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教育技术考试理论概念大集合.doc
18页教育技术考试理论概念大集合教育技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学能够成功进行的关键 学习者起点水平的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预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具有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二是对目标技能的分析,了解学习者是否已掌握了教学目标中的部分内容;三是对学习态度的分析,可采用态度量表、观察、会谈等方式进行 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广义的媒体是实现信息从信源到信宿的一切手段,包括书本、图片、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通信卫星等 媒体成为教学媒体的两个基本要素: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用于支持教与学的活动 多媒体:指的是多媒体信息和多媒体技术,所谓多媒体信息是指集数据、文字、图形与图像为一体的综合媒体信息。
多媒体技术则是指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具有交互性的系统集成型、交互性、和控制性是多媒体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教学媒体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 教学媒体选择方法:1、问题表2、矩阵式3、算法型4、流程图 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订策略、选择媒体或资源、试行方案、评价和修改等过程 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单元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 授导型教学: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问题化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课堂教学形式 授导型课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媒体(至少四种):.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实物展示台、录像机、影碟机 探究型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探究型学习的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探究型学习的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MiniQuest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情境、任务、成果三部分 皮亚杰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教育评价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更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在一门课程和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学习进展过程中所做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学习进程,对学习进程进行调整或修正,这类评价将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依据 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是在学习结束之后所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关注的是整个教学阶段所产生的结果,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教学效果总结性评价具有对后继新阶段的诊断性评价的作用。
教学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根据层次和表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学总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学习目标,这涉及学习目标的分类问题,按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把学习目标因素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包括知道、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教学重点指教学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内容中占据核心地位,通常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综合地考虑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也有利于理清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指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阴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不一定,而且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 教学方法:是与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相关的具体操作程序,它规定了教学参与者在教学任务中的角色,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角色的具体任务 教案的组成: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准备和利用、教学进程、评价学习效果的设想和其他可能部分 行为主义 主要代表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等。
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认知主义 主要代表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人本主义 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 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 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建构主义 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教学设计的的前端分析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 三个基本环节:1、教学准备(含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发记忆三个教学事件)2、开展教学活动(含呈现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反馈、评估学习行为、促进保持和迁移六个教学事件)3、评价反思 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1、集体讲授(班级形式)2、自主学习(教师提供个别指导)3、协作学习(分组形式开展师生、生生间的交流、讨论、问答) 教学互动三种方式:1、人机互动(教学中学生操作教学软件、搜索和利用网络资源)2、师生互动3、生生互动后两种形式和内容有多种:按照交流的人数分为全体讨论、小组讨论和一对一讨论;按照时空分布分为同步讨论(课堂讨论、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和异步讨论(网络讨论组、电子邮件);按照交流的性质分为头脑风暴、辩论、合作性讨论等)。
可利用的工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BBS)、网络聊天工具、文件共享等 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教学评价类型及其特点 按照评价基准不同分类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按照评价功能不同分类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不同分类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测验、调查、观察、量规、学习档案等2、对教学资源的评价包括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经济性通常通过量规来进行评价 数据分析的一般方法和内容 1、定性分析,多运用分析、综合、比较、2、归纳等逻辑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多运用计算百分比、平均数、标准差、频数等统计分析方法 根据数据的统计结果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结果采用的表达方式,评语、表格和统计图表评语从定性的角度,具体地描述学生的情况,适合对学生的个别分析;表格和统计图表从定量的角度,5展现学生群体在某个时间的状况或学生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 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反思,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反思具备教学反思意识有利于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教师培训理性化。
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测验、调查、观察、量规、学习档案等 2、对教学资源的评价包括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经济性通常通过量规来进行评价 选择合适的方式收集学生的评价数据 平时作业、测验、考试结果,小组协作学习的各类文档及成果,调查问卷 收集评价数据的原则:1、依据评价目的的要求,确定收集何种数据;2、考虑数据易得性的要求,选择数据收集的工具和方法;3、遵循研究道德要求,合理收集数据;4、评价指标多元化工具:Excel,总分、平均分、排序;处理调查问卷数据,标准差函数(stdev);图表 教学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学习资源利用进行反思,2、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反思具备教学反思意识有利于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教师培训理性化 认知学习目标层次划分顺序: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里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人才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授导型教学所需要的环境: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大屏幕投影,以文本、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出来教学环境所配置技术设备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实物展示台采用的课件多为演示型课件如使用ppt 教学环境中的技术设备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做到: 1、根据教学模式,选择相应的技术设备和教学软件 2、熟练掌握技术设备与软件的操作使用 3、能快速地处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故障 4、事先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解决方案 矢量图的存储文件格式:dwg wmf cdr svg 图像文件格式:bmp jpg tiff gif png 视频文件: avi 微软公司为windows系统开发的视频文件格式 asf 微软公司开发的视频文件格式 mow QuickTime动画文件 mpg MPEG视频文件 dat VCD中的视频文件 rm RealPlayer播放格式 声音文件: wav 微软公司为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