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曲整脊为主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78例临床观察.doc
7页调曲整脊为主治疗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78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调曲整脊为主治疗伴椎曲改变的寰枢关 节错位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1=11=11=1试验方法;观察组运用“以宗四维整脊牵引仪”、颈椎仰卧牵 引结合专用整脊手法等调曲整脊技术为主,必要时运用针刀 闭合手术松解;对照组用针刀结合牵引治疗结果:观察组 78例 治愈63例(80.8%)对照组59例治愈24例(40.7%), 观察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 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5例(6.4%),对照组复发21例 (35.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o结论:应用调 曲整脊为主治疗伴脊柱生理曲度(即椎曲)改变之寰枢关节错 位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刀结合颈椎仰卧牵引治疗,且可降 低复发率关键词 调曲整 脊椎曲改变 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伴有椎曲改变的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是临床中的常见 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大多只能缓解症状,多年来,医生和患 者对其反复发作的痼疾束手无策自2005年3月至2008 年5月间,在来院就诊的137例该类颈椎病患者中,按随机 自愿的原则设立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现报 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我国韦以宗教授编著的《中国整脊学》中的颈椎病诊断依据及分型,结合病史、症状、体征 及x片、CT或核磁共振诊断,除外颈椎骨折脱位、椎管狭 窄、结核、肿瘤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对符合诊断标准并坚 持连续治疗者,作为病例纳入条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 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调曲整脊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刀结 合颈椎仰卧牵引治疗观察组78例,其中男42例,女36 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29年,最短3 个月对照组59例,其中男32例,女27例;年龄最大61 岁,最小20岁;病程最长21年,最短2个月1 . 2临床表现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主诉为颈项不适,后枕酸胀疼痛、自主按揉减轻,转头时头晕;头痛多 为偏头痛或后枕痛,早晨轻,下午加重;休息减轻,遇劳加 重,久坐后症状加重等查体可见上项线、项平面有压痛、 双侧风池穴有不对称感X片张口位片齿状突偏歪或前倾, 侧位颈2、3有成角、旋转、颈曲有改变加拍腰椎侧位片, 可见腰椎椎曲改变,轴交角变大2治疗方法2・1对照组 运用针刀结合颈椎仰卧牵引治疗,方法如下:2 . 11针刀治疗,根据X片所示,结合患者的症状、 压痛点及肌肉的起止点确定进针点。
患者取坐位,头微低, 每次根据病情,选1-6个治疗点刀口线与神经、血管的 走向平行,按针刀闭合性手术的进针四部规程操作后,做横 行铲剥、纵向分离、散切等,操作时要以枕外隆凸等骨性标 志为依据,避免进针刀过深伤及重要组织,术后以创可贴粘 敷三天,术毕结合针刀医学的调整手法操作隔7天治疗1 次,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平均随访1年2・1・2颈椎仰卧牵引:患者仰卧在头侧有挡杆的治疗床上,颈后横垫一直径9cm左右的柱状枕,运用固定滑轮和枕颌带进行颈椎牵引,每日4次,1周为1个疗程,一般需 要2~6个疗程观察组运用中国整脊技术为主治疗,具体方法如下:2・2・1颈椎仰卧牵引,方法同上2 .2 .2 牵拉折顶手法:患者仰卧在无挡杆的手法治疗床上,术者坐在患者头顶方位,用一手拇指与食、中指相对, 由颈后向前将颈部顶起,另手腕部勾住患者下颌,向头顶方 向施行有节律的牵拉手法,双手交替进行,持续8分钟左右, 每天1次2.2.3颈椎整脊手法:主要是寰枢端转法,侧偏型, 术者左肘提患者下颌(轻提),右拇食二指分别置于寰椎两侧, 轻旋对顶,反复3次左右,双侧交替进行;前倾型,术式同 前,但拇指按压在第二颈椎棘突上,双手同时用力旋顶;必 要时选用颈胸枢纽旋转、颈椎小旋转等手法;每隔3天1次。
2.2.4四维整脊牵引:采用“上病下调法”,每天用 JKF-IB3型“以宗四维整脊牵引仪”四维整脊牵引一次,牵引 结束后,卧床休息30分钟后方可下床行走每天1次,1 周为1个疗程,一般2~6个疗程2.2.5其他治疗:必要时结合针刀治疗,方法同上; 治疗结束后,长期运用“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练功疗程结 束后评定疗效;平均随访1年,了解复发情况两组均配服中药疏风滋血汤加减(主要药物组成为川莒、熟地、当归、葛根、防风、桃仁等),水煎服,每日3 次,两日1剂,共服用3-5付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疗效评定参照《中国整脊学》治愈:头晕、头痛症状消失,寰枢关节完全复位;好转:头晕、头痛减轻,寰 枢关节基本复位(残留轻度侧偏或前倾);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寰枢关节错位无改变调曲整脊技术椎曲改变分级标准表|=|3・3本课题综合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头晕、头痛症状消失,合并症消失,寰枢关节基本复位,颈曲恢复到I级II级 者;好转:头晕、头痛减轻,合并症部分减轻或消失,寰枢 关节错位明显改善,颈曲恢复到II级或III级者;无效:症状体 征无改变,寰枢关节错位无改变3.4复发标准 平均随访1年,患者出现治疗前的各 种症状,持续3天以上,颈椎x片显示椎曲恢复到治疗前的 级数。
3.5治疗结果观察组78例,针刀治疗最少1次,最多5次,平均治疗3次;整脊疗程平均为3周,治愈63例(80.8%),好转12例(15.4%),无效3例(3.8%),总好转率96.2% ;对照组59例,针刀治疗最短1次,最长6次,平均治疗3次;颈椎牵引一般2〜6周;治愈24例(40.7%),好转25例(42.4%),未愈40例(16.9%),总好转率83.1 % ,观察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 随访一年,观察组复发5例(6.4%),对照组复发21例(35.6%),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o4讨论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是由于人在生活与工作中因久坐、睡眠枕头位置不适、头颅运动损伤、习惯性姿势动作不 协调等原因致十字韧带、翼状韧带受伤,脊柱关节力学平衡 失调,颈椎椎曲紊乱,损伤颈神经和椎动脉产生的各种症状多年来,治疗此类颈椎病的方法大都能较有效地缓解症状, 但其反复发作的特点让医生颇感头痛,让患者苦不堪言,如 针刀疗法作为一种见效快,实用性强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 大从事慢性颈肩腰腿疼痛诊疗工作的医生和患者的追捧,但 临床中发现部分颈准病患者在针刀治疗后极易复发,进一步 对此类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复发者多数颈准推曲有明显 的变直或反弓,而过去临床上没有专门调整生理曲度(即调曲)的系统办法。
按《中国整脊学》的脊柱轮廓应力四维平衡理论,根据1=11=1数学平行四边形法则,可解释脊柱颈曲、胸曲、腰曲、舐曲 相互影响的临床现象,也是中医“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 的上病下应及其整脊疗法的力学理论依据;临床一般腰曲增 大,颈曲也随之增大,腰曲变直,颈曲也反弓;腰砥角紊乱, 可继发寰枢关节错位单用调曲整脊治疗此类疾病,由于调曲需要时间较长, 多数患者症状缓解较慢,且局部粘连较重者,必要时仍需用 ^回阳银针”治疗,痛苦较大本课题采用针刀松粘,改善肌 肉紧张痉挛,恢复脊柱动态平衡,可及时缓解疼痛、眩晕等 症状,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运用牵拉折顶、寰枢端转等 整脊手法和四维整脊牵引将变直或反弓的椎曲恢复;因严格 筛选适应症和控制手法旋转角度,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治疗安全可靠为了探讨治疗伴椎曲改变的寰枢关节错位型颈椎病的最佳方法,我们采用调曲整脊为主治疗与单用针刀方法治疗进 行对照观察,两组同时服中药疏风滋血汤辨证加减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 随访一年,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V0.01);由于本方法具有治疗痛苦小、易为患者所接受,见效 快,安全可靠、复发率低,操作简便等优势,适宜临床推广 应用。





