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轮复习动态几何.ppt
13页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中初中数学九年级二轮复习(苏科版)动态几何学习目标 掌握动态问题的分析方法----动中取静,注意问 题的分类讨论;学会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 模型去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进行分类• 例1、如图,点A,B在直线MN上,AB=11厘米 ,⊙A,⊙B的半径均为1厘米.⊙A以每秒2厘 米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的半 径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厘米)与时间t(秒 )之间的关系式为r=1+t(t≥0). • (1)试写出点A,B之间的距离d(厘米) • 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 (2)问点A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典型例题ABNM• 解:(1)当0≤t≤5.5时,函数表达式为d= 11-2t; • 当t>5.5时,函数表达式为d=2t -11. • (2)两圆相切可分为如下四种情况: • ①当两圆第一次外切,由题意,可得11-2t= 1+1+t,t=3; • ②当两圆第一次内切,由题意,可得11-2t= 1+t-1,t=; • ③当两圆第二次内切,由题意,可得2t-11= 1+t-1,t=11; • ④当两圆第二次外切,由题意,可得2t-11= 1+t+1,t=13. • 所以,点A出发后3秒、秒、11秒、13秒两圆相 切. 小结: • 将运动的元素沿运动的路径运动一遍, 观察图形的变化,以确定问题是否要分 类解决。
因为图形中每个元素改变会带 来图形的改变在审题要将运动的路径 看清楚,同时注意运动的方向及速度• 1、如图,点A,B在直线MN上,AB=11厘米, ⊙A,⊙B的半径均为1厘米.⊙A以每秒2厘米 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B的半径 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厘米)与时间t(秒) 之间的关系式为r=1+t(t≥0). • (1)试写出点A,B之间的距离d(厘米) • 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 (2)问点A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交? • 变式题ABNM• 2、如图,点A,B在直线MN上,AB=11厘米, ⊙A,⊙B的半径均为1厘米.⊙A以每秒2厘米 的速度自左向右运动,与此同时,⊙A的半径 也不断增大,其半径r(厘米)与时间t(秒) 之间的关系式为r=1+t(t≥0). • (1)试写出点A,B之间的距离d(厘米) • 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 (2)问点A出发后多少秒两圆相切? • ABN M• 例2、已知:等边三角形 △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 1厘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 的速度向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与点A重合,点N到 达点B时运动终止),过点M、N分别作AB边的垂线,与 △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线段运动的时间为t秒 . • (1)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 t为何值时,四边形 MNQP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 (2)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MNQP的面积为S ,运动的时间为t .求四边形MNQP的面积S随运动时间 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CPQBAMN• 解:(1)过点C作 ,垂足为D .则, • 当 运动到被 垂直平分时,四边 形 是矩形, • 即 时,四边形 是矩形, • 秒时,四边形MNQP是矩形.• (2) 当 时ABCMNABCMNPQ当时当时ABCMQPNPABCMQN小结:• (1)将变化的几何元素按题目指定的运动路 径运动一遍,看图形的形状是否改变,图形的 有关几何量的计算方法是否改变,以明确是否 要分类解决。
若改变就要找到变化的分界点, 从而确定变化的范围以便分类求解在具体解 题时,要注意画出与对应情况相吻合的图形, 这就是动中取静 • (2)由于几何元素的变化就会带来几何量的 变化,所以运动变化问题常与函数问题综合在 一起• 已知: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 米的线段MN在△ABC的边AB上沿AB方向以1厘米/秒 的速度向点B运动(运动开始时,点M与点A重合, 点N到达点B时运动终止),过M、N点分别作AB边 的垂线,与△ABC的其它边交于P、Q两点,线段MN 运动的时间为t秒. • (1)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设PM、QN及△ABC 的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 式; • (2)线段MN在运动的过程中,面积S是否有最大 值?若有,求出这个最大值;没有,请说明理由 ABCMNPQ• 变式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