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堂教学总结12.doc
3页课堂教学总结刘玉珍在蔡林森老师的文章中强调直接引入课题,把对作者及背景材料的介绍一概省去,直接出示目标和自学指导这样开门见山地上课有他的干脆利落,学生思维直接固定在课文中,这是好的方式学习目标是最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切实感受到了这点,如果自己都不知道这节课要干什麽,完成什麽,那真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教师首先要准确深刻地去把握课文,每篇课文的分析点都很多,老师要抓住适合我们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来进行,使他们能自学会,这就要求老师把目标确定准,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学才有方向,才能明明白白地有层次地完成课文分析蔡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要求较低,“把课文释义弄懂了,课文大致读懂了,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就基本过关了我在文言文教学中还侧重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这样看来目标偏高了,部分学生理解不了,他就会觉得文言文太难了,于是逐渐失去了学文言文的信心,那兴趣就更不用说了,这真是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蔡老师的教育方式坚守了一个真谛:教育是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是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学习力量这个目标太崇高了,太完美了,自己只能在教学中蜗牛般地慢慢靠近它了在我校抓高效课堂的活动中,我积极参与,锻炼自己。
在教委和学校领导的不同时间的指导下,我讲了《黄河颂》、《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黄河颂》适合诵读,于是课堂教学以诵读为主导,简析内涵课堂中,学生紧跟课堂节奏,主动参与课堂,但整堂课我仍是主角,于是在后三课中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方式,学生先自主预习(我把学习内容布置下去,学生记在笔记本上)(我布置自学内容一般有六步:1、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2、整体感知,掌握结构 3、研讨重要段落——适时结合课后练习 4、品读令人感动的句子 5、总结写作方法 6、体验反思——开启心灵,锻炼文笔 每篇课文大致都经过这六步,学生就知道一篇文章的分析思路,要点在哪里,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这也算学以致用吧小组内研讨完成课前把预习内容分工,组长再细致分任务,尽可能使成员有话可说,之后上展示课,我只起一个穿线的作用,重点指导自学中出现的困难点预习主要是组长带领组员完成,组长学习层次较高,在教其他同学时也把自己的知识巩固,更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低水平的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会就问组长(蔡老师这样说:“学习最重要的是动脑筋,现在学习质量不高,就是他不动脑筋”),这些学生在问中也激发了他的思考,只要理解了一个学习点就算有点所得。
当然,可能个别学生浑水摸鱼,只听别人说什么他就写点什么,我想这也比他目光游离于课堂之外要好在学生预习课文研讨内容时,我逐个组督促敲打走神的同学,让组长既抓质量又抓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完成我在巡视时,及时去收集学生自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归类,进行二次备课,只是我没有特别注视后进生的难点,对他们没有太高要求,只要能赏析一个句子就算有收获,这离蔡老师要求的有差距想让学生有充裕时间预习,就得留给他们时间,这样才能在展示课上从容流畅地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在本课时中,对于优美的、令人感动的、震撼人心的句子让学生多次朗读,然后多人来赏析谈感悟,许多同学是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这就符合蔡老师说的“这最能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合作学习,是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课上学生还会就某个点展开小辩论此外,我要求组长简洁总结前个小组的内容,再引入本组学习任务,组长感到压力,但也勇于挑战在自学检测这个环节,我充分利用“同步学习”中的第一个阅读作为对本课重要语段的考查题,有的在自学研讨中已完成,现在再明确一遍,记忆深刻采用这种方式教学,每课比原来讲要多用一课时,但原来学生预习不够充分,课上讲时他兴趣也不大。
现在上课时每个题目、板块他都已思考过,整理好了材料,有了说话的勇气,参与热情提高了这种自主预习再明确的方式学生兴趣相对来说较高,能学有所得,慢些,也是值得的现在仍用这个方式学课文,到底能否有实效,能否达到期望的目标(自主学习,学有所成)?我心中也没底2010、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