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34521801
  • 上传时间:2023-12-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曹刿论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     诵读法 、品读法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朗读导入二、分析课文(一)第一段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补充介绍历史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赶先回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从历史背景得知齐师兴兵完全属于侵略行为,所以“伐”应译为“侵犯”2、曹刿的身分怎样?明确: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分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位卑未敢忘忧国”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明确:“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明确: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5、“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明确: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6、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明确: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本段末句“战则请从”,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二)第2段1、作战地点选在哪里?明确:长勺(“战于长勺”是个状语后置句),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2、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公将鼓之”;“鼓”,名词作动词,“击鼓”);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公将驰之”),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三)第3段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明确:缘故,“攻击”的缘故和“追击”的缘故。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这是个判断句,“也”表示判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后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敌人)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三、归纳总结全文1、归纳中心思想学生讨论后明确:本文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明确: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四、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

      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度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题得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  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五、拓展延伸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如: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恶贯满盈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弹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放逐之一——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也——莫测高深 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六、背诵课文肉食者鄙爱国热情曹刿论战问战参战评战三问三答民政治远见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军事才能攻击追击勇气惧伏彼竭我盈辙乱旗靡大谋略过人远谋请见七、板书设计请见。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