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疫霉根腐病和番茄叶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农业科学论文.doc
2页番茄疫霉根腐病和番茄叶霉病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_农业科学论文 一、番茄疫霉根腐病 1.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大棚番茄5月中旬初见病株,6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发病盛期的出现因管理条件的不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灌水早、量大,气温高,发病盛期出现就较早,易暴发流行成灾如果灌水迟、量少,高峰期可推迟20~30天,植株从发病到枯死7~15天 2.影响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 2.1灌水在适温条件下,通过盆栽番茄不同浇水量模拟试验和田问调查显示,凡灌水量大或大水漫灌且次数多的发病重,小水浅灌的发病轻中午高温时灌水发病重,早晚灌水发病轻 2.2温、湿度通过田间观察,一番茄疫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当棚内温度在28~31℃、相对湿度在90 %以上时极易发生流行灌水后或遇连阴天未能及时放风、排湿的发病重,反之发病轻 2.3栽培方式调查结果表明,新建大棚种植番茄,疫霉根腐病不发生或发生很轻,具有3年以上番茄栽培历史或与茄子、辣椒接茬种植大棚番茄的发病重,而与蒜、韭菜轮作或间作套种的发病轻。
毁种绝收的大多5年以上连茬种植番茄、辣椒、茄子绝收的大棚普遍表现为发病早,始发病株率高高垄栽培的发病轻,平畦栽培的发病重 2.4品种抗病性田间调查结果表明,番茄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关系密切 2.5防治措施该病病程短,发病速度快,毁灭性强,一旦发病极难控制应采取以农业预防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防治策略 3.农业预防控制措施 清洁田园,减少病菌传播与积累番茄生长和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问病株和病残体,严禁将病株和病残体随意丢弃在棚内外、水渠中,应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菌源田间病株拔除后在病穴撒入草木灰或生石灰消除菌源实行合理轮作倒茬,恶化病原的生存环境由于番茄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其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因此轮作倒茬是减少菌源积累的重要途径,应尽量减少重茬,避免与茄科蔬菜连作或套种,宜与葱、蒜等作物间作或套种、提倡高垄栽培高垄栽培可提高地温、降低湿度、调节土壤肥力、增加通透性、壮大根系,增强植株抗病能力,一般垄高15~20 cm科学灌水、控水灌水要及时适当播种或定植后要浇足保苗水或定植水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积水,以小水勤浇为宜灌水时间以早、晚为佳 4.药剂防治 苗床处理。
沿用旧苗床育苗时应进行苗床消毒处理田间试验表明,用58%甲霜灵·锰锌WP(可湿性粉剂,下同)或50%甲霜·铜WR与半干细土4~5 kg混拌均匀,在苗床浇足底水的前提下,先取1/3毒土撒在床面上,播种后再将剩余的2/3毒土覆上,可以避免苗期发病灌根或根茎喷洒不同杀菌剂由于大棚特殊气候条件加上连作3~4年的大棚土壤疫霉菌积累,番茄后期一旦发病,蔓延迅速室内和田问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防治番茄疫霉根腐病关键在于定植后30天内或植株发病初期就进行灌根防治早期发病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WP 500倍液,或普力克72.2%水剂600倍液;成株期发病施用72%WP 400倍液,连续灌根2~3次,穴灌量200~250 mL,间隔期7~10天,防效可达80%左右,如用80%乙磷铝WP 400倍液防效可达76.06% 二、番茄叶霉病 1.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内、保护地栽培的台架上和土壤中越冬,也可在种子表皮越冬,成为初次侵染的来源分生孢子既耐旱又耐冻,可保持10个月的生活力次春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从叶背气孔侵入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在10℃以下或30℃以上停止生长。
该菌在6~34℃均可发芽,但发芽的最适条件是温度22~25℃,空气湿度95%以上;若湿度低于70%,病害就停止发展故高湿是造成发病的重要因素一般气候温暖、湿度较大有利该病发生,故此病多在温室和保护地中流行但露地栽培的番茄,近年来也有加重趋势在适宜条件下(湿度90%~95%以上,温度22~25℃时)病害的潜育期为10~12天 品种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别1986年北京地区育成的双抗2号(高抗叶霉病和TMV)已被公认是一个高抗叶霉病的品种,对病原菌生理小种1、2、3号高抗,为此在生产上大量推广,起到良好作用但由于新小种4的产生,目前已使双抗2号品种失去抗病性故新小种的产生也是导致叶霉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2.防治措施 2.1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重病区若没产生新小种4,可种植双抗2号,若产生新小种4则需培育新的抗病丰产品种 2.2选用无病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如种子带菌,可用52℃温水浸种30 fnin,晾干备用也可在0.1%L汞液中处理5~10rain,然后用清水洗净,晾干播种 2.3轮作与豆科、瓜类等蔬菜进行3年轮作 2.4加强栽培管理保护地栽培的番茄,要注意通风透光,并适当控制灌水,以降低田间湿度。
另外不要种得太密,并注意增施磷钾肥,对防病都有一定作用 2.5药剂防治在适宜条件下叶霉病发展很快,故喷药一定要及时,要求在发病初期进行防治另外也可用1:1:200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7~10天防治1次,连防2~4次有良好效果国外用苯来特防效也很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