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_4.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油条
  • 文档编号:1210974
  • 上传时间:2017-06-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古诗词三首1.古诗词三首【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教学目标】⒈会认 “螺、谙”等 2 个生字,会写“亭、庭”等 5 个生字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前准备】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 ;“独坐敬亭” 、 “洞庭胜景” 、”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3 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 , 《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 “洞庭胜景” “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 1 课《古诗词三首》 (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 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3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 5 公里,山高 286 米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4.交流:(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 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2.再读古诗,自问互问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3.全班再读,教师追问1) “独”坐是“谁”独坐?(2)读诗,仔细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3)本来,还有众多鸟相伴;本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作者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呼应呢?4(4) “相看”是相互看。

      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你觉得应该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只有)(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1.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2.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Δ” ,在长音后划“/” ,再读给同桌听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 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设计意图]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给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5第二课时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1.齐背《独坐敬亭山》 ,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 ,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揭示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

      2.介绍洞庭湖[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体现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1.学生初读古诗 “螺” ,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 “潭”“螺”都是形声字, “庭”的中的“廴” ,要注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句和 ”,和谐水天一色,和谐漂亮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形状,因为“君山”上树木葱茏,故称“青螺” 3.互读古诗,相互交流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互相问询[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注释读懂诗句,然后互相交流,初步明白诗句意思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61.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美丽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2.教师提出下列问题,分组讨论交流1)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2) “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3)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 “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 ,湖不是绝对的平,有粼粼波纹的景象) 这与“潭面无风”有矛盾吗?(4) “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5) “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 ,与前面的水“翠”有矛盾吗?(6)文中几处用了比喻手法?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似乎更清楚,这样改行吗?3.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体会诗的意境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1.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7意[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漂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体现诗意画配诗,形式有趣,而且悄悄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第三课时一、简介词牌知识,引入本首词的学习师:前两首都是诗,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 “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师:现在我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 《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1.自读正音:注意 “曾”是多音字,这里读 céng,是“曾经”的意思谙,ān,熟悉 “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注意读出反问语气2.反复练读,背诵古词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3.说说词的大意[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8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2.互相提问,释疑解困3.教师提问,讨论解答1)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回答2) “风景旧曾谙” ,既然作者对江南再熟悉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 “江水”的景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3) “红胜火” ,你想到了什么?“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 “红” “绿”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喜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考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原因吗?9师引: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用词来回答)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仍用词来回答,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还用词来回答,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次强烈的情感体会五、综合比较(异同) ,总结全课1.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2.比较异同 (老师板书)同:作者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情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第二首的比喻很巧妙,第三首对比非常强烈 )3.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板书设计】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10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板书设计1.古诗词三首同:作者朝代同景物地点同诗词内容同异:体裁形式不同诗人情感不同表现手法不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牛郎织女(二)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牛郎织女(一) 教案.doc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鸟的天堂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写信【教案】.docx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0牛郎织女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2鸟的天堂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6我的“长生果” 教案.doc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课件】.ppt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_____即景 教案.doc 人教统编24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我的“长生果”教案.docx (24人教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课件】.ppt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记一次游戏 说课稿.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夜间飞行的秘密 课时练.doc 【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夜间飞行的秘密-类文阅读(附答案).doc 【统编版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精卫填海-类文阅读(附答案).docx 【统编版2025秋新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3 精卫填海 说课稿.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