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ppt课件第四章-认识论与教育.pptx
58页第四章 认识论与教育本单元教学目标:了解和评析中国传统和西方认识论,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了解知识的性质与学科性质,掌握知识类型与课程建构的规律,理解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的知识选择理解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及其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把握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的原则要求能够就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从认识论视角进行分析第一节 认识论概论一、中国传统的认识论“其所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一)主客体关系与认识发生论“视”、“听”、“思”主客体 认识发生一、中国传统的认识论(二)知行关系与致知方式论知行致知方式论叩 其 两 端博 学 而 详 说 之,将 以 反 说 约 也兼 陈 万 物 而 中 县 衡解 蔽实 验 主 义 方 法 论:怀 疑、假 设、求 证荀子一、中国传统的认识论(三)认识标准与主体修养论知觉效用经验言必立仪一、中国传统的认识论(三)认识标准与主体修养论为 道 日 损“虚”“静”“因”“虚 壹 而 静”“兼 成 中 衡”求 放 心老子管子心术孟子荀子一、中国传统的认识论(四)“物无孤立”和“相反相成”的辩证思想老子“天命靡常”“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二、西方主要的认识论(一)经验主义认识论感觉经验知识唯物主义经验论归纳法“人类作为自然的仆人和解释者,仅当他能够实事求是地进行观察或遵循自然的道路进行思想时,才能够对自然理解得越来越多。
除此而外,他既不能认识任何事情,也不能做任何事情培根二、西方主要的认识论(一)经验主义认识论外在感觉内在反省经验知识的观念否定天赋观念的存在二、西方主要的认识论(二)唯理主义认识论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二、西方主要的认识论(二)唯理主义认识论思想与外物的结合必须接案例在观念与观念一直的基础上斯宾诺莎人的认识何以可能康德 认识论历史一致性黑格尔黑格尔二、西方主要的认识论(三)实用主义认识论有用即真理知识根基经验连续性原则交互作用原则思维与经验相结合皮尔士、詹姆士、杜威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二)能动反映是认识的本质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三)辩证统一是认识的发展过程感性知感性知识形式:感形式:感觉、直、直觉、表象等、表象等理性知识形式:理想、目的、计划、方案、中间实验等马克思、恩格斯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三)辩证统一是认识的发展过程真理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认识: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比较西方几种主要的认识论,说说它们在知识性质的认识上有什么不同?知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是工具还是目的?课堂讨论第二节 知识的性质、类型与课程一、知识的性质与学科性质 (一)知识、学科与课程的分化和综合第一哲学相当于现在的哲学第二、三哲学类似于现在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分类古代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B.C 384322)课程的分化与综合课程分化课程分化课程综合课程综合既要重视促进学科和课程的不断综合,也要重视促进学科和课程的不断分化基础必然和自觉的结果 没有学科的分化就没有学科的综合,学科分化到一定程度必然形成综合;学科分化的越深越细,学科综合的水平就越高。
只有综合没有分化,很难形成原创性的知识积累和真正高水平的综合只有分化没有综合,分化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深入下去学科分化和综合的关系一、知识的性质与学科性质 (二)不同学科的知识性质和学科性质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存在于各种科学中,是各种科学的基础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学科的总称;研究自然界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逻辑推理根源于人类精神活动与社会活动,有不同特点一、知识的性质与学科性质 (二)不同学科的知识性质和学科性质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自然科学 目的认识论框架下,还在价值论框架下展开主要在认识论框架下展开 对象人为性、异质性、不确定性、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主客相关性等自在性、同质性、确定性、价值中立性、客观性等 方法实证、说明为主导内省、想象、体验、直觉等 手段通常使用实验手段即使用“试点”、“试验”,很难做到简化、纯化研究对象 知识性质客观性、普遍性;为任何阶级、民族、国家服务客观性、价值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难以无差别为一切阶级、民族、国家服务一、知识的性质与学科性质 (三)交叉科学的知识性质和学科性质现代知识的分化与综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及其综合学科的分化人文社会科学内部的分化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自然科学内部的分化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综合一、知识的性质与学科性质例如工程学和物理学的交叉点上产生了工程物理学;逐步形成了各种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等。
学科和课程的分化和综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人自身发展的需要课堂讨论上网收集一些资料,说说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对于当代人类知识进步的贡献以及它们对于大学学科专业设置的影响二、知识的类型和课程建构 (一)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与课程建构 类型型自然科学知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社会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人文科学知识知识类型描述性知识规范性知识反思性知识认识世界的方式概念符号、数量化渗透价值的社会事实、实践观察与价值研究生活体验、意义理解发展方式线性的阶段性螺旋式其课程建构强调客观知识及其观察、实验、实证的教育;强调学科知识重视主观知识及其理解、体验的教育;重视活动、经验的教育介于两者之间,重视理性知识与主观知识结合;学科知识与活动、经验知识的结合二、知识的类型和课程建构(二)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课程建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术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实践形态的程序性知识描述“是什么”、解释“为什么”的问题回答“怎么办”、“如何做”的问题二、知识的类型和课程建构 (三)隐形(缄默)知识、显性知识与课程建构缄默知识作为一种个人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实践操作性,很难交流、传递。
波兰尼(PolanyiM.1891-1976)二、知识的类型和课程建构(三)隐形(缄默)知识、显性知识与课程建构:完全能够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具有普遍性、可交流性和传递性显性知识:公共知识二、知识的类型和课程建构普通知识不同行业、职业和专业的人应该具备的专门知识不同行业、职业和专业的所有人应具备的知识专业知识一般的普通知识复杂的普通知识一般的基础的专业知识复杂的高级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坚实基础普通知识促进学科专业、社会专业发展(四)普通知识、专业知识与课程建构三、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的知识选择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知识选择的实质知识选择是对知识的取舍根据教育目的、教育对象、学科特点、社会发展需要和知识资源等知识的选择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影响;也受民族、国家甚至地域影响直接依据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三、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的知识选择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知识选择的实质知识与权力究竟是权力制造知识还是知识增强权力,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又要从历史和世界视角形成全面系统的认识,不能笼统而论三、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的知识选择依据社会文化依据社会文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依据教育价值和目的依据教育价值和目的依据教育对象依据教育对象依据学科性质依据学科性质社会教育的对象是不同层面的人群和个人;学校教育学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学生人是实践的产物,也是文化的结果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 (二)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知识选择的依据三、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的知识选择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学科逻辑与心里逻辑相结合、知识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学科逻辑与心里逻辑相结合、知识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指导 (三)课程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知识选择的原则课堂建构和教育教学中知识选择的主要依据有哪些?课堂讨论第三节 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反省思维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反省=反思=批判 /曾子一日三省,曾子一日三省,则随事用力。
随事用力孔子朱熹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为人人谋而不忠乎?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不习乎?乎?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赵汀阳汀阳怀怀疑、否定疑、否定批判性思维是以怀疑、否定等为起点,以猜想、证伪等为方式,以好奇、兴趣和使命感为动力,以追求真理和科技文化创新为目的的思维一、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本质意义理智、技能、方法、技术情意、精神、态度、价值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科学、合理的定位二、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关关键思思维性性质 价价值目的目的 对待公待公认原原则创造性思维思想的产生发散创新突破批判性思维思想的判断聚合评定应用二、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习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品德二、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创造性的本质人发现、发明和形成新事物的特性创造性人的本质和价值的高度统一二、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创新习惯创新能力创新品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品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德智体美劳整体性创造力的意义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古代中国孔子中庸、学记韩愈朱熹西方苏格拉底杜威布鲁纳诺丁斯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一)注重独立人格和鲜明个性的培养“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当始终放在首放在首位,而不位,而不应当把当把获得知得知识放在首位。
放在首位科学史表明,科学史表明,伟大的科学成就并不是通大的科学成就并不是通过组织和和计划取得的划取得的”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二)把学生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培养放在首位“谁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奇感,他就无异于行尸要是不再有好奇心也不再有惊奇感,他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走肉,他的眼睛是模糊不清的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 (二)把学生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培养放在首位(案例(案例1 1)三年级语文课中有古诗两首,一首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我改写为:“楚水激荡天门山,碧波回旋走东南两岸梁山相对望,天边日影飘孤帆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 (二)把学生兴趣、好奇心、想象力培养放在首位(案例(案例2 2)另一首是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我改写为“晴空翠绿映碧水,雨过山蒙虹增辉西湖西子两姊妹,淡妆浓抹一样美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 (三)开展研究性的教与学批判性思维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直接-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间接-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 (三)开展研究性的教与学(案例(案例3 3)五年级语文课有一篇印度文豪泰戈尔的诗:职业。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对小贩、园丁、更夫的生活描写表达自己渴望和追求自由的心情小贩、园丁、更夫的自由是他们渴望和追求的自由,还是被迫无奈、心酸艰辛的自由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 (四)教师要树立批判性思维的榜样(案例(案例3 3)泰戈尔没想这些,而是抒情道:我愿做一个园丁、我愿做一小贩、我愿做一个更夫,但他不仅没做而且还有拿小贩、园丁、更夫取乐之嫌不愿做不仅做了,而且很艰辛心酸,还要被别人拿来取乐,这太不公平但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一般不会反思历史和现实的根源,只会就事论事培养逆向思维和辩证思维应克服思维的矛盾性,提高思维的合理性和深刻性教教师是影响学生健康成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他人的重要他人三、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 (四)教师要树立批判思维的榜样(案例4)四年级语文有一篇课文的题目是桂林山水,但课文则是先写水后写山,老师也是这样讲,还反问学生,课文为什么先写水后写山?学生不做声,老师自答道,这是因为作者先看见水,后看见山我当时很是不解,这位作者为何总是低着头走路!?但老师没有感觉这合常理!根源是没有反思,惟命是从教教师是影响学生健康成是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