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淀优秀教案精品.docx
10页荷花淀优秀教案 荷花淀优秀教案 1、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内容揭示文本的主题 2、文学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 3、对文中景物描写、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一、认知及能力发展目标 了解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二、情感培养目标 学习白洋淀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体会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 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 《荷花淀》是一篇优美的诗体小说,授课时采用讨论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等,从环境描写、典型人物、诗化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领略鉴赏文本的独特魅力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苏轼赞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在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我们能感到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荷花淀里的感人故事,学习白洋淀人民的优秀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 二、作品简介 1.孙犁:孙犁(1913——2022),原名孙树勋,曾用笔名芸夫,河北安平人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1927年开始文学创作,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在延安写的,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他的作品有: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这个合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2、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 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孙犁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3、背景: 淀:diàn,湖泊,荷花淀即湖泊名,是白洋淀的一部分本文选自《白洋淀纪事》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军进行顽强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从北、西、南三面接纳瀑河、唐河、漕河、潴龙河等河流平均蓄水量13.2亿立方米现有大小淀泊143个,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三、整体阅读,理清情节 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1、全文已空行标明小说三部分,请你从一个角度,用四字句给每部 分加小标题。
2、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三部分各属什么阶段? 第一部分: 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助夫杀敌(高潮、结局) 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其中分别又描写了什么? 小说的情节构造:月夜编席 夫妻话别 水生离家 探望丈夫 发展:探夫遇敌扑空归来 淀上遇敌 伏击歼敌 意外相见 组织起来 3、本文是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的: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4、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谁? 青年妇女 5、你觉得小说主要是靠什么来塑造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的? 景物、对话、细节 四、分析鉴赏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提问:本文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无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它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又是什么呢? 明确: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
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1、第一部分第一层,描绘的是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通过分析,这段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开篇的环境描写是主人公水生嫂第一次出场,而后文又没有对水生嫂的外貌进行细致的刻画,我们能不能通过水生嫂第一次出场的环境描写,想象补充一下她的肖像呢?水生嫂应该是个温婉细腻、勤劳能干的乡村女性形象身材不会臃胖,也不会“骨感”衣服也许已经洗的发白,但仍然整齐头发清爽利落,眼睛伶俐有神需要特写的是编席子的一双手纤长灵活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为什么我们在这段环境描的烘托下塑造出水生嫂这样的外貌特点呢?下面老师也提供一段 以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的环境描写,大家再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示例:明晃晃的太阳升到头顶,院子里燥热的很,知了在树上吵个不停,还没劈完的柴横七竖八散落一地女人站在院子当中,手上握着一把沉重的锈迹斑斑的斧子,顶着烈日高高地抡起斧子劈柴,木屑在她身边四溅不久在她身边就劈好了一堆,她抬头用袖子擦了擦汗,听到院外传来几声狗叫这段从内容上原文相似,都是农村 妇女的劳动场景,却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女性形象:泼辣强悍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作者开篇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的氛围,如诗如画的景物,这正是白洋淀迷人之处,也是白洋淀的普通农人热爱依恋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2、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烘托人物心情开始由忧变喜,推动情节发展,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3、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描写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像“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像“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到此,全部画面融为一体,由朦胧逐渐完全清晰,由暗示而至直接展现,前后画面递进,具有流动感,又层次分明,显得意境纵深而高远概括起来说,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
五、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描写 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并讨论: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为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提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