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某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doc
134页广州某大厦工程项目基坑土方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1第二章 工程概况 2第一节 基本概况 2第二节 地基地质概况 2第三节 水文地质概况 3第四节 场地周边环境概况 4第五节 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要求 6第六节 质量及工期要求 8第七节 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8一、有利因素 8二、不利因素 8第三章 施工方案选择及施工总部署 10第一节 施工方案选择 10第二节 施工总部署 11第三节 分部分项工程工期计划 12一、主要施工工序 12二、基坑排水及土石方运输 13第四章 施工组织计划 15第一节 项目部管理计划 15一、项目部管理机构 15二、项目部专项管理机构 15三、建立项目部规章制度 16四、施工班组管理 16五、管理网络及职能分工 16第二节 劳动力组织计划 22第三节 机械设备组织计划 23第四节 材料组织计划 25第五节 临时用水用电计划 26一、施工用水 26二、施工用电 28三、现场水电管网布置 29第六节 施工进度计划 30一、施工计划总目标 30二、具体进度计划与工序搭接要求 30第五章 主要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31第一节 深层搅拌桩 31一、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 32二、一般施工方法 32三、主要施工技术参数和质量检验标准 33四、技术措施 34五、常见事故及处理办法 36第二节 冲孔桩 37一、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图 37二、施工准备 38三、冲孔桩施工 39四、水下砼的灌注 41五、常见事故及处理办法 43第三节 人工挖孔灌注桩 44一、人工挖孔桩施特点 44二、施工工艺 45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52四、质量保证措施 55第四节 锚索 56一、预应力锚索 56二、张拉与锁定 61三、工程验收 62第五节 钢构柱 63一、钢构柱定位与施工 63二、钢构柱焊接 63二、钢构柱安装 63第六节 钢筋砼冠梁内支撑 64一、土方开挖 64二、冠梁及内支撑模板施工 64三、钢筋工程 65四、砼浇灌 66第七节 基坑土方大开挖 67一、基坑开挖 67二、坡道设置 69三、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70四、地表水、雨水的排除 71五、土方开挖顺序 72第八节 测量与监测 72第九节 基坑底地面及排水沟 73第十节 重点、难点施工方法和措施 74一、基坑稳定的控制方法 74二、坑底土方开挖施工措施 74第六章 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措施 75第一节 质量保证体系 75一、质量目标 75二、质量保证制度 75三、质量保证体系 76第二节 质量检查程序 77第三节 质量控制基本措施 78一、材料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78二、机械设备进场质量控制措施 79三、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 79四、测量与监测质量控制措施 83第七章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85第一节 安全目标及安全生产责任制 85一、安全目标 85二、安全生产责任制 85第二节 各项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85一、现场安全管理措施 85二、材料安全管理措施 90三、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91第三节 基坑工程安全措施 100一、基坑支护开挖安全措施 100二、灌注桩施工安全措施 101第四节 体~珠地铁临近段施工保护措施 103第五节 施工安全检查工作程序图 105第八章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6第一节 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106一、文明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106二、文明生产责任 106第二节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07一、施工平面布置文明施工措施 107二、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108三、环境保护措施 109四、现场料具管理 109五、人员管理措施 110六、防扰民措施 111第九章 雨季施工措施 112第十章 工期保证措施 114第十一章 应急预案 118第一节 危险原的分析 118第二节 应急救援小组组织机构 119第三节 应急救援小组各级救援职责 120第四节 应急救援知识教育、宣传 122第五节 应急救援的物资准备 122第六节 应急救援演练 123第七节 应急措施 123第十二章 附图 129第一章 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广州##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招标文件。
2、广州##大厦基坑支护设计文件3、广州##大厦工程地质勘察报告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J72-90)》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94-94)》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204-2002)》8、《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9、《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1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99)》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2、《建筑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4、现场地形地貌及环境踏勘 第二章 工程概况第一节 基本概况本工程是由广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筹建的商务办公楼,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珠##路和## 路交界处,北面为一未征用自然地,南面紧靠##路,西面为未征用自然地,东面紧靠##路,国土编号为A4-#地块,总占地面积#293.32m2,建筑占地面积#860m2 ,地上38层楼高约120m、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三层地下室,埋深16.15m,地下室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基坑开挖面积8000余平方米,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地形地貌简单,已平整室外地坪标高 至±0.0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8.3米)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地基岩土种类较多且不均匀,变化较大。
第二节 地基地质概况地基复杂程度为一级,经现场勘察鉴定,揭露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泥质粉砂岩,粉(细)矿岩和砾岩等多种岩石,岩层定向NW330~340°侧向SW侧角50~70°,场地北部约为3.6km处分布瘦狗岭断裂层,场地内发现断裂构造形迹,覆盖层主要为第四条冲洪积成因的粘性土,砂土和残积成因的粘性土层,基坑内土层基本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填土层为杂填土,杂色、灰色,层厚1.5-3.4米,由粘性土夹少量砖块组成,以杂填土为主,部分为素填土和耕土(划分为1-1层)第二层冲洪积土层:粉质粘土、粘土、灰黄色、红灰黄色、软塑一可塑,以可塑为主,局部夹薄层稍密粉土,软塑层顶埋深1.5-3.6米,层厚0.6-2.9米(划分为2-1层)可塑层局部夹薄层稍密层粉土及硬塑土,层顶埋深1.6-4.7米,层厚0.5-4.7米,划分为2-2层,第三层为粉细砂层,灰黄色、灰色、松散稍密,以松散细砂为主,局部为密实饱和松散层顶埋深1.8-7.4米,层厚0.5、3.3米(划分为3-1层),稍密、中密层以中密为主,层顶埋深6.3-7.3米,层厚1-2.5米(划分为3-2层),第四层为残积土层,粉质粘土,褐色,可塑~坚硬,含粉细砂,为原岩风化残积土,可塑层顶埋深6.7-8.7米,层厚0.5-1.5米(划分为4-1层),硬塑层局部坚硬,层顶埋深6.8-9米,层厚0.5-2.5米(划分为4-2层)。
第五层为白垩系上统大朗山组基岩(K2a)以粉砂岩为主,岩芯呈褐色、灰褐色, 砾石含量65%以上,成份为砾石,砂岩为主,砾径为0.5-3cm,分较软岩(粉、细、砂岩、砾岩),软岩(泥质粉砂岩)分三个风化带,(1)强风化带呈半岩半土状,坚硬土状,灰薄层中等风化岩,裂隙发育,层顶埋深7-14.2米,层厚0.5-5.9米,全场分布(划分为5-1层)中等风化带,砾岩层、裂隙较发育、泥质、泥钙质、胶结层顶埋深8.8-15.2米,层厚0.5-8.2米,全场分布(划分为5-mn层)微风化带钙质层顶埋深9.7-19米,层厚0.5-8.1米(划分为5-s层)根据勘察情况显示,微风化岩埋深变化大,微风化岩中夹有中等风化或强风化岩灰层第三节 水文地质概况施工场地南面距珠江1.5km,远离地表水体,地下水主要以上层滞水,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的形式存在,赋于第四系土层的基岩中,第(2)层粉质粘土、粘土,第(4)层残积粉质粘土、渗透性能差,属微弱含水层或相对近似隔水层,第(3)层砂层是主要的畜水层位,地下水量丰富软质岩类、风化裂隙以闭合为主,裂隙连通性较差,岩层裂隙较小,场地地基中各岩层均无断裂带,远距离地下水渗透的可能性小,勘察期间实测钻孔地下水位埋深为1-4.6米,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和含水层的侧向补给,向珠江排泄或在市政与基坑工程施工时候疏干排出,本基坑施工应争取在冬期枯水期施工,地下水位低,地表水少,渗透补给水少,降低施工难度。
第四节 场地周边环境概况工程位于##路和##路交界处,基坑支护设计边线东面离##路人行道边缘约为8米,南面离##路人行道边缘约为8米,##路、##路人行道均为块料敷设面层,主车行车道均为沥青砼路面,路表面水排入集水井,集中排入下水道,对基坑渗透影响不大,但人行道下均埋设有多种地下电缆和给水排水管道,施工中要注意维护基坑西面为临建房,暂未开发的自然地,北面为暂未开发的绿化用地,暂无永久建筑物,因此基坑四周环境不复杂,但东面人行道下有地铁隧道通过,地铁隧道外边线距基坑外边线约为6.7m,基坑支护不能采用锚杆,设计为两道钢筋砼内支撑,增加基坑开挖难度和地下室施工难度具体情况详见“基坑周边环境图”附图1第五节 基坑支护设计及施工要求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1、外围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构成止水帷幕,搅拌桩设计尺寸的间距为φ500@350,按基坑四周地质情况分6个阶段布置,西面从H轴至北面①-⑤轴间为1-1区段,桩长7.5m,西面E轴至H间为2-2区段,桩长6米,西面B轴至E轴间为3-3区段,桩长8.5米,西面A轴至B轴及A轴至南面①轴间为4-4区段,桩长6.5米,南面①轴-⑤轴间为5-5区段,桩长4.5米,南北面⑤轴东侧及东面为6~6区段,桩长8.5米,搅拌桩四角闭合,形成全封闭止水帷幕。
2、靠止水帷幕内侧施工一道钢筋砼灌注桩,设计截面尺寸为φ1000mm,间距1200mm,桩长设计均为19.15米,桩顶冠梁标高-1.175米,根据地质区段划分和周边地质环境,按6个区段分别设计3、1-1区段至5~5区段,均为排桩+冠梁+腰梁+3道锚杆张拉,第一道锚杆(冠梁中心线)标高为-1.4米,第二道锚杆(腰梁中心线)标高-5.4米,第三道锚杆(腰梁中心线)标高-9.4米,锚杆间距2米(两桩一锚)锚杆水平倾角为25°,锚杆长度及锚索配置数量根据各区段地质情况确定,具体数据见附表1(各区段锚索设计概况)4、6-6区段支护结构为人工挖孔钢筋砼灌注桩+钢筋砼内支撑系统,两道砼内支撑设置标高第一道-2.05米,第二道-6.85米,内支撑结构断面为650×700,700×700,750×700,具体布置形式见附表(冠梁、腰梁、内支撑设计概况),内支撑设有13条钢构柱,具体布置详见钢构柱附图3,内支撑设置高度错开了地下室楼层梁板高度位置,以完成±0.00层时便于楼面梁板完成施工后再拆除内支撑设计对基坑支护施工的主要要求:①要求搅拌桩端进入透水层(杂填土层、砂层)下相对不透水粘性土层不少于1.0米,②搅拌桩掺入料用普通硅酸盐32.5R水泥,水泥用量50Kg/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