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祛癣洗剂治疗足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4668376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祛癣洗剂治疗足癣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00()年第10期第41卷 临床研究作者:李松坚 谢淑霞 杨宏志 张玉清 黄亚非单位:李松坚(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慢性病防治院);谢淑霞 杨宏志 张玉清 黄亚非(中 山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州市天河路600号510630)关键词:癣;脚;中医药疗法;@祛癣洗剂摘要 为了观察祛癣洗剂治疗足癣的疗效,将85例足癣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3例用祛 癣洗剂治疗,对照组32例用西药1%克霉畔霜治疗,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并作相应的体外抑菌 试验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8.68%,治疗后病原菌的淸除率67.92%;对照组则分别为87.50% 和81.25%o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在临床疗效方血无显著性差异(P>0.05)o实验结果表明, 祛癣洗剂对我国南方常见的9种致病真菌有抑菌作川,其最小抑菌浓度在6.25%〜50%之间, 对癣菌的抑制作用优于对白念球菌祛癣洗剂是我们根据南方足癣的特点配制的自创验方,多年来临床上川煎洗法治疗足 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了评定其疗效,作进一步的开发,我们于1998年4月〜10月对 其治疗足癣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研究,同时,进行相应的体外抑菌试验。

      现将结果总结如 下1临床研究1.1临床资料:85例均系我院皮肤科的门诊患者,具有典型的足癣临床特征(根据《临 床皮肤病学》第2版,赵辨主编),经真菌镜检阳性,愿意配合试验者以卜一情况不入选: (1)患处合并湿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耿病;(2)患处合并细菌性感染者;(3)严垂泛发的 皮肤病患者;(4)严亜心、肝、肾疾病患者病例淘汰标准:(l)ft动终止治疗者;(2)治疗期间合并使用其它抗真菌药物者;(3)治 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该病例计入不良反应内,不计入疗效8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男29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2&91 岁,病程1周〜10年,平均21.26个月,治疗前病情评分9〜21分,平均19.53分对照组 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17〜63岁,平均30.56岁,病程2周〜20年,平均26.42 个月,治疗前病情评分15〜21分,平均1&72分经x 2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 病情方面的差別无显箸性,具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祛癣洗剂(由紫地榆30g,白鲜皮30g,椒目5g,百部15g, 地肤子30g, 土荆皮15g,羌活15g,蛇床子15g,黄柏15g,苦参30g等组成)干品一•包, 嘱患者先后用约2500ml及1500ml清水分别煎煮成1000ml及750ml煎液,合并煎液,浸泡 患足30min,可用药渣一并擦洗。

      水温30〜35°C,每天早晚各1次(煎液制成后,经煮滚可 用两次),7天为1个疗程若每日只浸泡1次,则以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外用1%克每畔霜涂患处,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用药前、停药时及停药2周后分别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客观评分(包括红斑、丘疹、 水疱、糜烂、鳞屑角化、脱屑、痒),按0〜3级评分,即0=无,1 =轻,2=中,3 =重用药前、停药吋及停药2周后分别作真菌镜检和/或培养每位患者由同一位哭生 观察疗效1.3结果1.3.1临床疗效评价: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 4级评定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4级标准用药后症状和体征积分下降指数为评定 依据,具体计算方法:痊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60%;进步:症状和体征好 转20%〜60%;无效:症状和体征好转<20%1.3.2真菌学评价:消除:镜检或培养阴性;未消:镜检或培养持续阳性1.3.3不良反应记录:观察川药期间所发生的任何全身性和局部性不良反应1.3.4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37例,进步6例,愈显率88.68%,总有效 率100%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25例,进步3例,无效1例,愈显率87.50%,总有效率 96.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o1.3.5疗后病原菌的清除率:治疗前两组查菌阳性率均为100%。

      治疗后,治疗组36 例查菌阴性,17例查菌阳性,阴转率67.92%;对照组26例查菌阴性,6例查菌阳性,阴转 率81.25%o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治疗后病原菌的清除率方而无显著性差异(P>0.05)o治疗组17例治疗后查菌阳性者,继续治疗1个疗程,有8例阴转而36例杳菌阴性者, 停药2周后复查,有1例转阳对照组6例查菌阳性者,继续治疗1个疗程,有2例阴转 而26例查菌阴性者,停药2周后复查,有2例转阳1.3.5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有任何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2实验研究2.1中草药煎液制备:按配方组成比例取本方1剂(200g),洗净切碎,置于蒸憎水1000ml 中浸泡1小时后,煎煮30分钟,倾出煎液,同法再煎煮1次,合并煎液过滤加热浓缩成 200mlo即成每1ml禽有相当于原药干品lg之煎剂,将此煎剂定为100%浓度之煎液放于 冰箱备用2.2备试菌种:共9种:红色毛癣菌、石脣样小饱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 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羊毛状小葩子菌、许兰氏毛癣菌、白念珠菌以上株均为本科真 菌室保存的标准菌株,为我国南方常见的致病性浅部真菌[1, 2]2.3实验方法:采用沙氏培养基试管内药基法。

      取100%药液200ml,以蒸饰水为稀释 液,用倍比稀释法分别配成 50%、25%、12.5%、6.25%、3.125%、1.56%、0.75%、0.39%、 0.195%、0.1%10个不同浓度药液,然后以各药液为基质,分别加入4%葡萄糖、1%蛋白月东、 1.5%琼脂,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约物培养基,其pHffL均予以修止至5〜6之间10磅20分 钟高压消毒,常规倒成每管4〜5ml的斜而培养基对照管川蒸韬水代替药液配制被试菌种定量:菌液浓度5X 105/ml(CFU)o每管接种100卩1每一菌种每一浓度各接 种两管,另各设两个阳性及两个空白对照管,同置于27°C温箱内培养每3天观察记录1 次,最长观察21天2.4结果:培养至第21天,以不加菌的空白对照管为标准,以最低一管无真菌生长的 药基管的药物浓度为药物对该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o抑菌试验均重复3次,最终结果 取其重现值或中间值结果见附表结果表明,祛癣洗剂对9利嗷病真菌均有抑菌作用,其 最小抑菌浓度在6.25%〜50%之间,且对癣菌抑制作用优于对白念珠菌3讨论足癣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南方,发病率占成人人口的50%〜60%,甚至80%[3]。

      足癣属中医“鹅掌风”的范畴治疗上应以杀虫燥湿、消毒Z药敷Z”[4]附表 祛癣洗剂对9种浅部其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菌种祛癣洗剂浓度(%)MIC(%)502512.56.253.1251.560.780.390.1950.1 红色毛癣菌 …+++卄卄12.5须癣毛癣菌…+++++++12.5石膏样小他子菌…卄++卄+12.5断发毛癣菌 ■…+卄卄+6.25许兰氏毛癣菌+++12.5羊毛状小孑包子菌…+++++++12.5絮状表皮癣菌 ■-++++++++25紫色毛癣菌・・・+++++卄12.5白念珠菌・++++++卄+50 祛癣洗剂源自中医皮 肤科学所出治癣方,加上国内研究报道的强抑真菌中药紫地榆[5]、漏[6],具有淸热解 毒、除湿祛风、杀虫止痒的功效方中以仃鲜皮、苦参、地肤子清热解毒燥湿,祛风杀虫止 痒为主药,辅以土荆皮、羌活、紫地榆、黄柏清热解毒除湿祛风,佐以椒目、白部、蛇床子 燥湿杀虫止痒,诸药共起抑制真菌、清热解毒、除湿祛风,杀虫止痒之效[7, 8]在本研 究中,其治疗足癣的疗效与西药1%克霉喘霜的疗效相近,两组间在临床疗效方而无显著性 差异(P>0.05)o临床应用中未发现祛癣洗剂会引起任何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

      从观察中发现延长治疗 时间,口J以提高疗效17例治疗1个疗程后查菌阳性者,8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查菌转阴 山于本次临床试验中,夯液为水煎液,口山患者自煎,在药物浓度的控制方面存在有差异, 且操作较麻烦,不利于进行长疗程的临床观察,影响了临床疗效的评估通过对各味中药的 其正有效成分的提取,同吋改变药物的剂型以进--步提高疗效的研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基金项目:本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棊金资助(98390)参考文献1, 秦启贤,朱文英,章强强.上海地区皮肤癣菌37年调查附国内文献复习.临床皮肤科 杂志,1987, 16: 114-116.2, 谢彩华,黄醒亮,邓锦惠,筹.广州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分布研究报告.中华皮肤科 杂志,1982, 15(2): 102.3, 杨国亮主编.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人学出版社,1992: 152.4, 刘渡舟,贾春华主编.实用中医临床学.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 521.5, m •百种中草药抗真菌效力的试验和其有抗真菌效力者临床疗效的初步观察.临床皮 肤科杂志,1984, 3: 9-14.6, 王昊,杨凤琴,潘梅,等.10种中药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抑菌实验研究.中I矢杂志, 1997, 38(7): 431-432.7, 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词典•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87、817、858、1283.8, 王浴生,邓文龙,薛春生主编.中药药理与应用.北京:人民卫牛出版社,1998: 382、 1025、1050.收稿日期:2000-01-24;修回日期:2000-04-2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