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内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综述.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77401235
  • 上传时间:2022-04-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6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内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综述    科技信息旅游者的消费行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旅游者消费行为是指旅游者在出发之前旅游动机的产生、有关旅游目的地各种信息的收集、决策行为、空间行为、认知行为、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等一系列行为本文主要就广义方面做一简单研究一、国内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现状我国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陆续有专家学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国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从旅游动机、决策行为(偏好选择行为)、空间行为、认知行为、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客主文化交互行为、满意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旅游动机和旅游决策行为的研究在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领域,最核心、最关键的还是对旅游者决策行为的研究当然,大多数学者专家都认为动机在旅游者行为决策中其着重要的作用杨万福、宋保平、胡志斌认为旅游者出游的动机是旅游活动产生的原动力,它反映了旅游需求的层次,很大程度上影响旅游者外出旅游过程中的各种行为[1]林晓航从现代消费行为理论出发,讨论了动机分析理论、方法及其与营销策略的关系[2]邱扶东把旅游动机分为身心健康动机等六大类,认为年龄、职业和家庭人均收入三个因子对旅游动机水平有非常显著的影响[3]。

      孙惠春对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心理特点进行了心理学分析,阐明了旅游对满足人类回归自然这种本性需求的作用[4]张卫红将旅游动机划分为五个层次,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对旅游动机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提出引导旅游动机的决策[5]刘纯认为旅游动机具有多源性,并从六个方面总结了旅游动机的类型[6]杨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旅游动机分为自然性动机、精神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7]朱国兴、卢剑鸿认为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受各种各样信息的影响,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者的消费成本、交易成本、心理成本会增加[8]吴必虎认为不同群体由于不同的文化底蕴,其消费观念和偏好不同,造成心理成本存在差异:外向型旅游者心理成本投入小,内向型旅游决策者心理成本投入大[9]陈才、谢春山认为,旅游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是异地性和暂时性,因而往往诱发旅游消费行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倾向性:即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畸形决策消费行为[10]保继刚等人认为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感知环境、最大效用原则和旅游偏好[11]王家骏分析了旅游者出游前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决策,将其分为惯例决策和外延性决策两个方面,并区分了感知机会、可达机会、现实机会、考虑机会、选择机会和决策机会等[12]。

      郭亚军等人提出影响旅游决策的社会因子、放松因子、知识因子、和技能因子以及相关的十四个因子[13]管红从区域文化的特性和旅游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区域文化对旅游决策的影响[14]2、对旅游消费者旅游感知形象的研究旅游目的地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中其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也就是说,旅游目的地在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如何直接会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收入,因此,对于他的研究也一直是一个焦点保继刚认为旅游者感知的旅游形象受到感知距离和目的地的人文事象等因素的影响[15]陈传康主张在旅游形象设计的实践中,抓住地方文脉进行形象设计导入,并将企业形象识别理念引入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中[16]吴必虎等针对中国居民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了研究[17]张安提出了旅游感知形象的策划设计内容、方法和旅游感知形象评价体系,认为形象感知策划是多学科、多阶段的系统工程[18]王家骏认为如果旅游感知形象和旅游者的期望与偏好之间差异性越大,潜在旅游者选择的可能性越小,而同一性越大,中选几率会增大[19]王磊从旅游主客体的角度,探讨了实际发射性、传播发射性、个体化、社会化等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形象感知的主客体关系[20]3、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研究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是对应于生态旅游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它是一个比较新的观点,近年来研究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司金銮以人类需要的三元结构理论为逻辑起点确立可持续发展三维系统学术观,按三维结构分析框架,将旅游消费行为与旅游消费产业对接起来进行分析研究,重点探讨旅游消费导向旅游产业之三维对接的理论前提与研究角度、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导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以及旅游产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1]4、其他方面的研究谷明提出旅游者消费的多为定义模式,认为旅游者消费遵循经济人效用最大化消费模式,高消费是旅游活动的特征之一[22]崔庠、黄安民以长春市居民家庭旅游消费为例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通过抽样调查定量的对居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偏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家庭收入水平是决定性因素[23]朱国兴从微观经济角度对旅游者旅游消费的投入和产出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4]二、结论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目前我国对于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就内容而言,较单一,有些方面没有涉及到或研究的不深入,比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目前在国内还是个空白;就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数是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的较少;就研究结果而言,相当的研究成果并没有真正运用到企业更不要说带来经济效益了参考文献[1]杨万福,宋保平等.西安城镇居民旅游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经济地理,2002,12(22).[2]林晓航.消费动机分析与营销策略[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111-115.[3]邱扶东.旅游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1996,19(6):367-369.[4]孙惠春.现代人旅游动机的心理学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5(2):102-104.[5]张卫红.旅游动机定量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21(4):100-103.[6]刘纯.关于旅游行为及其动机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67-69.[7]杨雁.旅游动机的行为研究[J].渝州大学学报,2002,19(4):91-93.[8]朱国兴,卢剑鸿.刍论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旅游消费行为[J].亚太经济,2002,1:63-65.[9]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61.[10]陈才,谢春山.畸形旅游消费行为的成因及其引导[J].商业研究,2002,9:151-152.[11]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21.[12]王家骏.旅游决策行为研究[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4,(3):41-45.[13]郭亚军,张红芳.旅游决策行为研究[J].旅游科学,2002,(4):21-27.[14]管红.试论传统区域文化对旅游决策的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22(2):101-103.[15]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6]陈传康等.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的形象策划[J].旅游学刊,1996,(1).[17]吴必虎等.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2).[18]张安,任黎秀,丁登山.试论旅游地DI设计[J].社会科学家,1998,(4).[19]王家骏.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旅游决策行为研究[A].旅游地理纵横谈,1997.[20]王磊,赵西萍.旅游目的地地形象的内涵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21]司金銮.旅游消费导向旅游产业发展之三维对接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1,(4)134-137.[22]谷明.我国旅游者消费模式与行为特征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1(4):21-25.[23]崔庠,黄安民.居民家庭旅游消费行为初探[J].人文地理,1995,6(2):37-42.[24]朱国兴.旅游消费的构成及其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1(12):95-97.国内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综述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系豆晓宁[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增长,人们外出旅游的频率明显加大,同时,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景区质量、接待能力、服务质量、交通状况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因素不同程度的导致了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那么相应的旅游者消费行为的研究便引起了旅游研究者和营销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学者对旅游者的消费动机、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旅游者的认知行为、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研究等的研究成果,并作了总结[关键词]旅游者消费行为综述79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