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编号汉语语法之“了”的用法.pdf
6页汉语基本语法汉语基本语法 一、助词“了”的用法一、助词“了”的用法 二、助词“了”一般有两种用法,分别为“二、助词“了”一般有两种用法,分别为“了了”和“”和“了了” “ “了了”表示动作完成,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用在动词后面 “ “了了”表示事态变化、确定的语气用在句子后面表示事态变化、确定的语气用在句子后面 三、关于“三、关于“了了”的一般用法:动词+“”的一般用法:动词+“了了”” 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主要用于动词后动词如果有趋向补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完成,主要用于动词后动词如果有趋向补语, “了 了 ”放到它们的后面放到它们的后面 如:他买如:他买了了一本书 上午我发出去 上午我发出去了了一封信 我终于看到 我终于看到了了长城 注意:注意:““了了”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实现,不只用于过去时,在 将来某一时间里完成的动作,也可以用“ ”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或者实现,不只用于过去时,在 将来某一时间里完成的动作,也可以用“了了” 如:明天下 如:明天下了了课,我去找你课,我去找你 四、必须用“四、必须用“了了”的情况 动作在某一时刻完成、实现(句子中有具体时间) 。
动作在某一时刻完成、实现(句子中有具体时间) 如:昨晚,我给妈打 如:昨晚,我给妈打了了 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或假设条件 表示动作的先后顺序或假设条件 “动词+ “动词+了了(+宾语+就/再/才)+动词” 宾语+就/再/才)+动词” 如:看 如:看了了她的信,我就伤心得流下泪来 (顺序)她的信,我就伤心得流下泪来 (顺序) 下 下了了课咱们再去图书馆吧 (顺序)课咱们再去图书馆吧 (顺序) 努力 努力了了才能成功 (假设)才能成功 (假设) 在连动句、兼语句中, “在连动句、兼语句中, “了了”用在后边的动词后用在后边的动词后 “动词+宾语+动词+“动词+宾语+动词+了了+宾语” 宾语” 如:昨天我请张老师给我如:昨天我请张老师给我了了一次语法 (兼语句)一次语法 (兼语句) 他说到伤心处,禁不住叹 他说到伤心处,禁不住叹了了一口气 (连动句)一口气 (连动句) 在某种条件、方式或原因下,得到某种结果 在某种条件、方式或原因下,得到某种结果 如:在他的帮助下,困难很快的解决如:在他的帮助下,困难很快的解决了了。
经过研究,我们同意 经过研究,我们同意了了你的建议你的建议 五、可以省掉“五、可以省掉“了了”的情况 表示连续动作 (尤其是中间没有语气停顿) 时, 为了表现动作的连续, 可以省掉“ 表示连续动作 (尤其是中间没有语气停顿) 时, 为了表现动作的连续, 可以省掉“了了” 如:他披上(如:他披上(了了)衣服拉开()衣服拉开(了了)门,轻松地走了出去门,轻松地走了出去 老李赶忙迎( 老李赶忙迎(了了)上去,握住()上去,握住(了了)他的手说:“谢谢你!”)他的手说:“谢谢你!” 动词后有结果、趋向等补语,而且强调补语动词后有结果、趋向等补语,而且强调补语 如:看着这张照片,我好像又回到(如:看着这张照片,我好像又回到(了了)20 年前20 年前 要强调状语时,动词后不用“要强调状语时,动词后不用“了了” 如:上次他照顾(如:上次他照顾(了了)我,这次我照顾他,我们互相照顾我,这次我照顾他,我们互相照顾 六、不能用“六、不能用“了了”的情况 表示习惯性、经常发生、有规律的动作,不用“ 表示习惯性、经常发生、有规律的动作,不用“了了” 句中常见 的词有:常常、总是、每(天/月/年逢/次) 、偶尔、很少,等。
” 句中常见 的词有:常常、总是、每(天/月/年逢/次) 、偶尔、很少,等 如:他刚来中国时学习很努力,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如:他刚来中国时学习很努力,每天都去图书馆看书 (不能说“每天都去了图书馆看书” )(不能说“每天都去了图书馆看书” ) 每逢春节,他都给中国老师打拜年每逢春节,他都给中国老师打拜年 (不能说“他都给中国老师打了拜年” )(不能说“他都给中国老师打了拜年” ) 最近他工作很忙,偶尔回家吃饭最近他工作很忙,偶尔回家吃饭 (不能说“偶尔回了家吃饭” )(不能说“偶尔回了家吃饭” ) 最近几年,北京很少下雪最近几年,北京很少下雪 (不能说“北京很少下了雪” )(不能说“北京很少下了雪” )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后不能用“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后不能用“了了” 这类的词常见的有:感觉、 希望、决定、决心、打算、喜欢、爱,等这类的词常见的有:感觉、 希望、决定、决心、打算、喜欢、爱,等 如:来中国前我就决心一定要学好汉语,成为真正的“汉语通” 如:来中国前我就决心一定要学好汉语,成为真正的“汉语通” (不能说“我就决心了一定要学好” ) (不能说“我就决心了一定要学好” ) 我打算周末去旅行。
我打算周末去旅行 (不能说“我打算了周末去旅行” ) (不能说“我打算了周末去旅行” ) 上大学时,我喜欢 H.T.O 上大学时,我喜欢 H.T.O (不能说“我喜欢了 H.T.O” 但是可以说“我喜欢上了 H.T.O” )(不能说“我喜欢了 H.T.O” 但是可以说“我喜欢上了 H.T.O” ) 能愿动词后不能用“能愿动词后不能用“了了” 如:现在我能用汉语表达我的想法了如:现在我能用汉语表达我的想法了 (不能说“现在我能了”用汉语)(不能说“现在我能了”用汉语) 我需要帮助时,他都在我身边我需要帮助时,他都在我身边 (不能说“我需要了帮助时” )(不能说“我需要了帮助时” ) 表示持续进行的动作和状态,不能用“表示持续进行的动作和状态,不能用“了了” ,而常用“着” ,而常用“着” 如:昨天我一直在家等着你,哪儿都没去如:昨天我一直在家等着你,哪儿都没去 (不能说“我一直在家等了你” )(不能说“我一直在家等了你” ) 雨不停地下着雨不停地下着 (不能说“雨不停地下了”但是“(不能说“雨不停地下了”但是“了了”后面可以跟补语,如: 雨不停地下了一天) ”后面可以跟补语,如: 雨不停地下了一天) 宾语是小句子或者动宾结构时,动词后不能用“宾语是小句子或者动宾结构时,动词后不能用“了了” 。
必须去掉必须去掉 如:上个月,他去了一趟上海,我没去如:上个月,他去了一趟上海,我没去 (不能说“我没去了” )(不能说“我没去了” ) 昨天我出去玩了,他没出去昨天我出去玩了,他没出去 (不能说“他没出去了” )(不能说“他没出去了” ) 七、 “七、 “了了”的用法 表示情况、状态的变化,为了橘子更完整或表达某种预期,一般用 在句末 表示情况、状态的变化,为了橘子更完整或表达某种预期,一般用 在句末 如:他不再是我的朋友如: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了 (所属变了) (所属变了) 下雨 下雨了了,回屋里去吧 (情况变了),回屋里去吧 (情况变了) 苹果已经红了,可以吃了 (性质、状态变了) 苹果已经红了,可以吃了 (性质、状态变了) 他三年没回家 他三年没回家了了 (持续时间的情况) (持续时间的情况) 小红今年 16 岁 小红今年 16 岁了了 (到达某一数量) (到达某一数量) 我去图书馆看书 我去图书馆看书了了 (陈述、说明语气) (陈述、说明语气) 他的性格已经不像从前 他的性格已经不像从前了了 (确定语气) (确定语气) ““了了”的否定式。
的否定式 A、 否定已出现的新情况, 用 “没” 或 “没呢” 句末不再用 “A、 否定已出现的新情况, 用 “没” 或 “没呢” 句末不再用 “了了” ” 如:我昨天 如:我昨天没没参加他的生日晚会 参加他的生日晚会 我才上三年级,还 我才上三年级,还没没毕业呢 毕业呢 B、否定将出现的新情况,或意愿、所属、性质等的变化,用“不B、否定将出现的新情况,或意愿、所属、性质等的变化,用“不 了了” ” 如:身体有点儿不舒服,如:身体有点儿不舒服,不不想去看电影想去看电影了 水 水不不热热了了,可以喝了可以喝了 八、 “八、 “了了”和“”和“了了”用时用 在句子中,有时动词后用了“在句子中,有时动词后用了“了了” ,句末又用了“” ,句末又用了“了了” , 这种 句子既表示完成,又表示变化 ” , 这种 句子既表示完成,又表示变化 说明动作到现在为止完成的情况 说明动作到现在为止完成的情况 如:我已经给朋友写 如:我已经给朋友写了了回信回信了了 动词+“ 动词+“了了”+数量词/名词(+名词)+“”+数量词/名词(+名词)+“了了” 。
如:我在这儿 如:我在这儿住了三年了住了三年了 他买 他买了了十几套邮票十几套邮票了了 为了买到那本书,他已经去 为了买到那本书,他已经去了了三次书店三次书店了了 九、课堂练习九、课堂练习 他 了 上学 去 北京 他 了 上学 去 北京 句: 句: 桃花 了 就要 开桃花 了 就要 开 句: 句: 中午 吃过 饭 了 小明中午 吃过 饭 了 小明 句: 句: 了 把 书包 我 桌子 放 上 在 了 把 书包 我 桌子 放 上 在 句: 句: 买 我 了 电影 两 票买 我 了 电影 两 票 句: 句: 我昨天去 A 书店买 B 一本书 C?【了】我昨天去 A 书店买 B 一本书 C?【了】 句: 句: 老师 A 我学 B 两个小时汉语。
【了】老师 A 我学 B 两个小时汉语 【了】 句: 句: 明天咱们做 A 作业再复习 B 一下语法吧 【了】明天咱们做 A 作业再复习 B 一下语法吧 【了】 句: 句: 明天快要 A 降温 B 【了】明天快要 A 降温 B 【了】 句: 句: 飞机两点 A 快要到 B 【了】飞机两点 A 快要到 B 【了】 句: 句: 我学 A 两年汉语 B,还差得远,得继续努力 C 【了】 【了】我学 A 两年汉语 B,还差得远,得继续努力 C 【了】 【了】 句: 句: 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