been shaped into the discussion of “order of love” by augustine. the modern catholic thinker max scheler developed this with his own value theory. but his theory was criticized by a protestant theologian jüngel. what is reflected from this debate is the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the the interpritation of faith in modern theology.key words: order of love value scheler jüngel爱的教导自初期教会开始,就成为了基督教思想体系的核心论题,因此,如何把握爱的真义,也就成为基督教神学的一大要务。
在完备的基督教教义体系得以确立的奥古斯丁的神学中,基督教神学对爱的探索由“如何爱”的追问确定为对“爱的秩序”的讨论从此, “爱的秩序”就成为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上的“保留曲目” ,不断被历代神学家阐发、推进到了现代,在其自身的全部著述中,对爱的讨论所占的比重仍能够与奥古斯丁相比的就要算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斯·舍勒一作为与奥古斯丁具有相同大公教会背景的舍勒有一套独特的“爱的秩序”的理论而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建立于之上的价值学说在 20 世纪初的德国哲学界,价值哲学是整个思想界的主流,在自然科学之外,人们用价值概念解释人类世界,来阐明世界观的问题舍勒在价值哲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就是克服康德伦理学的形式主义发展出一套客观价值系统,并以此建构了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什么是舍勒所说的价值呢?这个问题很难给出一个正面的答复根据舍勒研究专家弗林斯的介绍,舍勒早在其博士论文中就讨论过价值这个范畴①舍勒认为我们不可以像对待一般某个客体存在一样对待价值,它具有独特的存在方式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那就来看看舍勒自己的一段话正如颜色的名称所指明的仅仅是物体事物的特性一样——即使在自然的世界观中,颜色显现也大都只是就其作为区分不同物体事物单位的手段所起的作用而得到注意——,价值的名称也仅仅指明那些被我们称作‘善业’的、以事物方式被给予的单位之特性。
”②与颜色的类比,让我们了解到所谓的价值具有一种非孤立的存在性它总是必须借助另一物使得自身的作用发挥出来,以便成为现实这样的一种存在方式叫做“功能性存在” 虽然不能够孤立的存在,但是价值确实是一种独立于事物的一种客观存在这一点是舍勒尤为强调的价值需要有载体,并通过载体由各种感知方式所接受,但价值对于载体不具有依赖性价值质性是真实存在的,它连同各种与之相关的关系,给出一个独特的对象领域并且价值质性并不随着现实的善业事物变化如此,就避免了那种由善业的变动不居造成的伦理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那么这样一个非形式主义的价值理论如何来应对在历史之中不断变迁的善业事物,以及从其上展现出一个一个不同的价值呢?为此舍勒提出了价值等级的理论即价值有高有低处在一个有序的价值等级之中而且对于某一价值的追寻,以及对于更高价值,直至最高价值的追寻都是处在一个难以停止、不断行进的道路上因此这是一个开放的、无限的体系依“偏好”舍勒划分出四个不同的价值等级第一个等级,即适意性价值,也被称为“感官价值” 第二等级是生命价值,或者是活力价值第三等级的是精神价值,这是一种只能在位格中被经验到的价值最后,也是最高一级的价值是神圣价值,这也是唯一的绝对价值。
这种价值一般是在比如忏悔、虔敬、谦卑、负罪、救赎等特殊的宗教体验中被给予的在了解了舍勒价值伦理学以及这样一个客观的价值等级之后,再来看他的“爱的秩序”的论说就十分简单了因为爱的秩序所实际讨论的就是如何将上面的客观价值级序合理嵌入真实的人的伦理生活中去舍勒认为,当我们的生活世界被价值王国充实时,爱的秩序就是决定人类命运的根本因素作为价值的评估、选取系统,当客观的合意的爱的秩序已经得到认识,与人的意愿相关,再由一种意愿提供给人,那么爱的秩序就是人行事的规范性原则爱究其本质来讲,就是“倾向或随倾向而来的行为,此行为试图将每个事物引入自己特有的价值完美之方向,并在没有阻碍时完成这一行为” ③因此舍勒将爱称作一种“营造行为”和“建构行为” 爱所建构的是人的整个生活世界,这里的伦理学也不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所探讨的是人的整个实存作为实存, “在人是思之在者或意愿之在者之前,他就已是爱之在者” 爱是人与价值王国建立联系的本己能力,我们需要它作出明智的取舍,通过取舍将那个井然有序的价值王国折射进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人来说,他用来进行爱,并感受价值对象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性情”或“心灵” 这里存在着与自然世界一样多的真实和真理。
心灵在它自己的领域之中有着一套完全独立的、并运转正常的规则它使人的伦理生活和其实存本身重新获得丰富的内容,并通过洞悉自己有限的世界,进而窥探到更广的可能世界心灵的第一规定就是爱(当然伴随它的就是与之相对的恨) 爱通过其可爱物的顺序排列展现出一个爱的秩序,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属上帝的秩序以上帝为爱之王国的有序的梯形建筑的最高点,自上而下,各个等级的价值以与之相匹配的方式所爱,停留在相应的意识层级中,这就是正确的爱的秩序在《知识社会学问题》中,舍勒曾详细区分了意识的各个区域、层级按照这样的一个意识区域的层级,同样顺序方向的不同等级的价值被爱嵌入到相应级别的意识之中,这就是正确的爱的秩序爱所蕴含的本质性驱动力驱使着人必然朝着更高的价值去追求,这样逐层上升最终到达最高的神圣价值;在这逐层上升,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当一种价值被完全获得之后,在进入对下一个更高层级的价值的追求的同时,之前的那个价值自动进入意识的低一层次的区域,等待高级价值占据更高的意识区域,直到最后的神圣价值相应地处在意识的绝对区域相反,如果两个序列上相应位置的错乱,将低级的善作为更高级的善来爱,来追求,那么一个人就处在一种“迷乱”的状态之中。
特别的,如果占据意识的绝对区域的不是神圣价值,即不是上帝,而是其他较低等级的价值,那么这就是所谓的“偶像崇拜” ,而且舍勒进一步说明,意识区域是人意识固有的确定结构,没有出现的先后之分,所以各个区域当中也就不可能存在空缺的状况这也就意味着,绝对区域不被处在最高位置的上帝占据,那么必然被其他相对较低的价值所占据这样一来,信仰与偶像崇拜就处在了更为鲜明的对立中,而同时,信仰也就更加显著地在人的生活中凸显出来,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决断二舍勒的爱的秩序的论述虽然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当中,以具有普世意义的理论模式将基督教信仰拉入到思想讨论的核心位置,具有重要的时代和历史意义但是在信仰方面,这一论述是否具有实在的推进作用呢?对此当然有人持否定意见当代著名的德国路德宗神学家云格尔就对舍勒的理论作出了尖锐的批判云格尔指出在对“价值”的概念没有深入探究就大谈特谈各种价值是一种相当鲁莽的,尤其是神学也这样随波逐流更是让人失望因为价值这个概念究其本质是有问题的根据海德格尔对价值哲学的奠基人尼采的研究,价值之为价值在于“成为”一种观点,这是价值概念的本质所在 “价值总是被一种观看、并且为这种观看而设立起来了这种观看具有这样的特性,即它看,是因为已经看到了;而它已经看到,是因为它表象并设定了被看见的东西本身。
”④通过设定,价值作为对视线起引导作用的观点,必然出现在某一特定的观看的视域中进行观看的主体是“生命之相对延续的复合构成物” 这种以“生成”活动为标志的“复合物”就是被尼采把捉为“强力意志”的有生命力的个体,而保存和提高这两种生命能力,便是视域选择观点的标准强力意志”作为价值设定者的出现暗含的是主体的主观性对世界的绝对统治以往的形而上学以最高价值来统摄整个世界,其实只是被设定的价值反过来对主体的裹挟当主体自觉地来设定价值时,一切旧的主宰就全都被拉下原有的宝座,所有神明就都失去了神圣性现代人发起了对神的暴动,世间所有的主体都成为神明哲学家所描述的“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化作了现实人们不再向外寻求可以依靠的超越的存在者,而是为着自身的生成进行绝对的自我决断即使舍勒发现价值的客观性,也无法避免这种主观决断的弊病在真正的价值决断中,价值自身的存在状态是与这种主观任意性无涉的只要它与人的生活相关,要在伦理活动中发挥作用,价值就“必须超越理想自在物的……范围,并且嵌入到伦理活动中变化多端的世界中 ”⑤就在这个“嵌入”现实世界的过程中,本来在理想的存在范围能够共处,形成和谐体系的价值相互间猛烈的碰撞,发生严重的冲突。
尼古拉·哈特曼将价值哲学中蕴含的这种不安定因素总结为“价值的僭政”:“每一种价值一旦取得支配一个人的权力,便倾向于自命为整个人类精神特质独一无二的僭主,代价是牺牲其他价值,包括那些并不与之针锋相对的价值这种倾向虽然并不在于价值本身之理想的存在领域内,却附丽在人的价值感中的价值之决定性权力上这种价值的僭政……尤其表现在一种人格从个体上为唯一一种价值所控制的情况……它不仅背逆爱,更背逆博爱……”⑥因此,一种建基于价值思维之上的通往上帝的爱的秩序是不成功的,而且这条道路是与基督信仰的真理体验相违背的那么,怎样的一条道路才是与基督信仰的真义相吻合的呢?云格尔认为,基督信仰的真理经验集中体现在耶稣的一句宣告之中:“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 (《约翰福音》14:6)“我就是道路” 、 “我就是生命”清楚地道破在信仰中各方所处的位置在这里人自身与其所处的世界处在来自另一世界的判定当中,信仰的真切带来的是信者自身存在的不真切:认定耶稣才是生命,这意味着“明白它的人本身把自己看成是异化了的生命” ,他从自身的生命中跳出,去理解真正的生命,他将自己的生命停止,去寻找本真的生命;认定耶稣才是道路,这说明世界上已无路可走,他必须止步,跟随那条向他指明的路。
人不再能够设定什么,因为事情已不再被限定于人所在的这个世界中;而是反过来,事情的发生将人与世界带到上帝的面前因此,信仰带给人的首先是一种生存危机,它使人最大限度地逼近自身的非存在,并同时体验到更深层的一般的非存在这种信仰给人的生命的否定,云格尔将其称为“生命连续性的初始中断” 这种“生命连续性的初始中断”本身为经历这一危机的人预留了唯一的出路,它将人最终引到上帝跟前在上帝面前,被否定了的人不再可能从自身出发获得存在之依据,而是必须超出自身的现实,响应那可能世界的召唤,踏上那“使人的生命不断往前向上帝延伸的道路” ,贴近“那种使我们陈旧的生命无穷更新的恒久生命” ⑦由此观之,上帝便不是一种可以由人自行设定的价值,对如此这般上帝的信仰便不是一种处在竞争中可以向人兜售的学说上帝不是诸真理之一,而是真理本身祂的至高至圣剥离了人自身的主体主观性,将个体纳入到一个对其来说全然陌生的关系中在其中,人唯有全然委身,用信心接着神施予的恩典,才可让自己的生命不。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