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专题1:河流地貌海岸地貌.docx
5页微专题1: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河流地形河流地形,是指河流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所形成之地形包括河蚀地形、 河积地形、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成因/河流地形河流作用:河水受重力影响,自高处向低处流动,产生动能,对地表进行侵蚀与堆积 作用河蚀地形/河流地形高山或高原地区或幼年期河流,侵蚀作用最强,易形成峡谷、瀑布峡谷:高原或山地区一坡陡流急,河流下蚀力特强;两岸谷壁陡峭、谷地狭窄瀑布:河床落差很大;主支流的交会处一主流下蚀力大于支流;软硬岩互层地区一差 别侵蚀;断层通过一河床形成落差河流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 向河源方向延伸)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 下蚀严重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河积地形/河流地形河流中下游地区山麓冲积扇河流由山地进入平原时一坡度变缓,流速锐减,大量泥砂、石砾堆积谷外开阔,河 流向平地作扇状展开扇面物质粗大疏松,河水于扇顶即下渗,扇面一般缺乏水源, 地下水至扇端渗出,形成涌泉带1. 泛滥平原:洪泛时期,洪水越过平常的河道向两侧溢流一泥沙随洪流到处堆积,形成低平的泛滥 平原。
河道两侧堆积旺盛,形成高于平原的自然堤2. 三角洲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接近侵蚀基准,所携细沙黏土在河床堆积在入口处形成三角状 冲积平原常因地势过低,排水不良,成为沼泽区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地形/河流地形加畏作用加深作用河流侵蛛作阳示念询曲流:河流凹岸与凸岸共同形成的地形因地面倾斜程度、岩层软硬不同,河道弯曲 河道弯曲处,两侧水流能量不一凹岸一水流较急、侵蚀较强,使河道向后退凸岸一水流较缓、堆积较盛,使河床平浅 弯曲度增大,切穿曲流颈,截直河道一曲 流截断,行成牛轭湖河阶:河水在旧堆积面重新下切,形成新的河床,使原有的旧河床成为高出两岸的阶 地因流量增大、搬运物减少、地盘上升等作用一下蚀作用增强,侵蚀基准再度下降,又 会出现新的河阶多次的下切作用,造成多层的河阶地形河流袭夺:相邻两河,低水位者向源侵蚀,最后袭夺高水位河川的河水袭夺河一低水位者改向河一高水位者的上游断头河一高水位者的下游特征:抢水湾一近乎直角之不自然弯曲1、河谷横剖面图2、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1) 河流的流速、泄水量、搬运泥砂量(载荷量)2) 泄水和蓄水体的相对密度的大3) 沉积介质类型(河流、波浪、潮汐、海流)和强度。
4) 沉积盆地的构造性质,其中包括沉积盆地的稳定性、沉降速度和海水进退等三角洲主要是由河水搬运来的泥砂在河口附近堆积而成(建造),但波浪或潮汐等作 用可以使它们遭受冲刷、改造,并使其重新分布(改造)如果河流比较大,搬运来的泥沙多,而海水作用弱,则三角洲迅速发育,并不断向海 方向推进生长(如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如果河流小,搬运来的泥砂少,而海水作用又强,则三角洲发育缓慢,甚至不发育三 角洲,而是以河口湾环境出现(如杭州湾与钱塘江)美国密西西比三角洲,其河流远源流长,携带大量泥砂,墨西哥湾的波浪和潮汐 作用较弱,致使密西西比三角洲向墨西哥湾延伸达48km,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发育过程实质上是分支流河道不断分叉和向海方向不断推进的过程在 河口,由于海底坡度减缓,水流分散,流速突然降低,大量底负载物质便堆积下来, 形成河口沙坝由于河口沙坝对水和沉积物的阻截,水流向两侧方向冲刷和侵蚀,形成分支流,并在 其两侧形成新的水下天然堤分支流河道向海和向盆地方向,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不断扩展为三角洲沉积体 系中国的海岸类型海岸(sea c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 带。
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 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 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一般来说海 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 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也称海滩,从低潮 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④外 滨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 陆架边缘为止)⑤近岸带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 范围内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 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 弧状轮廓如果再加上5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 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 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来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 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1.侵蚀为主的海岸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 水深流急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在我国分布在辽东 半岛南端、山海关至葫芦岛一带、山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 属山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 作用为主的特征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山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 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 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 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山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 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 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受不到海浪作用而成为崖坡缓倾、崖面长草的死海蚀 崖,这里的港湾侵蚀地形,已发展为填平的砂质海岸山东半岛跟辽东半岛稍有不同,因附近有一些多沙性的中小型河流入海,花岗岩与火 山岩的丘陵地区风化壳也较厚,所以这里虽然发育有较典型的以侵蚀为主的海蚀岬角, 如险峻的成山头,黑岩峥嵘的马山崖,南岸的峡谷状海湾,崂山头的峭壁悬崖和雄伟 奇特的青岛石老人海滩等,但也有一定规模的沙嘴、沙坝和陆连岛等堆积地形存在。
浙江、福建的曲折海岸是与地质构造因素有关,因波浪折射,岬角岸段波浪能量辐聚, 而港湾岸段波能相对较小,产生岬角岸段侵蚀、港湾岸段堆积的侵蚀-堆积相间的海岸 地貌在侵蚀岸段形成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海蚀洞、海蚀陡崖、海蚀平台等以侵蚀为主的海岸湾多水深,具有较多的优良港口,大连港、秦皇岛港、青岛港等都 是利用天然港湾建立起来的良港2.堆积为主的海岸由不同粒级的松散泥沙或砾石组成,沿岸分布有海滩、沙堤、沙嘴、水下沙坝和 风成沙丘等堆积地貌,往往伴有泻湖发育这种海岸在中国长约2 000多公里,主要 分布于渤海西岸、江苏沿海以及一些大河三角洲这类海岸的特点是海岸线比较平直, 缺乏良港和岛屿,沿海海水较浅,有很多沙滩,不利于海上交通由于是由细粒泥沙 组成,坡度极小,海岸的冲淤较易变化当海岸带有大量泥沙供给时,海岸线就迅速 淤长;而河流泥沙供给中断时,因海岸质地软的淤泥粉沙受海水浸泡后极易破坏,又 使海岸崩塌后退,所以岸线很不稳定以黄河为例,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冲刷、搬运了大量黄土物质,每年入海泥沙达12亿 吨,其中40%在河口附近堆积,在流域供沙丰富的条件下,海水的作用只能把部分泥 沙搬运出三角洲海滨的范围之外,大部分物质由于在淡、盐水交界带一一盐水楔处特 别容易产生絮凝作用,因此在三角洲前缘沉积,从而形成岸线向海突出的三角洲,黄 河河口沙嘴以每年2〜3公里的速度向海伸展,三角洲岸线不断前进。
而之前黄河曾多 次改道,数次夺淮河河道注入黄海,江苏沿海也堆积了很宽的淤泥浅滩自1855年黄 河复归注入渤海以后,苏北北部地区海岸泥沙供给减少,海岸开始受到冲刷,岸线不 断后退3. 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分为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两类许多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 石灰质藻类胶结在一起,形成大块具有孔隙的钙质岩体,象礁石一样坚硬,因而被称 为珊瑚礁在浅水形成的近岸珊瑚礁,构成了风光绚丽的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则 是由耐盐的红树科植物与淤泥质潮滩组合而成的海岸由于红树林植物的葱郁树冠, 特殊的根系,以及林间的枯枝落叶,既抑制了风暴潮对海岸侵蚀,又阻滞涨落潮水流, 促使泥沙堆积,岸滩淤涨珊瑚礁海岸类型主要有:岸礁、堡礁、环礁中国的珊瑚礁海岸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 海南岛沿海、雷州半岛南部沿海、澎湖列岛和台湾南部及其邻近岛屿①南海诸岛由 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组成,这些岛屿大多为环礁类型②海南岛和雷州半岛 沿海的珊瑚礁为岸礁,礁平台宽度从几百米至二千米不等,平台表面有许多浪蚀沟槽 和蜂窝状孔穴,大多为侵蚀型珊瑚礁③澎湖列岛是中国珊瑚礁的北界,在该群岛的 每座岛屿周围几乎都发育有岸礁和堡礁此外,台湾南部沿海及其附近的绿岛、兰屿 等地也有岸礁发育。
红树林海岸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沿海,福建和台湾南部沿海也有分布它 们大多生长在海湾和潟湖中,尤以海南岛的红树林最为繁茂,计有红树植物11科18 种,而台湾和福建仅有6种红树中国红树林生长的北界可达北纬27° 20’左右的沙 埕港4. 断层海岸断层海岸基本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是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海岸带,是地壳构造运动 使海岸带的地表岩层发生巨大断裂时形成的沿大断裂面上升的地块,常常表现为悬 崖峭壁,而滑落下去的地块,成为深渊峡谷中国台湾省东部为陡直的断层海岸,北 起三貂角,南至鹅銮鼻,长达360公里,悬崖高耸入云,崖壁陡峭光滑极难攀登,崖 下是一条狭窄的白色沙滩,紧临着陡深的太平洋底由于断层紧逼海岸,海浪侵蚀剧 烈,因此形成一条峻峭如墙的海崖沿着悬崖有一些河流直接倾泻入海,形成海岸瀑 布海崖从东南岸开始一直向北伸延,在花莲溪入海口以北到苏澳南边的一段,形势 最为险峻有的地方高达1800米,水下岸坡陡峻,离岸30公里,便是深达4500米的 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